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没能按时打卡后,我退出了打卡群

data.name
京师心理...

认证作家
文:京师心理 | 苍然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一周前——


朋友A和B兴高采烈地私戳我:“我拉你进打卡群吧!让我们为未完成的DDL折腰!”


而我揣着3个满员的打卡群,最终选择退出群聊,为朋友们献上祝福,然后悲痛地熬夜肝DDL。


几天后——


我好奇:“打卡群是不是让你们变成了圣斗士去拯救学习?”


朋友A苦兮兮:“累,困死,烦到爆炸,我又鸽了,无力加油TAT...”


朋友B却变身永动机:“请叫我冷漠无敌的机械打卡机。”


开始的我们热血沸腾,信心满满,将flag立在群中诸君面前:“爱卿们,看朕明天将打下这片江山!” 大佬们早早打卡的提示音和自己明晃晃的flag展示中,我们完成规定的计划,high到飞起。然而悄悄地,倦怠期也随之而来,连奖品也提不起兴致和动力。于是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之前就严于律己的大佬们继续稳固自己的江山,迫于展示良好形象的“阿Q”开始自我安慰地假装做完打卡,水群的咸鱼充分发挥自己的短暂记忆将压力抛于脑后……


有人发现:打卡群中的我们,很容易又活成了平时懒惰的样子。但是仍有人前仆后继拜倒在打卡群的石榴裙下,似乎做出了进群的选择,自己就一定会受到约束。出场自带bgm和功效的学习打卡群,为何如此迷人?




为我学习,各显神通 | 为什么你我相聚在打卡群


仪式感


美国人类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场,并对局外人设定界限时,他们共同关注某一个焦点,并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这样的体验构成了互动仪式。


而打卡就像是一种“拟仪式”体验,我们和同伴关注同一个任务,并在群中分享,每次打卡便代表一次互动仪式的完结。在仪式过程中,人们会融入情境并产生归属的心理感受或情感体验,这帮助我们更投入和积极地完成任务,由此激发正向的心理暗示来引导规律行为。


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


在打卡群中,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和队友们“融为一体”了呢?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1]。也就是说,我们会维护和我们相似的“内群体”的利益,并排斥“外群体”。而实现或维持这样积极的社会认同也能帮助我们提高自尊。


同时,研究者认为这种自尊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和社群中队友的关系连结。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们会为了满足自尊的需要而突出某方面的特长,会为了获得队友们的认可激励自己更好地表现。这样他会努力在群体中表现得比其他成员更出色,心理学上称之为积极区分原则


可见,打卡行为一方面让我们融入一个群体,产生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和群体中的别的成员竞争、比较,通过“胜利”的激励获得自尊上的提高。这就帮助人们提高了“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两方面。


学习头发,何以得兼 | 打卡群真的那么作用显著吗


为了打卡,我每天抓耳挠腮睡不着觉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到了晚上十点本想美美的躺在床上看看剧,却一下子被群里弹出一条条消息吓到——”啊!我今天还没打卡!“


虽说自我激励打卡并获得群友们的积极关注能提升自尊,但与此同时看到他人但打卡分享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感。根据加工效率理论 (processing efficiency theory),焦虑会极大地消耗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所需的认知资源, 导致可用于解决当前问题的心理资源不足[2]。


因此,如果你不是一个能管好自己尽早打卡的人,”打卡“可能给你带来的不是激励,还是痛苦和焦虑,更进一步影响你的效率。


确定打卡目标之后,效率就高了吗?


TED视频《不要公开你的人生目标》中有这样一个研究,他们将163个人分成4组进行测试,让每个人都写下各自的目标。一半的参与者被要求当众宣布目标,而另一半则是要保守目标。在接下来的45分钟时间里,这群人可以选择努力工作直到实现他们的目标,也被允许随时停下工作。


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发现,那些不曾公开目标的人平均工作了整整45分钟,并感到自己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而那些已经宣布目标的人,觉得自己快要接近目标,于是平均工作了大约33分钟后就放弃了。


而学堂君之前在文章中也提到过,立flag立flag,我们总是立了就以为完成大半了!


如何把打卡群变成自己的好帮手


可见,想要真正地运用打卡的功效,我们需要弄清根本一点:打卡的目的在于完成学习和工作而不是打卡本身!打卡是手段方法,不要被打卡绑架让自己变成打卡机,为打卡焦虑,定了打卡目标就忘了学习才是真正的任务。希望我们,都能持续学习,持续收获,让收获的满足感,成为激励我们坚持的动力噢!


参考文献
[1]Tajfel, H. (1978). Social categorization, social identity and social comparison.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ocial Group, 24(1), 285-295.
[2]Eysenck, & H., J. . (1992). The effects of psychotherapy: an evaluat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 Clinical Psychology, 60(5), 659-663.

作者简介:京师心理 | 苍然。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小鲸鱼 耐高温淀粉酶


举报
匿名

不是为了打卡而打卡时,就释然了

2020-09-07 · 回复
活出生命的意义

“打卡的目的在于完成学习和工作而不是打卡本身!打卡是手段方法,不要被打卡绑架让自己变成打卡机,为打卡焦虑,定了打卡目标就忘了学习才是真正的任务”

这个提醒真的好重要呀~
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凡事不要本末倒置~

2020-08-16 · 回复
天堂向左sy

我也是,打卡七天后就退了,继续丧

2020-08-15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