回避型依恋:独立背后的孤独

data.name
张军荣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一、回避型依恋的表象

 

在情感的丛林中,有一种依恋类型如一只孤独的刺猬,它的名字叫做回避型依恋。这类人似乎总是戴着一副面具,与人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让人难以触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愿接受他人的情感。在亲密关系中,他们常常显得冷淡、疏离,甚至逃避。然而,在这看似坚强的外表下,隐藏他们内心深处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不安隐藏着一颗渴望被理解和接纳的心。

 

二、养育环境的影响

 

回避型依恋的养育环境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过度独立的养育方式。这种父母会迫使儿童过早地去独立,他们会传递出一个信息:“你不要来麻烦我,你自己去玩就好了,不要对我有任何的需要。”这样的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说:“你上周就是自己玩的,今天你也自己去玩,你别来烦我,我们很忙的。”

 

儿童可能从一开始就会被要求早熟和独立,他们不能打扰父母,通过不给父母添麻烦去让父母高兴。他们需要学会自己去安慰自己,而不能依靠其他人,他们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表达出来,也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回应他们的依赖会给他们所爱的人带来麻烦这是他们很早就学会的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被关爱,但却不敢轻易敞开心扉。

 

与这种养育环境相反的是另一种类型:父母对儿童表现得太过的侵入和控制。这种环境下,父母似乎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会感到自己的空间被剥夺,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为了寻求一丝喘息的空间,他们不得不学会逃避和回避与父母的亲密接触。

 

这种养育环境同样会催生回避型依恋。孩子们为了逃离父母的控制,逐渐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他们害怕被父母看透,更害怕被父母束缚。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他们也会表现出同样的回避态度,难以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回避型依恋的稳定性及其应对策略

 

回避型依恋模式一旦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轻易改变。这是因为这种依恋模式是在早年的养育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个体的心灵深处。它成为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帮助个体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和威胁。

 

然而,尽管回避型依恋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无法改变。在爱的滋养下,一段稳定且充满信任的伴侣关系往往能成为改变的催化剂。当个体与伴侣共同度过五年甚至更长的时光,他们彼此间的深厚情感与默契会逐渐渗透到对方的内心深处。这种稳定的伴侣关系,就像一股暖流,慢慢融化着回避型依恋者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开始学会放下防备,去信任、去依赖。

 

在这个过程中,密集性的心理治疗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成长经历、情感需求以及行为模式,为他们重新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从而让个体慢慢的向安全型的依恋模式转变,学会信任与依赖。

 

总之,在爱的关系中,变化悄然发生。

 

回避型依恋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现象,它源于特定的养育环境,并表现为人际交往中的疏离感。虽然改变回避型依恋并非一蹴而就,但确实存在可能。了解这种依恋模式的成因和表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关爱那些戴着面具的孤独刺猬,帮助他们走出情感的困境,拥抱真实的自我。

 

 责任编辑:微青


赞赏
举报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