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新型教育观:如何才能培养出强幸福力的孩子?

data.name
陈历杰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直播主播

写在前面

 

马云在云谷学校的演讲最近被很多学员朋友提起,大家问我马云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太过理想化,不够落地。正好我最近也在考虑如何为家庭赋能和培养拥有幸福力孩子的问题,所以有感而发和大家探讨一下最近的心得。

 

马云的演讲中,有几个观点还是非常打动我的,也确实代表了未来教育的大方向。

 

一是培养幸福力孩子。

 

马云说:


“幸福不是我们拥有了什么,而是我们拥有了对生活的态度。我们真正应该给孩子的,是幸福的能力,要有给予别人幸福的能力,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还要有享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不是人生中没有问题,而是我们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哪个孩子是靠保护成长起来的?哪个人一辈子是靠父母保护的?是他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云谷不培养考试机器,我们希望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



这一点我非常有同感。确实现在的中国家庭很少关注孩子的幸福力的培养。


在我这里有不少来自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以前一直是好学生乖孩子,应试一流,但是真正面对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这样的复杂课题,发现应试的思路完成不适应了。并且不管他们做得多好,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总担心马上被其他人超越。(从热播剧《隐秘的角落》说起,我们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这样的心态又怎么可能成为幸福的伴侣或者家长呢?

 

正如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幸福五要素公式(PERMA),包括积极情绪、专注力、良好人际关系、意义和价值感以及社会成就,从这几个方面全面培养孩子的幸福力,孩子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丰盛和持久的幸福。


 

二是如何避免教育的“剧场效应”。

 

马云指出,“初三和高三基本上都是在刷题,就是为了越来越接近满分。其实,整个社会已经变成了剧场效应。什么叫剧场效应?在剧院里面,如果有一个人站起来,觉得可以看得清楚一点,结果所有的人都站起来看。

 

今天教育的这种剧场效应,在二十年以后会导致每个家庭、每个城市、我们这个国家会怎么样。所以对整个国家来讲,这样下去变成零和游戏。

 

其实初三和高三的孩子,本来他们的学习能力最强、创造力最强,完全可以学习一点其它的东西,但是为了多考几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这种呼吁声其实还不小,我们现在很多的家庭因为这种剧场效应,在过去的教育思考和教育体系下面狂奔。”

 


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也辅导过几个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家庭,发现这些家长太焦虑了,孩子太可怜了。家长永远在盯着孩子的成绩,而孩子完全迷失在题山题海中,完全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孩子有可能取得高分,但是等他考上大学的那天,有可能就是他放弃主动学习的那天。而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如果大学开始不再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那么发展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我确实看到不少名校大学生拿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说到底还是内心缺乏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和应对挑战的勇气。(富家女因招生欺诈被开除梦断斯坦福:假如你足够富有,你是否愿意为孩子打造一个楚门的世界?

 

三是希望家长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控制者。

 

马云说:“我希望大家一起帮助我们的孩子实现梦想,而不是让孩子去实现家长自己的梦想,家长的心态影响了孩子的心态,家长的焦虑也影响了孩子教育。

 

所以,各位家长请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今天有没有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第二,今天是不是因为分数而着急了,第三,有没有不倾听、不尊重你的孩子。

 

所以请各位妈妈放松,一个焦虑的妈妈,一个暴躁的爸爸都是问题。如果你以前读书不好,花点时间学习一下,怎么去激发孩子,换一种方式方法可能就很好。

 

我们要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孩子的控制者,当所有的孩子出现剧场效应的时候,你的孩子应该怎么办。所有的孩子都去补课,你的孩子要不要去补,你应该怎么去定位他?

 

当所有孩子都想赚钱发大财的时候,你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你应该教他们怎么样独立思考?真正要想让孩子好,家长就要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控制者。“

 


马云的这点发言引发的讨论是最多的,因为直击目前中国家庭的痛点。焦虑的妈妈和暴躁的爸爸,再加上一个叛逆的孩子成为了很多家庭的标配,也是我进行家庭赋能的核心。

 

给更多的家庭赋能,让父母学会真正尊重孩子的边界,而孩子懂得独立面对自己的课题,为自己的人生真正负责是我这几年的家庭咨询的重点方向。

 

很幸运,只要家长观念变了,孩子的变化会非常大。


我见证了好几个家庭在面对亲子关系水火不容的时候找到我,但是通过彼此看见和课题分离,尤其是非暴力沟通的运用《小欢喜》中季胜利父子和解深度解读:从心理学角度谈谈为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慢慢开始让爱流动起来。而这样的家庭不管孩子目前成绩如何,但是孩子一定是能够培养出幸福力的家庭。

 

当然,一千个观众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好搭档好助理James一直对教育非常感兴趣,他在认真听了马云的演讲后,结合自己的海外求学经历,提出了他对于未来教育的深度思考,并且非常有画面感。在此分享他的思考,期待给更多关心教育的家长朋友面对未来教育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01


