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居然是孩子的“刚需”?家长应该怎么办?|青少年心理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作者:吴丹咏
来源:微信公众号: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ID:hongshulin38295867)


在中国,网瘾的人群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有些会延续到成年。


“瘾”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但“瘾”却回应了孩子们内心确实的需要。


我是心理咨询师吴丹咏,曾经在戒赌专业机构负责戒瘾工作。所有的“瘾”都有相似之处,也有特殊背景。


让我们来解剖青少年网瘾的“饮鸩止渴”过程,并探讨家长该如何支援沉迷网络的孩子。


01

孩子爱玩手机和电脑就是网瘾?


在中国,医学上诊断网瘾有“病程”上的标准。


一言以蔽之,“每日用于上网由于非工作或学习目的超过6小时,并且符合一些症状,总共持续了超过3个月”,即为网瘾。 


家长注意慎防夸大事实,给孩子乱贴“网瘾”标签,这只会造成孩子的委屈和愤怒,撕裂亲子之间的信任和亲切:


1.如果是用于工作、学习(例如上网课、写作业、做志愿服务),那么一天无论上网多少小时都不算网瘾。


2.病程必须超过3个月。所以如果只是沉迷一个寒假或暑假,开课后回归正常学习和生活,那么并不符合网瘾诊断。


那么“符合一些症状”又是是什么意思呢?


下面我们会罗列一些症状和原因,有些是必须符合的症状,有些是非必须符合的症状。这些分析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孩子究竟在遭遇什么。


症状一(必须符合):对网络有强烈的渴求和冲动。


原因孩子在某些方面欲求不满,心中郁闷,觉得生活没意思,要寻求正面的刺激。


例如兴趣爱好很少,社交技能不多,遇到家暴或父母离婚等生活压力事件,有“性”的苦闷,等等。


症状二(必须符合):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戒断症状”。


包括:浑身不自在,包括烦躁、易激惹(容易发脾气,一点小事就火)、注意力不集中(看书看不进去,晚上睡不着等),而且这种戒断症状能通过类似的电子媒介来缓解(也就是替代物,类似于戒烟的人开始抽电子烟)。


原因:出现戒断症状才叫做“瘾”,这个“瘾”一定满足了孩子希望满足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或不知道怎么找到,很难找到,所以孩子会反复在这个“瘾”上寻求满足。


症状三:以下五条必须满足其中一条。


一,为了得到满足,不断增加网络时间的投入。


原因:原有的刺激已经不够刺激了,需要增加“剂量”,这是典型的成瘾症状。 


二,使用网络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难以控制。


原因:日日专注,非常忘我,时间知觉会有变化,上网的时间越过越快。总想尽快上网,总不想结束。 


三,固执地使用网络,不顾明显的危害性,及时知道网络的危害也难以停止。


原因:人能趋利避害,但当“利”足够吸引,“害”就顾不上了,变成明知故犯。这时需要家人的监督和提醒,并讨论孩子自己可以用什么方式提醒自己,加强孩子的自制功能。 


四,因使用网络减少或放弃了其他娱乐或社交活动。


原因:虚拟的世界比现实世界快乐多了,反衬现实世界更没意思,于是不愿花时间投身于现实世界。这是社会功能出现缺损的表现。 


五,将网络当成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原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长期上网,当然就长期不交际,从而造成人际受损,例如自信心降低,关系难以维持,发生冲突或被抛弃等,受挫后回到网络带来的满足。


02

网瘾怎么就“刚需”了呢?


网瘾可以分成以下类别,我们不全部展开讨论。在这些类别里,我们可以看到当中有很多是青春期的孩子所面对的困扰,要完成的跨越,要得到的支持。


青春期的孩子是“半大人半小孩,半成熟半幼稚”,想达成的愿望很多,受到的挫折和苦闷也很多,很多心声难以表达。


“网瘾”是一个信号,让家长看到孩子在现实世界失衡了,需要到虚拟世界寻求帮助。家长须要主动关心孩子的变化,以及留意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能“标签化”。 


01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游戏带来了成就感、自信心、安全感、稳定感、价值感、乐趣……可以“无限复活”, “打击不致命”。而在现实生活里,有些打击是摧毁性的,是孩子无能为力的。


例如你面临父母的严惩或虐待,学业就是跟不上,你不能杀掉你痛恨的人,你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欺负或歧视但没有大人站在你这边,父母天天吵架打架等,这些都是压力事件,甚至是创伤事件。


在游戏里,正面的强化比负面的打击更多。可以升级,可以获得金币,可以打赢别人或Boss,满足孩子的自恋感、自尊感


而且,当你越来越强,你再怎么孤僻,会有网友主动找你一起玩,与现实形成反差,满足了随心所欲地交际和亲和的需要,可以理会你想理会的人,不用理会你不想理会的人——游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让你玩到爽为止。


游戏还满足了空虚感。大部分孩子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出路,没有培养出符合天性的兴趣爱好,对于学习为了什么也深感迷茫。


网瘾是前期养育教育的“果”,孩子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不知道原来生活还有很多选择。


其实家长也一样有无聊的时候,需要率先变得更完熟:假如停电三天,如果再加上疫情,我们一家人能怎么打发这段时间呢?


