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了解社交焦虑-SAD(综述)

data.name
吴翔

认证作家/朗读者/优质答主

Leibowitz(1985)提出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患者在一种或者多种与陌生人接触或有他人对自己进行评价的社交情境中表现出持续的害怕。


社交焦虑会对个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它与个体的抑郁症状和反社会行为等存在联系。


严重的SAD患者可能表现过分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或者在公共场合进行社交活动,如果把SAD患者暴露在社交情境中,患者有可能诱发强烈的焦虑、惊恐发作、歇斯底里。


SAD是一种常见的、能力受损的心理问题,但人们对SAD重视不足,仅25%得到治疗。

 

临床特征


过分害怕别人的凝视,当患者处在社交或公共场合的环境中就出现紧张、焦虑,严重时可出现惊恐发作,伴随的躯体症状有颤抖、脸红、出汗、心悸、呼吸困难、腹痛等。


患者回避社交,回避在公共场合下做事,从而导致社交功能减退,职业功能受损,继发情绪低落。

 

临床分型


根据患者害怕社交场合的多少,将社交焦虑症分为普通型和非普通型2个亚型。


普通型:害怕大多数社交场合,如做具体的动作、行为、互相交流。70%~80%患者同时有回避型人格障碍,同病率高,自杀企图多。


文献报道临床上以普通型为多,普通型患者的社交能力、职业功能受损的程度更加严重,同病率更高。


非普通型:害怕1~2个社交场合(通常与执行具体的动作有关),如在公共场合讲话、在他人面前写字或吃东西。伴回避型人格障碍少,同病率低,自杀企图少。

 

和其他心理疾病的鉴别


抑郁症 :SAD害怕他人观察导致抑郁;抑郁症患者表现缺乏兴趣、情绪低落;


广场恐惧症:SAD过分害怕别人的观察,有被监视感、羞辱感导致回避广场公共场合,表现为脸红、出汗、肌肉颤抖;


广场恐惧症表现为害怕独处、失去控制、不能及时离开所致;症状多为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头痛、胸闷、耳鸣、视觉模糊、濒死感,多有急诊病史


广泛性焦虑症:SAD是过分害怕别人的观察,感觉被监视、羞辱感.有具体害怕的对象;症状多为出汗、脸红等。广泛性焦虑症的焦虑为泛化的焦虑,没有具体焦虑内容,一般是无诱因自发焦虑,症状表现大多数是头痛、失眠、怕死感。


强迫症:SAD害怕被观察,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情,诱发重复性的动作,对重复动作不担心。强迫症因为害怕而重复动作,无法自我控制。


孤独症:SAD有选择的孤独,在他人观察下缄默、孤独;孤独症无选择的孤独,各种情境的孤独、缄默。


回避型人格障碍:SAD因为担心被他人观察而表现出焦虑、惊恐,而回避型人格障碍担心被评价,对负面评价过敏,导致个体回避社交、学习、职场活动。


许多过去诊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实际上是漏诊的社交焦虑症。回避型人格障碍和SAD存在重叠现象,患者即患有SAD,同时存在回避型人格障。

                                                                                                                 

患病率


在欧美的调查显示,SAD患病率2.6-7.9%,终身患病率3.8-14.4%。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女性:男性在2.5 : 1—3 : 2之间。


发病时间:SAD在儿童时期出现症状,被诊断社交焦虑一般在13-24岁,有可能是青少年青春期自我认识不完整导致自我评价低,诱发社交恐惧。

 

SAD的损害


由于社交焦虑,回避社交,大部分SAD患者学历低、社交少、收入低、生活质量低。

 

SAD和其他心理疾病


SAD最常见的是和焦虑症共病(即在同一个患者同时存在SAD和焦虑症)。


  • SAD和抑郁共病概率为70%;

  • 和惊恐障碍共病概率50%;

  • 和药物滥用共病概率25-35%;

  • 和普通焦虑共病概率32%;

  • 和强迫症共病概率11%;


共病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有共病的SAD患者,企图自杀为15%,而无共病患者企图自杀为1%。

 

SAD的认知表现形式


SAD普遍存在:


  • 注意偏差

  • 记忆偏差

  • 消极自我意象

  • 解释偏差


社交焦虑中的各种认知偏差它们互相影响,而不是独立地发挥作用。其中解释偏差可能是SAD影响焦虑的主要原因。解释偏差的定义:指个体以消极或者威胁性的方式对社交刺激做出错误解释的现象。

 

1)为什么解释偏差这么重要呢?


