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霸暑假染艾滋病:毁掉下一代的,是对放纵的无知

data.name
心理咨询...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直播主播
文:芒来小姐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原文标题:985大学学霸暑假染艾滋病,19岁乖乖女约炮怀孕:毁掉下一代的,是对放纵的无知

01


2019年高考结束,小刘以623高分考入某985学校,本是个好消息,却硬生生被他“作死”成了噩梦:


大一的一个期末,小刘和好友去KTV释放压力,几杯酒下肚后,他和同性友人发生了关系,因此染上了艾滋病。


寒窗十年,考入全校前十,拿下名校录取书,全校和全家都以他为傲。


这,本该是小刘辉煌人生的开始,没想到刚脱离高中的约束,他就付出代价,染上恶疾,要用余生来面对放浪形骸的后果



为什么有些人的放松是放松,有些人的放松却是放纵,像在报复谁一样往死里折腾自己?


尤其是逐渐踏入社会的孩子,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转换中,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洪水一样,一发出来就收不住?


错的,不是压抑,而是释放压抑的方式。


正常的放松是给理性堤坝开一道小口,疏导负面情绪慢慢流出;


报复性放纵却是劈开一道大口,水压一涌而出,一瞬间,理智土崩瓦解。


小刘这样的悲剧,其实不是个例。


我在打工旅行时认识一个姑娘,她长相乖巧娇小,从小就是三好学生,在家是爸妈的乖女儿,可出来旅行后,她又抽烟又酗酒,一言不合跟人打架,简直变了个人。


她说,在家里太压抑,她要放纵一下自己。她和刚认识的男孩谈恋爱,又因为吵架分手,一气之下想不开,和别人约炮。



结果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怀孕了。得知自己怀孕的那一刻,女孩感到天崩地裂——别人约炮都没事,为什么她约炮就出事了?


她根本不懂正确的释放自我,只不过上网刷微博,看着放纵的女孩们声色犬马的故事,生出羡慕,总想自己也找机会放纵一把,却没想到:


说出来的好听故事,都是经过修饰的喜剧,难以启齿的难听故事,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


02


越困越要熬夜,越累越要折腾,越不顺心越是破罐子破摔……


成年人的报复性放纵,无处不在。


刚成为自由职业者的时候,由于受够了朝九晚五的日子,我凌晨三点睡觉,中午十一点起床,折腾半个月下来,头发大把脱落。


倒不是我想晚睡,而是一想到明天不用上班,轻松愉快的同时,心里也有一丝气愤,以前累死累活加班加点多累啊,好不容易轻松了,不放纵一下,简直对不起操劳过度的自己。


我就怎么也睡不着了,想着看部电影犒劳一下自己,结果就折腾到了凌晨。半个月之后我才意识到,我走上了一条报复性放纵的“不归路”。


长期处在压抑的氛围里,堆积在心里的负面情绪,总要找个出口。然而出口找错,人也越来越颓废。



如果一直放纵会怎样?说一个前段时间传的一个例子:


某知名广告公司会议室里,一对男女正在为爱鼓掌,却因为没有锁门,被破门而入的同事们撞个正着。


本以为是一对情侣办公室恋爱,没想到,这对男女已婚,各自都有家庭,属于彼此的第三者。


事情在网上发酵之后,有些网友给出了别样的声音。


知乎一名网友说:


看了微博上铺天盖地的谩骂和讽刺,我感到心寒。


也许只有经历过年报的审计狗们才会懂吧,每年的年报都是场灾难……


为了赶进度没日没夜的加班,分分钟都要窒息,这个时候她出现了,如同救命稻草!


或许已婚男女在会议室里偷情,不是不知廉耻,而是长期处在“饿”的状态,一遇到救命稻草,就不顾廉耻了。


但充满气的气球一旦爆掉,冲击力就格外吓人;饿肚子的人一旦遇到食物,也会巴不得把盘子都吞下去。


不顾廉耻,其实比不知廉耻更加可怕。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禁食24小时的小白鼠左侧放上食物,右侧放着电击器,小白鼠可以选择食物,或者寻求电击。


出人意料,小白鼠没有选择食物,反而每隔5秒就电击自己,如同上瘾一般。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电击刺激了小白鼠的“快感中心”,它能够从电击中获得远胜于食物的快感。即使心理学家将电击

器放在电网两端,小白鼠也会在电网上反复奔跑,直到爪子烧焦为止。


快感刺激了小白鼠的多巴胺,让它沉浸在放纵中,直到死亡。饥饿感和一切情感都消失不见,只剩下那令人愉悦的体验。


这,难道不是现实中“报复性放纵者”们的写照吗?


03


好好的一个有自控力的人,怎么会控制不了放纵呢?