02网络色情成瘾


行为包括浏览色情内容,色情对话等。


性一定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受困扰的话题。包括第二性征的发育,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接纳,如何表达对别人的友爱和欣赏,如果被拒绝怎么办,如何接受或拒绝别人的追求……


如果说性行为和性关系,只要孩子们愿意收集信息,可能比我们知道的还多,孩子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找不到正常的性信息、不知如何看待、如何理解自己的需要、如何正确排遣。


这些都需要家长的关心和教导,家长的性知识也要与时俱进,才能为孩子护航。


03网络关系成瘾


各种各样的网络交际活动,网恋也算。但目的是“见光”、“面基”、“约炮”等不算,只算仅限于虚拟世界里。


在网络关系里,孩子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拒绝想拒绝的人,攻击想攻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未成年的时候,要做到如此快意恩仇,几乎不可能。


在虚拟世界,孩子能重新得到可控感、感受到“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是“半大人半小孩”的历程里“希望成为大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渴望。


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是有个体差异的。也许有些孩子是因为种种自卑而退缩到网络世界里不愿出来。例如外貌方面的自卑(这和家庭、学校及社会的评价有关),课业或体育才艺表现的自卑,被家人、老师或同学欺凌歧视而无力反抗的自卑,说话口吃等等。


但在网络世界里,这些并不妨碍孩子和网友交往,实现人际交往的愿望,恍惚进入桃花源——谁又愿意抽身,承认那一切都是黄粱一梦呢? 


04网络信息成瘾等


看各种各样的信息。


如今视频网站、购物网站众多,成年人也难免刷手机,更何况自制力比成人更差的青少年。


我们家长在家,有没有也是天天拿着手机工作和娱乐?是不是甚少捧起一本书,栽培一盆花,养一个宠物,和孩子研究菜谱,周末去欣赏大自然,和家人聊聊最近关心的话题?


03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网瘾?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网瘾是因还是果?是有人教坏了孩子去上网?网络是“魔鬼”,诱惑了我们的孩子?那么治标还是治本?


如果治标,我们只需要物理戒断,制造无网环境。例如没收手机等电子用品,停掉网络和金钱封锁。例如戒毒、戒赌都会要求戒瘾者远离源头。


但孩子终有一天要长大成人的,我们不可能永远关着他们,当孩子有了自主权以后怎么办?我们怎么帮助孩子找到网络以外的健康替代物,怎么让孩子在未来的一生里都过得充实、有滋有味?这是我们家长面对的责任。


我们上网,是因为我们在网络里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网瘾是结果,被我们用来填补内心的某些需要。


我们也要治标,与孩子讨论和订立规则,阐明合理的奖惩,更总要的是要花时间精力来治本。


如果孩子缺乏自尊自信,我们的矫治目标就是在现实中逐步体验和获得价值感。


但倒推回来,为什么孩子在现实中没有价值感?这是我们家长要主动研究的事情。孩子最需要得到谁的肯定和尊重,才能觉得“我不需要别人肯定,我知道自己很好”?——答案是家长。


家长可以录下平时和孩子吃饭时的对话,可以与心理咨询师讨论和孩子相处的片段,来侦查出孩子的低自尊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孩子是为了打发时间,那我们要寻找现实中成本低廉的打发时间的方法,供孩子选择。


但在这之前,我们家长必须矫正观念,人永远有无聊的时候,想要娱乐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不会每时每刻只想学习,贪玩才是正常人。


注意,如果我们提供的选项很复杂、很难达成,有压力(例如本来没有运动习惯就要做高强度运动,不喜欢艺术活动却要参与艺术活动),孩子也还是宁愿上网。


例如一个孩子口吃,这就在现实生活中和朋友玩有“劣势”,但如果我们帮孩子发掘打篮球、绘画等爱好,那么口吃根本就不影响娱乐,也不影响孩子投入时间来提高技能,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逐渐回到现实世界了。


成本低廉的原则是:就近、易得、便宜、而且时间随心所愿。


所以,我么先要了解孩子有什么感兴趣的活动,如果有,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如果没有,就陪伴孩子寻找新的兴趣点。


其实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往往是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发现“原来这个也能玩”,但一旦找到,可能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家长可以在节假日带孩子出门,骑车,做户外活动,陪孩子去尝试想尝试的东西。


04

我们怎么评估家长孩子的网瘾矫治成功呢?


一,帮孩子找到有成就感的东西,发现孩孩子愿意在现实生活中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去探索、完成、发挥。


二,帮助孩子逐步培养成就感,这就要鼓励孩子多尝试,欣赏孩子的想象力、发明能力


这里要家长言语上的欣赏和聆听,时间上的陪伴照顾,物质上的支持,为孩子鼓掌,竖起大拇指,振臂打气,握着孩子的手和肩膀……


这些正面的鼓舞,可以参考“爱的五种语言”,我们用多方面的爱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在现实中能感受到家人的尊重、信赖、支持,能得到价值感、满足感。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选择了躲在网络里不出来,有深刻的原因。


一棵没长好的树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环境和成长历程?这棵树又需要用多少的时间和滋养才能重新顶天立地?是否整个家庭也在某种动荡或僵化之中,使得敏感的青春期孩子们体验到了这些负性的压力?


我们帮助孩子摆脱网瘾,不可能一来就妙手回春,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孩子反反复复的成瘾症状也会折磨家长的耐心,这需要家长把孩子的成长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有必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一起共度难关。我们永远会在咨询室里等待您。


作者简介:吴丹咏,广州红树林心理高级心理咨询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社会科学硕士;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学士。擅长方向:性小众议题(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等性小众的身份认同、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伴侣关系等问题),性别气质问题,性心理问题,个人成长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婚姻情感问题,职业发展问题,戒赌问题,意外怀孕问题。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ID:hongshulin38295867),红树林心理咨询,十七年专注心理咨询,擅长儿童青少年、婚姻情感、情绪压力、个人成长、职场管理及咨询师培训。我们将会用专业与爱陪伴您,守护您心灵的家园,愿您自在且有力量。



举报
匿名

说的没错

2023-11-13 · 回复
匿名

能有这样的视角挺好

2023-11-13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