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无处安放的原欲

data.name
王丽芳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今天上客体关系理论课时,最后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焦虑是无处安放的原欲。


我给学员的解释是,因为自我的匮乏,客体的不稳定,原欲就不知道由何而起,从哪落下。(原欲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本能、冲动、欲望、需求等,也就是我们作为人的基本要素)

 

在心理咨询中焦虑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症状问题,比如焦虑情绪、恐怖症、强迫症等,有些孩子厌学、咬指甲、啃手皮和衣领、尿床、湿疹等。


以前我们谈到焦虑,就急着想怎么解决这个焦虑的问题,比如对于孩子不爱学习的焦虑,那就寻求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有湿疹就去医院寻求药方;对于工作不知道能否得到奖赏,那就努力去做到最好、去揣摩领导的心思等等……


但这种方式有个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下个问题总会冒出来。像打地鼠一样,不能消停。

 

你可以用无数种方式去处理焦虑,大部分都是通过行动去解决问题。而焦虑的人也很难比较平静的去看待问题,所以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经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焦虑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感到焦虑,但每个人感受焦虑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如果焦虑程度很明显,而且在生活中很广泛,比如不仅仅是工作中的焦虑,在生活中东西放置的位置、卫生情况、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等也令你感到难受,你也可能会时常陷入进无名的焦虑里,这时候就需要停下来思考,而不是马上去行动。


这种总觉得到处都充满了一些未知的风险,需要努力去避免很多危险发生,行动只会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

 

我在咨询或者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很多类似的情形,很多妈妈在工作生活中都能很好的掌控节奏,一切都按照她们的愿望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大部分的情况掌控起来其实并不难,但是遇到孩子、伴侣,就经常出现问题了。


因为人很不受控,特别是孩子,他们的出现往往会给很多妈妈带来极大的打击。以往的各种掌控经验在孩子身上全部试用也无济于事,孩子依然会出现各种状况。


现在有很多新手妈妈在练习带婴儿时也想寻求一种简便的方法,让婴儿变得可控。这是很危险的情况,因为婴儿是需要妈妈配合的,而不是她们来配合妈妈,否则孩子从初始状态就出现了自我匮乏的状态,以后的焦虑怕是比妈妈更大更严重。


所以很多孩子拥有敏感体质、湿疹严重、睡眠不好、饮食不好等,都可能是前期养育过程被剥夺的结果。现在的月嫂培训其实也缺乏科学有效的基础,很多人也是以训练婴儿为目标的,大家要注意识别,别让这种训练从一开始就摧毁了孩子的安全感。

 

现在回到焦虑的本质上,其实就是自我不知道怎么办。


很多人缺乏自我的意识,就如上面我们说的婴儿被训练成为妈妈需要的婴儿、月嫂需要的婴儿,那么婴儿本身就被剥夺了,这个时候婴儿的自我不能完整的发展,造成了混乱。


当婴儿哭的时候,她们说不要抱孩子,会让孩子赖上你,以后就放不下去了,这是因为抱孩子太累,让父母觉得不被需要才能减轻负担,但对于婴儿来说,他就是想要被保护、渴望有人回应自己,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当你一直不抱孩子,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我的需要不重要,我的情感需求是错误的,你们都很讨厌我等等类似的感受。她们就不能肯定自己,慢慢的也对自己的需求产生了错误的知觉。明明我很想要抱抱,但是她们不抱我,那就代表我不需要?那我为什么这么难受呢?可能就是我不好吧~


婴儿不会有这些具体的想法,但这些感受会很具体的存储在大脑里,下次当他有了需要,他就会自动调出:我不可爱、我不能有这些感受、我是坏孩子等等的信念来。

 

长大以后,这些复杂的情感需求并不会消失,在生活中各处都展现出来,然后焦虑就产生了。


她们以前并未被真实的照顾过,并未被好好的尊重过,也很难发展出对自己的理解,也可以说:她们找不到自己了。很多人的焦虑就是因为找不到自己、找不到那个安心的自己,或者说自己存在感不足。


因为你的照顾者总是在强调他的需要,而不是呵护你的需要。

 

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否定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欲望时,你就会不停的想要寻求外在的一些标准。


比如医生说的卫生应该怎么弄,细菌应该怎么消杀,工作中的标准应该是什么,绩效考核具体怎么做等等。如果失去了标准,对于这样的个体来说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等于失控。


所以当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她们觉得离开了标准区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当工作离开了自己可理解或者掌控的范围,就开始惧怕工作。有些孩子在应对学习的环境时,也会有这样失控的感觉。


那些一直特别优秀的孩子,部分是因为她们拥有一个优秀的高标准,而且在那些时候能够很好的应对。一旦不能应对,不能维持时,焦虑就会冲垮自己,导致抑郁。

 

很多焦虑的人在寻求一种标准:其他孩子要补课,我家孩子也不能落下;其他人有的,我也得要有;其他老公在生日送了玫瑰花,我老公不送就是不爱我……总之各种其他人的标准,都会成为自己的标准。

 

如果你也被这种焦虑所困扰,希望你可以暂时停下来,我们去找一找自己。我们只有知道自己是谁,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对自己、对世界有足够的信任。你才能在很多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行事,不需要总是去寻找标准。


你可以成为自己的标准,可以相信自己。温尼科特说,妈妈总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她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目前最好的方式。这是在鼓励妈妈们对自己的信任,不要总是被各种标准弄得无所适从。

 

我在做儿童和青少年咨询的时候,也经常感受到妈妈稳定的重要性。我很希望妈妈们在孩子遇到问题后,自己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因为妈妈们如果可以找到自己,理解自己,把埋在自己潜意识下的那些恐惧和担忧一一化解,孩子的问题自然就都能迎刃而解,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焦虑吗?去找自己吧,而不总是去行动。


责任编辑:日月银


赞赏
举报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