马云在云谷学校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颇有感触。因为最近也在跟陈历杰老师一直在探讨新的教育模式。

 

马云说:“人脑是最珍贵的资源,人脑的开发取决于教学的方式。”

 

从高中开始就在俄罗斯读书的我,经历了“不同教学,不同的结果”。

 


当年是在乌法(Уфа)读书(巴什科尔托斯坦首都,乌拉尔地区),当地的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在乌法没有小学、中学的概念,所有学校是从1年级到11年级(11年义务教育制),毕业后直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类似于中国高考)。

 

2. 无论几年级,全部分为上午班(8点-12点半)和下午班(2-6点半)。我去的第一年读10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一,被分到了上午班。

 

3. 有班级,但无固定教室,去什么教室上课完全取决于科目,所有学生在课间都在学校走廊、食堂、读书室游走状态,显而易见的是大家与其他班级学生们的多了很多交流。

 

4. 除了理科的部分科目以外,所有考试均为面试(口试)。

 

5. 11年级时开放选修课,为的是进入大学后的专业选择做知识铺垫。记得当时针对以后想要学医的学生们特地开放了基础医学相关的课程。

 

6. 沿用前苏联的5分制,5分为优秀、3分为及格、2分不及格,在整个俄罗斯鲜有老师给学生打1分的,怕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俄罗斯的学校,包括大学,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口试这么多的原因,哪怕是一个生物学题,老师要求学生们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里面的逻辑。



当年在我眼里俄罗斯这个民族是没有内向的人的,因为所有人都特别能讲,说话时的条理和逻辑是非常清晰的。

 

所以,俄罗斯的这部分培养表达能力的教育方式是可以借鉴的,我希望孩子们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可以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02


马云说:“希望中国的孩子未来到国外读书不是因为成绩好而出类拔萃,而是品行好,朋友多,有领导力而受人尊重。”

 

我非常认同,但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孩子的领导力呢?

 

美国教育界曾流传过:谷歌上能查到的东西不再需要在课堂上教。

 

显然,领导力不是通过在网上查一查就能学会的。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曾在《未来学校》里说:

 

真正的大规模体制内教师的出现,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现代学校制度与师范教育体系的形成而开始的。现代学校制度强调整齐划一,强调效率优先, 特别是义务教育的 强制性特点,更加剧了这些特点。



看来要转变一下教师的“人设”和游戏规则了。

 

我们试想一下,教师从曾经的单向输出的“权威”形象,转变为服务者或引导者角色如何?

 

具体的方法上,可以引导孩子们成立一个小团队,可以做任何的学科的探讨,并且所有的团队规则全部自己协商而来,教师只需在大方向上把握好,不要让孩子们偏离主航道。

 

这好像正好应了马云在演讲中的那句话:“在是否用ipad的问题上,云谷是让孩子们自己协商、自己讨论、自己制定规则,然后自己遵守规则。”

 

未来对教师们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必然会大大提高。


03


终极问题,马云说:必须思考20年以后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

 

大片脑细胞“阵亡”后,一个模糊的画面开始形成:


l课程是个性化的,不能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所有课程都是标准的。

 

l课程可以天马行空,从天体物理到如何减肥。

 

l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服务者。

 

l不再有固定教室。

 

l学校只保留一个部门 - Shared Service Center(共享服务中心),给学生和家长们提供基本咨询服务,不再有“校长”,“主任”的概念,扁平化管理。

 


那更具体的画面呢?

 

大厅有个任务榜,例如有一个任务是“如何让父母自愿地给我们更多零花钱?”,学生们可以主动揭榜,谁揭榜就自然成为课堂小组长。

 

1)课题“路演”,介绍课题并且招募组员。


2)申请一间教室。


3)列出计划和结果预期。


4)设置周期。


5)给每一个组员布置任务。


6)每天一次的讨论。


7)周期结束前得出研讨结果。

 

这样一来整个学习的过程就像如上所述“玩游戏”一样有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不同孩子们的潜能和兴趣,也可以从小就培养团队协作和领导力等社会生活中必需的能力。

 

当然,具体怎么去设计和运营上我们依然还有很多想法,也在不断探讨中。

 

如马云说的,“会读书的孩子肯定不超过5%。”,那剩下的95%的学生必然是在其他领域有一定天赋的,我们的愿景就是希望这95%的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所热爱的领域,我们以“游戏”的有趣形式发掘出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愿更多的家长成为孩子教育的支持者,愿更多孩子拥有幸福力和好奇心,一起去探索未来的美好!






文:陈历杰
责任编辑:殷水
举报
匿名

说着简单做着难

2020-09-15 · 回复
匿名

成长的起点!

2020-09-15 · 回复
匿名

2020-09-15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