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与恐婚的背后

data.name
艾绍隆

心探教练/优质答主

春节团圆,这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放松的时间,它的属性应该是欢乐。所有的说教都不应该属于春节,包括催婚逼婚。


但艾叔说了不算,但凡子女到了适婚年龄,恐怕躲不过家人各种明示暗示催婚。父母这边催婚,孩子这边恐婚,一边苦口婆心上纲上线,一边放飞自我不胜其烦,彼此都觉得对方不可思议。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既然绕不开,艾叔干脆帮大家掰开来双方看看对方的动机,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冲突。


01

催婚背后


父母催婚大致有以下几个深层动机:


1. 传宗接代观念


虽然少了,但据我所知还是有不少家长有这种思想,尤其是一些特定地域,或者家族里面长子长孙,或者单独男丁的家庭,对于自身的香火延续看得比较重。


虽然这种思想的根源是古代封建宗族社会制度的产物,目前这种观念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其实基本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观念变化却没那么容易。至今仍有不少人崇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是一些宗族氛围比较浓厚的地区,至今仍有男人结婚成家之后才有资格进祖宗祠堂的风俗。


所以如果你生活在那样的环境,有那样的家长,那么这个压力是他们催婚的一个最沉重的压力和动机。


2. 自身经验指导


父母按照自身经验来指导下一代的人生,这也几乎是所有家庭常有的模式。他们这一代人,按部就班,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在最合适的时间去做,就是最合适的。这个节奏一来是随大流,亲朋好友差不多大的彼此看着,你不急,七大姑八大姨都比你着急。


而且呢,他们的经验表明,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也比较自然少些顾虑。毕竟青春易逝,最美好的年华和最美好的人在一起,那时候还相信爱情,不想那么多,喜欢就结,结了就结了。蹉跎岁月之后,想得多了也复杂了,不容易结了。


另外从生理上讲也有些道理,女生过了三十五就算高龄产妇,生孩子凭空多了些不可预见的风险,所以孩子混不了几年就会过了父母心目中的节奏。二十五到三十五,一眨眼就过去了。


3. 自身价值需求


这个动机一般来讲隐藏得比较深,有可能父母自己不一定会意识到,但的确存在。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表明,成年晚期的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与绝望感的矛盾。


这个年龄段的父母,事业基本下坡路甚至停滞,他们被社会需要的程度降至最低甚至归零,在家庭的顶梁柱作用也会随着子女的长大成人开始工作而降低,而他们本身在这个阶段却需要回顾一生进行价值认定一生总结,那么这个价值总结的内在需求与现实中被需要的严重降低,这就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这时候子女结婚生子,就会继续给他们制造出新的价值感:帮子女看孩子教育孩子。


02

怎么办?


1.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可以告诉你,基本无解。


如果家长没有这个观念自然就没事,但是如果有,一般都会根深蒂固比较顽固,很难扭转。


所以如果家长以这条理由给孩子施加压力的话,很沉重,孩子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2.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倒是建议孩子们可以适当参考。


因为这个节奏理论的确有其合理性,无论从生理变化的角度还是心理变化的角度,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3. 如果我们觉察到父母催婚的动机属于第三种情况,子女可以做的事情就会多一点:帮助父母转移人生目标。


挖掘出老人家的兴趣爱好,帮着给上器材、上老年大学、上相关领域APP、混相同爱好的社交圈,书法绘画诗词,唱歌跳舞太极,摄影旅游看展……总之爱玩啥就给创造条件。


玩开心了,也没时间琢磨你的事儿了。


毕竟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安排好老年生活本身也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03

恐婚背后


好了如果我们是父母,试着设身处地看看孩子们在想什么?为什么恐婚?


