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走出原生家庭,要学会“自我分化”

data.name
婉君不走...

认证作家

这个夏天最热门的《三十而已》,向我们展示了都市男女三十岁左右的各种生活形态——


  • 由平凡走向金字塔顶端,而后又遭遇经济危机、婚姻危机的顾佳;

  • 从“乖乖女”的角色中逃离,中年叛逆后选择复婚的钟晓芹;

  • 逃离北上广却耐不住故乡的平凡,最终选择暂缓事业、出国留学的王漫妮;

  • 耐不住寂寞,被第三者吸引出轨,想挽回家庭但却追悔莫及的许幻山;

  • 沉默寡言引发中年危机,事业婚姻双失利,自暴自弃后改过自新的陈屿……


深入这些角色,我惊讶地发现每个人的决策、事业、感情,全都带着原生家庭的惯性。

       


1. 原生家庭带来的“行为惯性”


钟晓芹离婚后,陈屿被网友痛骂“渣男”。但这段婚姻走向衰败,本质上与钟晓芹的原生家庭脱不开关系。


每次陈屿出差后,钟晓芹一定会收拾好东西回娘家住。


女婿不出差呢?钟母自会主动登门,买菜做饭,揽下女儿应该分担的家庭义务。


所以在钟晓芹怀孕后,陈屿咆哮 “你自己都还没长大呢。” 但钟晓芹的思维确实:“我妈来帮我们做饭有什么错?”


她根本没想明白,自己早就应该从原生家庭里分离出来,在新的小家庭里担起一份新的责任。


好比天要下雨,两个家庭各自撑伞避雨,而不是她继续躲在父母的大伞下面,再撑起一把小伞。

             

在离婚之前,陈屿跟钟晓芹根本不是一路人。夫妻俩一个原生家庭破裂,一个父母恩爱和谐;一个谨慎务实,一个天真烂漫。


除了父母离异,陈屿还是家中长子,底下有个不靠谱的弟弟。所以在他的原生家庭中,于母亲,他是被寄予厚望的大儿子;于弟弟,他又承担了半个父亲的角色。


在这样的影响下,陈屿慢慢变成了一个脸冷嘴硬的人,这样的性格给他的婚姻徒增许多误解,也导致他的工作进入了瓶颈期。


但这样一个靠谱的大哥,也构成了弟弟陈旭原生家庭的一部分。所以哪怕是同父同母,陈旭的性格却放荡不羁,甚至有些不着调。

        


同样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顾佳的性格就比陈屿亲和得多。


一方面因为陈家是父亲抛妻弃子,而顾妈妈病逝前,顾佳的父母一直很恩爱。另一方面,陈妈妈一个人带着怨念把兄弟俩拉扯大,对儿子动辄打骂;而顾爸爸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用深沉温热的父爱为她托底。


所以成年后的顾佳,骨子里有一种从父亲身上传承下来的沉着和勇气,同时她又目标坚定,能够稳扎稳打地拼事业,顾家庭。


然而,因为幼年丧母,顾佳的性格有很要强,这就导致她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也担负了过多责任,反而让许幻山身上,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慢慢退化了。


所以,许幻山出轨后才会气急败坏地抱怨:“你一直把我当大儿子管着。”

             

王漫妮呢,她和钟晓芹一样,有一个关系和谐的原生家庭。


可钟晓芹是上海本地囡囡,人生又没什么大志向,所以活得轻松惬意。但漫妮生长在小城镇,却有一颗征服大城市的野心,所以父母“求安稳”的期许,对她反而是一种羁绊。


带着这种羁绊,只身在上海闯荡的她也总希望能安定下来,希望自己在三十岁时,要么事业有成,要么家庭幸福。


这种单一轨道上的发展思维,反倒限制了她的成长空间。而立之年对“安稳”的迫切追求,让她在虚幻的爱情中栽了个大跟头,转身后又失去了为之奋斗8年的工作。

     

      

2. 原生家庭的投射规律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多深远?


