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达动了?” 你对性取向的直觉真的准确吗

data.name
白岛岩心

认证作家
作者:语佳
设计:小刘
主播:Aplin
排版:小刘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屏幕前的你或者身边的朋友有没有爱上过一个因为性取向而不能在一起的人?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略显悲惨的闭环:“直女爱上gay,gay爱上直男。直男爱上姬,姬爱上直女。”可是有人说,等等,不应该啊,我们难道不是能很容易的分辨出同性恋和异性恋吗?有些男生一看就是姐妹啊,难道是他们的gay达出问题了吗?


01

什么是gay达


gay达(gaydar),顾名思义是“gay”和“雷达”两者的结合。这个名词的使用者普遍认为gay的一些外在特质和表现会让他人明显地意识到其性取向。当他们感觉到对方行为举止很像一个同性恋的时候,就会说:“我的gay达响了。”



现在网上也有很多视频或者po文来讲述触发 “gay达”的元素都有哪些,例如:喜欢Lady Gaga,A妹,蕾哈娜,蔡依林等Diva,或者对镜自拍时凹出一些看似随意但实则暗藏玄机的姿势,又或者对娱乐圈异常的感兴趣,和女生有聊不完的话题,并且喜欢穿长款的白袜子等。


听起来很有意思是不是,不过,gay达这个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真的存在吗?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吗?


02

gay达本来存在吗


很多人都会使用“gay达”这个词语,可是gay达是真的存在吗?为了解答这个问题,William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收集了很多直男直女以及男同女同的照片,让参与者通过外表来判断他们的性取向。如果gay达真的存在,那么参与者的正确率远比随机猜中的正确率要高(即远远高于50%),但结果却令人震惊,参与者判断的正确率和随机猜测的正确率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同时研究者们先前的研究结论中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支撑同性恋的外貌和异性恋有所不同,意味着或许gay达其实并不存在,我们并没有天生的gay达。



同时研究者们认为,gay达其实是一种人们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 /社会刻板印象(social seterotype)。Allport 在他的观察笔记中写道 “那些不同的群体会被认为(或者被创造)他们的不同是可以通过外表识别的【Groups that seem to be different will be thought (or made) to look different (1954, p. 132)】”. 而这些刻板印象并不太会帮助我们产出正确的判断。同时,民间所认为的“gay达”的概念,其实也正在加剧我们的刻板印象,导致我们依赖于刻板印象来对别人进行分类。我之前有一个直男同学,因为太符合大家对gay的刻板印象了,导致大家一直对他的性取向产生怀疑,哪怕是他找到女朋友后,还是会有人怀疑,这对他和他女友都产生了一些困扰。


其实,我们应该更多的寻求群际相似度(intergroup similarities),例如找到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相同之处,而不是群际差异(intergroup differences),即寻找不同性向之前的差异,只有摒弃刻板印象才能帮助我们达到平等的目标。


03

为什么gay达的概念普遍流传


既然gay达并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探测仪”,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对他的存在深信不疑呢?


首先,我们大部分人都很喜欢使用刻板印象,因为它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对一个人有所了解,或者是让我们认为对他们有所了解:你是中国人,那你数学一定很好吧?你是处女座,那你一定是个完美主义吧?你的mbti是intj,那你一定是一个不近人情的卷王吧?你男朋友是个理工男,他一定很不懂浪漫吧... 如果得到的答案与我们的stereotype相符,那我们的刻板印象会再次巩固,如果和我们的刻板印象不符,我们也只会觉得对方是个个例,而很少质疑我们的刻板印象是否正确(你数学没外国同学考的高,你真的是中国人吗?你不追求完美嘛?那你还蛮特殊的,根本不像是处女座啊)


其次,相信gay达的存在其实在帮我们规避一些风险或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寻找到潜在的另一半。


