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儿,就该被父母打吗? | 解惑

data.name
壹心理主...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鲸鱼社工
文:彭烛璇
编辑:朴素的树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作为女儿,就该被父母打吗? | 咨询师解惑10

 

今天是壹心理《咨询师解惑》的第十期。

 

这位读者从小被爸妈家暴。她现在结婚了,父母的言语暴力没有停止。稍不听话,她就会被骂不孝。

 

读者留言

 

从有记忆开始,我最恨的人就是我的父母。

 

就因为我是个女孩,从小到大,他们对我的辱骂、殴打,特别狠,没有爱。

 

记得上小学时,我被校园霸凌。他们不帮我,还骂我多事。

 

后来我就辍学了。

 

现在,我三十岁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可他们还是动不动就骂我,什么都想插一手,不允许我有自己的意见,否则就是不孝。

 

 “怎么?还要我们跪下来求你么,我们养你这么大,骂你两句还不行了?”

 

难道就因为我是他们女儿,我就不是人了么?就因为他们生我养我,我就不可以有任何脾气,不可以反抗吗?

 

这么多年了,我还是会做噩梦,每次都是他们在打我。


咨询师回答

 

@ 彭烛璇

 

这段文字很沉重。

 

但是因为你的“恨”,这份沉重又多了些许力量。

 

能恨的人,有力量。

 

另外,你还说到,“这么多年了,我还是会做噩梦,每次都是他们在打我”。这样纠缠的、彼此伤害的关系,好像成为了你永远的桎梏,无法摆脱。

 

即便是你已经成年了,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也还是在侵犯、控制着你的生活,让你无处可逃。

 

重男轻女的思想,让许多女性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应有的身份。

 

她们的出生,仿佛本身就是不被期待、不被认可的,是被物化、被用来赌博或者交换的。

 


因此,许多女性从小就把“抗争命运”当作了生活的全部。她们往往比男性更努力、更优秀、更需要社会认同,以此来证明自己不比任何男性差。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也许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价值,同时,可能也付出了很多沉重的代价。

 

我们的一生,如果永远都纠缠在某个点上,面对选择,永远都要去思考该顺从还是反叛,那就意味着:无论顺从还是反叛,我们都没有真正从深渊中解放出来。

 

而这个深渊,可能就是那些很早期的执念,那些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生命的烙印。

 

1、讨论原生家庭,可以“逆天改命”

 

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我的工作似乎总是绕不开原生家庭。

 

因此,也收到了很多来访者的质疑:

 

“我明明已经不想再回忆过去了,我只想要现在的我,能过得好一些,我想要拥有更光明的未来。那些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成了事实,我的父母也很难被改变了,为什么你还总是让我去谈那些无用的过去?”

 

是的,我完全同意这个说法:发生过的事实无法改变,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原生家庭也无法改变。

 

如果说“人各有命”的话,那这个“命”指的可能就是原生家庭了吧。一旦出生在了某个家庭,这就成了我们一辈子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个“命”,可能会很顺,也可能会很残酷。

 

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恰恰就是为了“逆天改命”。

 

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去了解它,然后陪伴你、帮助你、支持你一起去超越它。

 

这也许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精力和成本的过程,但是,却非常有价值。

 

2、讨论原生家庭,并不能改变父母

 

此前有一位朋友问我,可不可以带她的父母一起来做家庭治疗。

 

尽管她的父母可能更善意一点,但她一样非常痛苦。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和父母紧紧纠缠在一起的,如果父母不能改变的话,那自我改变也会做不到。

 

对此,我的回答是:

 

“如果你的动机是为了,让咨询师帮助你改变你父母的话,那我劝你还是放弃吧。在你的父母没有主动想要改变之前,这种工作会非常低效。有这份心思,有这样的时间成本,我建议你不妨租个房子自己搬出来住,找一个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的工作、爱情、朋友圈,有什么可以改善和挖掘的地方,你的生活有可能很快就会不一样了。”

 

家庭治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执着于,“只有父母改变了我才能改变”,这本身就是把自己放在了小孩子的位置上。

 

在这样的位置上,我们会下意识地承认,自己还和童年时期一样,是没有力量、需要庇护的;我们会认为,父母仍然像我们幻想中的那样无所不能,无法违背。

 

“如果他们不允许我好过,我就永远无法好过”。

 

“如果他们不放过我,我的一辈子都将会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下”。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是成年人我们有权利、有能力去决定自己的人生;我们有资格去使用能帮助到我们的资源,去寻找那些能帮助我们成长的人;我们有机会、有信心和过去告别,只要我们愿意去做。

 


3、能够被改变或者超越的,是过去留下的影子

 

那么,我们一直在提的“超越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要超越或者改变的到底是什么?

 

在此之前,我想问一下你,包括看这篇文章的其他读者:

 

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觉,自己人生的选择、故事的发展、包括一些特定的关系模式,似乎总是在重复上演着?

 

原生家庭里,那些曾经让我们恐惧的、爱慕的、伤感的、怨恨的父母的影子,似乎总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我们后来的生活里。

 

有许多人都会这样,在学校不敢和老师说话,在职场总是觉得老板不喜欢自己,谈恋爱的时候总是觉得伴侣非常挑剔。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中,一直留存着难以取悦的父母的影子。

 

其实,人际的互动是相互塑造的:当老师看到不敢和自己打交道的学生,恐怕也很难去多关注她一点;当老板看到一个畏畏缩缩的员工,恐怕也会露出不喜欢的表情;当爱人看到小心翼翼不敢表达自己的伴侣,恐怕时间久了也会生厌。

 

于是,这些似乎真的验证了他们内心的想法:这些人是真的不喜欢我,他们是真的很难讨好的,和我原生家庭的父母一模一样。

 

长此以往,他们世界里的每个人,好像都变成了自己难以取悦的父母,举步维艰。

 

所以,相较于改变真实的父母,改变内心父母的影子,也许更为重要,也更为可行。

 

至少,当我们开始承认和接纳, “我之所以会一直受困于原生家庭,可能是因为,我把内心父母的影子套到了身边每一个人的身上,然后通过持续不断地互动,才把他们全部改造成了“严苛的父母”。也许,真实的世界并没有那么严酷。

 

当我们接受这一点,原本的循环会开始出现裂痕,我们渐渐能够从父母的影响中走出来。

 

对你而言,可能是可以睡个好觉了。

 


如果说,人生像一棵树,那么所谓“超越既往的创伤”,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抹除树干上的疤痕。而是,当你枝繁叶茂的时候,你会发现,对于那些疤痕,你可以恨它,也可以爱它;你可以对它难以忘怀,也可以把它压在心里。

 

但是,它最终也只是你过去的人生留下的一个印记罢了。

 

疤痕仅仅只是疤痕,它不能覆盖你的全部,也无法阻止你持续不断地生长。

 

祝好。

 

写在最后

 

如果你也有困惑想和人聊聊,可以咨询师,也可以到壹心理后台留言

 

我们会隐藏你的个人信息,为你保密。

 

希望在你最孤独的时刻,能在这里找到光。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简介:彭烛璇。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美班、中欧班高级组成员擅长领域:个人成长,人际关系,性心理。该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

排版:小鲸鱼 Bobby 


赞赏
举报
心之所向

很专业!很棒!

2021-04-30 · 回复
芥子

学习了

2021-01-28 · 回复
匿名

特别害怕被父母亲人指着鼻子骂“不孝”,明明你什么都没做。

2021-01-28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