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正念赋能心理治疗(CBT、DBT)

data.name
科普

认证作家
作者: Zack
来源:微信公众号:MindfulnessTherapy(ID:MindfulnessTherapist)


写在前面:本公号一直在推广“循证”的,“科学”的心理干预技术,但很多朋友也对此有一些误解,认为科学循证与艺术与美是对立的。其实任何心理治疗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命得以绽放——人生不一定要追求什么意义,价值,但首先要获得“自在"——生而为人,以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生命本身。而艺术就是生命自我表达方式


01

艺术治疗与CBT


艺术治疗特别适合循证心理干预技术——CBT认知行为疗法因为任何艺术创作其实都是一个高级认知过程,需要创作者去感知、识别以及理解情绪,挖掘内在的心理镜像和信息,形成一种表达的方式:音乐、绘画、书法、雕塑......这些艺术创作都需要基于对当下情景的认知与反馈,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不断强化令人满意的艺术行为——每一次弹奏,每一个笔触,都可以暗示或促进下一步的艺术创作行动,并强化(取悦)于艺术家。艺术的创造过程也提供了可以讨论和改变的内在记录:可以用来回忆过去的事件,并作为积极情感体验的提醒。


CBT疗法新的发展——辨证行为疗法DBT也很容易与艺术治疗结合起来。通过艺术治疗,患者可能会感到被全然接纳,因为DBT的理论认为,过于激进地推动改变会使人感觉不被“认可”,这是DBT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02

艺术治疗与接纳


接纳是艺术治疗师如何实践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也是DBT的一个重要原则。


DBT创始人Masha Linehan发现,在追求任何改变的议程之前,先要全然接纳患者的独特。 哪怕Ta是一个异类(Masha 自己就是一个异类)。


以上所描述的我家的状况就是一种不被认可的环境(Invalidating Environment),在极端情况下,是一种创伤性不被认可的环境(a traumatic invalidating environment)。这种不被认可的环境中充斥着持续不断的反对,充斥着被逼迫改变去成为另一个人的压力。 “创伤性不被认可”可能只发生了一次,比如当一位母亲拒绝相信遭受性虐待的女儿说的是真话,或者当一名证人错误地作证说一个人犯了他没有犯下的罪行时。它可能是别人对情绪普遍误读的积累,比如当有人错误地坚持认为你生气、嫉妒、害怕或撒谎,或者固执地认为你有某种并不存在的不良内在动机时。


Zack,公众号:MindfulnessTherapy

一个异类的少年生活


03

首先接纳人生的起伏


艺术治疗帮助客户创造一种拥抱变化的氛围,鼓励客户意识到他们当下的环境,情绪和想法——通过创作:


如这幅图:画出生命的起伏



对生命的自我接纳可以让来访者进入一个他们可能愿意尝试新的行动的空间。


04

在艺术治疗中培养新的觉察创造改变


艺术治疗也可以培养正念,学习情绪调节,冲动控制,客户可以更好地接纳困难的感觉,过上不受情绪支配的生活。


比如某客户经历了压倒性的焦虑和抑郁,Ta父母离婚了,Ta画了一幅画,画的是她童年感觉安全的地方——公园般中的一棵树——然而天空是炽热而危险的。如果可以觉察到,其实相反的情绪可以占据相同的空间,一些困难的情绪状态就变得可以被接纳。


艺术治疗的创造性,如果可以与一种不适应的行为、思维、情绪相结合,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可能,并在大脑中发生相应的神经通路的重新连接。


在CBT循证思维的基础上,转向艺术可以带来同样有证据支持的改变比如当一个人在深夜感到孤独时,会习惯性用食物来自我安慰。如果她可以用一种艺术创作来应对孤独的不安,而不是去拿食物,而这种艺术创作如果可以与客户当下的情景产生共鸣,一种新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更大的概率产生出来,大脑的神经回路也会开始改变。因为因为大脑神经可塑性与每个人的切身经验有关,涉及多种感官的新体验,而艺术正是创造新体验的最佳方式,具体艺术治疗过程是这样三个阶段:


A.分散注意力

B.创造新的体验

C.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新技能


为了练习非评判的接纳,治疗师可以先引导客户集中注意力、活在当下, 在课程开始前做呼吸练习。另外对于创作时的颜料,可以少几种颜色,以减少引起压倒性情绪反应的风险。


05

艺术创作带来的“‘顿悟”


有一位程序员小方的案例,她患有复发性抑郁症,她在一个高压的工作环境中,原生家庭也很糟糕,她酗酒的父亲在她10岁的时候自杀了,母亲也疏于照顾。她现在对无法应对工作、生活负有很大的内疚感这些感受往往导致抑郁加剧,她实际上已经抑郁了好几年,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最近获得准确的诊断——复发性抑郁症。她的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和同事发生争执。而且没有恋爱,她担心自己的早年经历和现在的身体问题可能是她难以结识和交往男性的原因。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人问过她的感受。虽然她自己有内疚、愤怒、焦虑、羞耻、敌意、悲伤等等负面情绪。她被要求完成4幅画:


1.小方画的“自己的生命线”



2.她所期待的“平静”:



3.她所画的:“焦虑”:



4.她所画的“抑郁”:



生命线上笔触的起起伏伏,也映射着小方人生的一次次跌宕起伏,最深的那次直接促使她来寻求专业帮助。

治疗师引导后,小方把生命线这幅画描述为一幅连绵起伏的芳草纷纷的风景画,她觉察到,自己想要变得更稳,同时洞察到,即使是最健康的人,有时也会有低落的时候。因为她想要温暖的生活,小方后来画了太阳,这样就有了被阳光照耀的山丘。


治疗师请小方重新感受自己的生命线,她有了几个顿悟。首先,她意识到自己很少能感受到平静,她想知道自己在未来是否能更经常地这样做,描述平静可能是什么感觉,包括完整感、光明感和安全感。对于在生命线上找不到的“平静,她就把它放在“画外面”,回家又创作了一幅,并把这幅画放在床边,在睡觉前反思这幅画和她对平静的描述。


通过对抑郁和焦虑感觉的绘画,她发现抑郁是沉重和黑暗的,但焦虑是强烈的,刺痛的,更无法被控制的。而且焦虑总是先于抑郁被触发。基于这一认识,她和医生谈了谈。医生给她开了抗焦虑药,教她什么时候服药,怎么服药。然后工作中经常经历的大量负面情绪也得到缓解。有了对人生,对情绪新的认知和感觉,也有了新的药物,她的状态逐渐好起来了。


尽管她的焦虑情绪并没有被这种基于艺术的认知行为疗法“治愈”,但当焦虑情绪出现时,小方变得正念起来,并对她的焦虑和抑郁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掌控。她很惊讶地发现,识别焦虑状态有助于缓解抑郁。而且她开始用这幅宁静的画作为自我安慰的提醒,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同情心。如果在处理其他事情时陷入了困境,小方就会用对自我感觉的绘来解读自己的感受,这也会持续帮到她。


参考文献(部分):
1.Carnes, J. J.(1979)。走向艺术治疗的认知理论。《心理治疗中的艺术》
2.Chiesa, A. & Serretti, A.(2011)。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系统综述和元分析。《精神病学研究》
3.Day, M. A. Thorn, B. E. Ward, L. C. Rubin, N. Hickman, S. D. Scogin, F. & Kilgo, G. R.(2014)。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
4.Ehlers, A. & Clark, D. M.(2000)。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模型。行为研究与治疗
5.艺术治疗与DBT《心理治疗中的艺术》
6.Coholic, d.a .(2011)。探索以艺术为基础的正念练习《儿童青少年关爱论坛》

作者简介:Zack,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MindfulnessTherapy(ID:MindfulnessTherapist),科学循证的心理(正念)干预技术探索及应用。


举报
xinlixue--亮子

0

2022-11-07 · 回复
xinli_1531

学习

2022-11-06 · 回复
婙莛

其实我觉得艺术具有心理上的解压和疗愈的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体的需要性和适应性。

2022-11-05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