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没有在b站上刷到这样一个视频,一名女性up主控诉自己已经连续喜欢上四个gay了。对于女性来说,相信gay达的存在或许可以帮助自己规避投入太多情感在一个和自己性取向相同的人身上。一旦有一些迹象触发了gay达,那么她们就意识到自己和对方并不可能在一起,从而快速的脱离,避免过多的情感投入,哪怕对方并不是gay,放弃他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带来的损失远比自己费心费力,投入真情实感所带来的损失要少。



而对于男同性恋来说,相信gay达的存在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大多时候,直接询问对方的性取向多少会显得冒犯,甚至因为一些世俗偏见和其他原因,在面对这类的问题时,回答者也有可能会撒谎。因此同性恋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对方的几率就更少了。


此时,“gay达”的出现可以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暗号,更便于他们踏出第一步;其次,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例如,你本来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在知道自己的星座之后,你的行为性格会逐渐向这个星座的特征靠拢,变得真的很像这个星座。这会让一些本来不符合刻板印象的gay逐渐向刻板印象靠拢,这就是为什么上文Allport 在括号中提到了gay的不同特征可能是被“创造的”(“or made”),颇有一种“世界上本没有gay达,信的人多了,也便有了gay达”的感觉。


04

性别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gay有具体的外貌特征,其实是因为我们对于性别的一些偏见,我们认为gay既然喜欢男性,那么他们在某些行为上就会更像女性,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女性才会喜欢男性。同时,在我们提到0和p时,我们对于他们的解释也是“同性恋中更像女性的一方。”而说到1和t的时候,我们的解释也是“更像男性的一方。”


但其实性别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性别和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是不同的两件事情,而我们自身的性别也分为生理性别(sex)和心理性别(gender)。我们的生理性别在一出生就定下来了,并且只有男性/女性两种可能,而我们的心理性别像是一个光谱,它不只局限于男性女性,也不一定要和我们的生理性别相符,同时,我们的心理性别认知是具有流动性的(gender fluidity)。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性别认知是有可能随着时间和事件改变的。而我们的性取向也不只是有同性恋和异性恋两种,有些人是双性恋,有些人是无性恋(Asexuality),而有些人没有准确的性取向,只要对方是他爱着的人,他不会去在意对方的性别是什么,同时和我们的心理性别一样,我们的性取向也是具有流动性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同性恋之前会有一些和异性恋爱的经历。


当性别认知和性取向结合时,事情会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例如一个男性认为自己是女性,并且喜欢男性,那么在他眼里,他是一个异性恋。而在他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他是一个同性恋。


性别和性向都有些复杂,而人们不喜欢复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很喜欢把性别和性向都粗暴一分为二。这样确实省去了一些麻烦,但是这样的分法也会给一些并不属于两者之间的人带来困惑和烦恼。不过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性别和性向其实只是一种符号,它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在勇敢的追寻自己的幸福,并和心仪之人相爱。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解答一些你对于gay达的迷思,并且意识到性别的多样性,如果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呐~


很多时候,或许性别和性向只是一个标签。而真正的自我认知和接纳,寻求幸福和爱才是最终目的。


参 考 文 献:
Cox WT, Devine PG, Bischmann AA, Hyde JS. Inferences About Sexual Orientation: The Roles of Stereotypes, Faces, and The Gaydar Myth. J Sex Res. 2016;53(2):157-71. doi: 10.1080/00224499.2015.1015714. Epub 2015 Jul 28. PMID: 26219212; PMCID: PMC4731319.

Parker, S. (2016). Gender fluidity. In Ethical ripples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pp. 165-173).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作者简介:语佳,设计:小刘,主播:Aplin,排版:小刘。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由上海交大、复旦、哥大、纽大等全球高校心理/精神医学硕博、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Google资深工程师联合创立,聚焦以「高校学生」「青年教师」「职场新人」为核心的年轻群体,致力于将心理服务普惠化、大众化,让更多年轻人触手可及。

举报
fly? ? ?

学习ing

2022-11-15 · 回复
落叶知秋

学习

2022-10-23 · 回复
心理人王晓宇

哈哈

2022-10-22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