1. 生活压力的巨大


这个毋庸置疑是目前横亘在年轻人面前最大的挑战。


不说别的,单说一套婚房就会拦住多少打算走进婚姻的情侣。房价的高企早已和普通工薪族的薪资收入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了,如果没有父母帮忙或者创业大获成功,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自力更生买房结婚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教育压力。目前双减政策之下孩子的教育成本可能略有下降,但是稍稍有责任感的年轻家长们对于小孩子的成长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投入也在不断加大,这一笔预算也是非常巨大的。


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二胎三胎,带来的经济压力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很多女性看来,自身工作因生育而收到的影响更是令很多女孩子对婚姻望而生畏,不可否认,从身体以及个人成长及社会环境方面看,生育政策的调整显然让女性承受着更大压力。


凡此种种,年轻人怎么轻松谈婚论嫁?


2. 不再相信爱情,充斥热搜的公众人物婚恋频频爆雷让年轻人以为遍地都是渣男渣女,对忠诚的担忧和失望


这几年看一下各大热搜榜,有多少喜欢的偶像婚恋暴雷。这对粉丝们的影响巨大。很多人不再相信爱情,爱豆人设的坍塌让粉丝们很受伤。


即使不是公众人物,网络自媒体的发达也让社会上所有的负面的新闻在算法经济和眼球经济的逻辑下更容易浮在上面展现在年轻人的眼前。家庭幸福美满的事情无法吸引人们的眼球,带不来流量。


这两个因素会蒙蔽年轻人的眼睛,以为不幸婚姻是大多数。


3. 多元化生活方式,更多更精彩的选择、对自由的向往、怕麻烦思想


现代生活太过于丰富多彩了,年轻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前所未有的愉悦,一部手机一部电脑在手,世界就此展开,无比丰富无比刺激,就连结伴逛逛街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游戏的世界很精彩,网络的世界很精彩,虚拟的社交也很精彩。所有的这些成本都很低很简单。


现实中交个朋友多麻烦啊。


4. 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可以满足基本生理甚至感情需求


还有不少孩子对于现代科技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想象,感觉许许多多本来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成了现实,所以未来将会有更多更好更方便的刻意满足我们所有需求的新技术,生理需求心理需求感情需求甚至生育……几乎所有原来需要通过婚姻来满足的需求似乎都可以通过网络科技等得到满足,婚姻成了代价更高风险更大同时限制了自由的一种选项,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抛弃。


04

怎么办?


是不是听起来似乎都有点道理?想必很多爸爸妈妈不会完全理解和认同孩子们的上面的想法,但至少,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了解了,才有机会沟通。


1. 经济压力目前恐怕基本上在家长身上吧?如果孩子结婚最大的阻力是房子的话,双方家长能帮得上的话抓紧,不要客气;帮不上就没办法了,要孩子自己努力。


2. 要理性认识媒体特性:所有的爆款文章和平台逻辑都是基于算法基于流量,所有能够带来关注带来流量的都是能够制造冲突引发撕裂的内容,无论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综艺节目,制造男女性别对立贩卖各种婚恋焦虑引发话题这是所有媒体的潜规则。如果我们没有一点理性地有逻辑性的思维,很容易被媒体被新闻带节奏而形成对这个世界对未来形成不合理认知。


3. 年轻很好,自由也很好,多元化价值和多元化选择也都很好。但是人们也许会高估自己未来承受老年孤独的能力。


知乎有个高赞回答:


女性平均年龄83岁,50岁绝经,父母大约在这个年龄去世,此后的三十多年,是完完全全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这时候叫天不用叫地不灵。很多30-50这段年龄的女性不愿意将就走进婚姻,可能要以50之后的极度将就为代价。


4. 人工智能的确会该给我们天翻地覆匪夷所思的变化。但人与人之间的有温度的陪伴和交流,短期内应该不会被替代。


找个机器人男友或女友?嗯,唉。电影看多了。



最后声明:我们所有的讨论都是为了增进彼此理解和沟通;所有的观点都有一个大前提: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同时每个人都有尊重和自己有着不同选择的人的义务。



文:艾叔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 鲸厂问答君
1人打赏了作者
举报
唱歌的江柔儿

姜还是老的辣,我就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

2023-03-29 · 回复
匿名

谢谢,总结得不错

2022-02-05 · 回复
xinlixue--亮子

学习

2022-02-01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