“放纵”和“报复性放纵”的区别在于:放纵是一次偶发性的失控,报复性放纵却是有意图的失控。


《身体从未忘记》一书中提到: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有时可以带来愉悦,因为下丘脑释放的内啡肽有抑制疼痛的效力,还可以增加快感。


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寻求快感是解压方式之一,当我们意识到肉体和心理越是疼痛,快感越是强烈,就会有意图地放松身体对痛苦的警惕。



比如熬夜整宿不睡,除了疲惫,也会有一丝愉快感掺杂其中。


当然,追求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并非每个人都会“报复性放纵”。


为什么有的人是“放纵”,有的人却是“报复”?


这就要追溯到“报复”本身的快乐了。


除了痛苦带来的愉悦,我们也能从报复这个行为获得快感,因为“报复”打压了我们无法接受的坏客体。


有的婴儿安全感很足,饿肚子时会哭闹,吃饱后就会平静下来;但有的婴儿饿肚子会责怪妈妈,仿佛自己饿肚子都是妈妈搞的鬼。


这种不安全的体验让婴儿心里有了两个妈妈:好妈妈,坏妈妈。婴儿缺乏整合力,无法将好坏妈妈视为一体的,于是,他们学会了分裂:


体内只保留好妈妈给的母乳,把坏妈妈给的母乳分裂出去,变成坏客体。如果成年之后还保留了“分裂”的原始自我保护机制,就会想方设法抹除坏妈妈的母乳,也就是自虐倾向。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都是趋乐避苦的,当我们没有动力去做具有成长意义的“苦”事,就会把追求快感视为最后的追求。


尤其是连续处在高压的环境里,堆积了很多负面情绪后,自我的力量变得薄弱,无法约束“快乐至上”的本我,报复性放纵就会悄无声息的发生。


而放纵这事,有了一次,就有两次,三次……无数次。


如同寻求快感的小白鼠一样,多次放纵之后,身体记住了这份感受,就会养成强迫性重复的习惯,导致人生如图脱轨列车,全盘失控。


04


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处在报复性放纵中,或者有这个倾向,该如何调整回健康心态呢?


1.想象训练


我熬夜掉发之后,想象自己各种秃头的样子,多丑啊!瞬间就觉得熬夜不香了。


想象训练经常用于各种创伤性心理问题,比如经历或者目睹创伤之后,想象自己化身超人,用更加有力量的方式反击,阻抗创伤,能让我们感到轻松一些。


报复性放纵是自己带给自己的创伤,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想象自己放纵之后的后果:熬夜猝死家人朋友会有多悲伤,酗酒过度丑态百出的洋相,暴饮暴食之后过度肥胖的模样……



再强烈的快感,在更悲惨的后果面前,似乎都没那么大的吸引力。


想象“做”和“不做”分别有什么后果,会让我们发现,几秒的快乐之后是漫长的空虚,追求短暂的快感不如追求漫长的人生之乐。


2.设置“放松闹铃”


人活着要承担很多辛苦责任,适当的放松是必要的。念了一个学期的书,好不容易放暑假,趁机去旅行或者呼朋唤友,都是正常的放松方式。


但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或成人,放松久了就容易收不住,因此需要设置一个“放松闹铃”,比如让家人提醒,和朋友事先约定或者设置闹钟,来给放松规定一个时间界限。


一旦时间到了,就通过短暂的冥想,深呼吸或者欣赏音乐,让自己逐渐从放松状态,回归到忙碌的生活中。



3.提高自我能动性


《自控力》作者麦格尼格尔认为,压力存在一个驳论:


虽然想过没有压力的生活,但恰恰是那段与压力共处的艰难时刻,激发我们成长。


这个驳论并不新鲜,如同那句脍炙人口的“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压力一面让人想要放纵,另一面,也让我们更有能动性,渴望去做一些让投入变得安全的事情。


比如:做一顿饭,做得再差也能有成就感;读一本书,读得再少也能学到一些东西;打扫一下卫生,即使半途而废,也让房间变干净了。


这些事情有个共同点:投入多少就能产出多少,这让我们感到很安全。



虽然导致压力的源头,可能暂时无法解决,但做一些投入产出安全的事情,也能让我们有一种“解决压力”的能动感。


所以,当你需要放纵的时候,那就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吧!


比起放纵之后漫长的空虚,这能让我们缓解负面情绪,重拾自信面对压力,从而真正卸下肩上的担子。


小孩子心情不好会哭闹,成年人则报复性放纵,归根到底,我们都在寻找一个“泄洪口”来疗愈自己。


然而,堤坝之所以坚固耐用,不是因为洪水不够多,而是因为它懂得合理泄洪的方法,所以承受得起更大的责任。


因此,与其去寻找一个没有洪水的地方,不如把泄洪的方法握在自己手里,没有后顾之忧地享受放松的惬意。


作者介绍: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书《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全网火热销售中,51个活得大气的故事和心得,告诉你长得漂亮不如心态漂亮。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责任编辑:小鲸鱼 烊箜

赞赏
举报
慕少小可艾

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知识。不带套也不及时去医院吃药打针预防。

2020-09-08 · 回复
lina

自控力

2020-09-02 · 回复
匿名

报复性放纵

2020-08-27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