解释偏差可能对社交焦虑中的其他认知偏差产生作用,解释偏差反映个体对刺激的后期加工,注意偏差对刺激前加工,如果注意偏差和解释偏差联合作用,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认知处于负面。


解释偏差决定着人们赋予所处社交情境的意义与个体对社交情境的反应有更直接的联系。

 

2)社交焦虑与情绪解释偏差


跨文化研究显示,社交焦虑和情绪解释偏差有关。高社交焦虑者更容易对面部表情做出消极解释的结论(Coles et al., 2008; Schofield, Coles, & Gibb, 2007)。


高社交焦虑者更倾向于对正性面孔做出负面解释,对正性面孔的积极解释更少,消极解释更多(姚泥沙等, 2012)。


ERPS技术应用在SAD研究中,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在愤怒—中性面孔组中的 P1 振幅和梭状回激活比在快乐—中性面孔组中有所增加,反映被试对愤怒面孔加工的早期有过度警觉的表现(Mueller et al., 2009)。


由于对愤怒情绪的过度警觉,SAD患者做出对社交情境的回避行为。

 

3)社交焦虑与情境解释偏差


社交焦虑个体对社交情境做出了更多消极解释(Wilson& Rapee, 2005; Miers et al., 2008),由于消极解释导致个体更加回避社交。抑郁症患者表现出社交解释偏差(Mogg, Bradbury, & Bradley, 2006)。


4)对模糊情境的固定化解释偏差模式


高社交焦虑的个体形成固定化的解释偏差模式,并且一旦固定,就很难改变。


高社交焦虑者以消极视角看待积极线索,他们对积极事件做出更多消极解释(Alden,Taylor, Mellings, & Laposa, 2008; Laposa,Cassin,& Rector, 2010)


社交焦虑个体,对积极事件打折扣看待,对消极事件灾难化看待。

 

什么影响SAD?


1)依恋


不安全依恋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患社交焦虑症。以威胁方式解释模糊社交情境。


依恋关系最早建立期在婴幼儿时期。在婴幼儿时期不能和父母建立起安全依恋,个体会形成焦虑和/或回避的依恋模式,这种模式内化为情感工作模式,固定在心里面,影响个体对社交互动的解释。


这种模式一旦形成,依恋的内部工作模会是对他人和自我进行评价涉及对方是否值得信任、自己是否值得被爱的评价它用于解释和预测依恋对象的行为与反应,也对关系中有关自我的行为和反应进行预测和解释。


2)个人成长经历


经历过虐待、性侵的儿童在人际互动中可能采取消极解释偏差,在注意加工信息中对消极线索更加关注(Pollak &Tolley-Schell, 2003)。长期和父母亲关系不良的青少年,在和同龄人互动中容易对他人模糊的行为作出不友好的解释。

 

治疗


1)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是治疗社交焦虑症最常用的手段,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治疗社交焦虑症的首选药物,该药治疗社交焦虑症时疗效肯定,副作用少,耐受性好,服用方便,对孕妇影响小。

 

用疏肝解郁胶囊和帕罗西汀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观察66例,疏肝解郁胶囊对社交焦虑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两组疗效分别为78.1%,79.4%(P>0.05)。不良反应疏肝解郁胶囊明显少于帕罗西汀(P < 0.01) (杨勇超, 李爱玲, 张中法,等.2015)。

 

LSAS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s Social Anxiety Scale)


2)心理治疗


对于儿童和轻度SAD患者,推荐心理治疗。


一般认为,认知行为疗法对于SAD有效,通过社交训练提升社交技能,增强社交信心。


合理情绪疗法能够引导患者看清社交焦虑当中的不合理信念,打破不合理信念对情绪的干扰,重建正常的社交认知结构。


通过心理治疗,逐渐鼓励SAD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意义疗法当中反向矛盾法也有一定效果:即担心被观察,那么鼓励患者设想于被观察情境,自我觉察情绪反应。

 

 





文:吴翔    (心理套娃发明人 ,心理咨询师二级,网易特邀讲师,壹心理特邀直播、录播讲师;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艺术化创新实验室核心成员;TEDx演讲嘉宾;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危机干预委员会心理援助热线项目发起人之一;广州交警青年“战队”学院策划者之一,广州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微信公众号:搜索wuxiangxinlimen或者心理门,心理咨询,请在壹心理咨询页面,搜索“吴翔”)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举报
小鲸鱼3b7d47

已经持续10多年的该如何治疗呢

2020-10-10 · 回复
匿名

有意思!不多见!

2020-08-13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