在《十三邀》中,许知远问姜文:“你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姜文直言,自己与母亲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行。“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高兴,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他还回忆了一个细节,当年考上中戏后,第一时间把录取通知单拿给母亲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可是母亲接过去看了一下,随后,啪的一声把通知书扔在一边,说“你那衣服还没有洗呢,别给我聊这个。”


母亲的严厉成了姜文人生中灰蒙蒙的底色,使得他在成功、成名之后,一想到难以讨好的母亲,眼神总会瞬间黯然失色,看起来像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与姜文的经历截然相反,“洪荒少女”傅园慧的原生家庭不仅圆满,父母也给予了她足够多的爱。


傅园慧刚刚进入省队时,童言无忌,跟年纪大一点的姐姐说,自己是个天才。


后来傅爸爸送女儿去训练,有人不怀好意地跑来说:“叔叔,你们家傅园慧在游泳队里说自己是天才。” 言语里充满了嘲讽,更带有不少“看好戏”的意思。


他们一定认为,傅爸爸会像普通的家长那样,面子挂不住地说,“哪有哪有,别听她胡说八道”,甚至还会当着众人面怒斥女儿一通。


没想到傅爸爸当着女儿的面说:“是的,我们家傅园慧真的是天才。” 言语神情中传递出坚信不疑。


傅园慧全网爆红后,因为伤病严重而连连失利。这种仿佛从神坛跌落的挫败,让她遭受了不少网络暴力。


就在所有人都对她失望时,傅爸爸却没有丝毫苛责,只是淡淡地安慰了一句,“你不要想太多。”


原生家庭爱的治愈,让傅园慧振作起来,终于在2018年的世锦赛中打破了亚洲纪录。

         

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原生家庭的惯性。


如果你的父母恩爱和睦,那你多半也具有相当成熟的婚恋观,生活很容易美满幸福;但如果你的原生家庭一地鸡毛,那么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你便会遇到很多阻碍,要么总是遇见“绿茶”和渣男,要么像陈屿一样不懂得表达爱。


如果你被父母过分呵护,希望的一辈子安稳是福,那么先天独占优势的人,大概会像钟晓芹一样,人到中年仍然无忧无虑,甚至有点“妈宝”;但如果有像顾爸爸、傅爸爸一样,愿意带着爱意为你托底的人,那么你在独自打拼的时候,心里也会更多几分底气。

 

3. 25岁后,你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足以见得,原生家庭对一个人言语行为和心智成长的影响有多大。


然而,很多人提到“原生家庭”时,更多把它当成是自己身上千般过错的归因,把原生家庭的弊病当做是自己逃避现实的绝佳出口。


“我自卑,因为我的父母都不善于交际,甚至压根儿没朋友。”

“我事业不顺,因为我没有一个赚钱多的好爸爸,还缺一个贤惠温婉的好妈妈。”

“我总是深陷情感的漩涡,因为我的父母整天争吵打闹,没有给我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


我并不认同这种“原生家庭归因论”,相反,我坚信每个人都具有改变个人命运的主观能动性,在觉察到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后,总能有办法加以矫正,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行。


Bowen系统家庭理论中提出:自我分化,是家庭成员必要的成长目标。而分化的过程,是将个人从家庭的情绪混乱中部分解放出来。


没有自我分化的人,很容易陷入情绪化的极端——对他人不是顺从就是逆反,容易将自己的感受与其他人融合,没有独立的自我。


成年人更成熟的做法是:分析自己的角色,积极参与关系系统,而不是将所有的问题都怪罪到其他人身上,或从不反省自己。


唯有实现这种剥离于原生家庭的自我分化,才能让你真正从关系中解放出来。


换句话说,25岁之后,你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


这个年龄之下,大部分人都已经完成了学业,步入社会。其中甚至有一部分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成为了自己孩子原生家庭的一部分。


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你正好可以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无论它是否温馨,你都应当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新旅程。

我很欣赏《三十而已》里,于伯的一段话:


“所有选择漂的人,在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就要知道,往后,你就是自己的家了。”

       

     

不仅仅是“漂”在北上广的人,其实所有人都应该发现自身“本自具足”的特性。


失败的原生家庭,并不完全是你个性软弱、情感不幸、事业不成的“万恶之源”;幸福的原生家庭,也不是你遇到挫折之后,做事三步一回头的避风港。


如果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你可以像钟晓芹一样,学会先独立再爱人,鼓足勇气实现“精神断奶”;


如果你选择背井离乡、独自打拼,你就要向王漫妮一样,不是换一座城市去追求父母期待的稳定,而要去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人生前半程的悲喜,总是很难摆脱原生家庭的惯性。


可在后半程里,你完全可以自己选择赛道,拓展能力,链接资源,跑出一道自己独特的风景!


本文作者:婉君不走琼瑶风。独立职业规划师、个人品牌发展顾问、个人成长领域自由撰稿人。
责任编辑:一只梨


赞赏
举报
春英

说的容易做的难啊

2022-04-10 · 回复
蒙奇奇࿅

有的人不是不想自己做主自己独立,而是父母的控制欲太强了,有些父母连孩子出门穿什么衣服都要安排,孩子都二十多岁了,也应该学着让他自己做主

2020-09-15 · 回复
Gavin_7388

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我,未来将有无限可能,创造价值

2020-08-14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