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内循环”能力

data.name
合硕咨询...

心理作者

最近,内循环这个词很热,中央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提到经济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促进发展的新格局。忽然觉得,这种提法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某种关联。

很多青少年的困扰在于自己不能完成自我激励与管理,需要的外部刺激又不够理想,结果就没了方向,陷入困境。就像经济生活中,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会因为其他因素的冲击受到重创。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自产自销,在内部完成大部分成长任务,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各种有利条件呢?



一个人理想的成长过程大致是四个内容:强烈的动机,充分的行动,积极的反馈,修正后的动机和再次行动。


其中动机和反馈部分是心理活动,它们当然可以由外部刺激产生,比如为了得到奖励勤奋学习,因为被鼓励更勇敢尝试新事物。但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也可以很大部分由自己内部发起。


这需要两个观念:

第一,我可以变得更好。



婴儿哭了就有人来帮忙,孩子求助后会得到支持,成年人努力的结果是升职加薪。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行动大概率能达到目的,自然就会更积极努力。我配”“我值得”“我可以,这些信念根植于内心,就会外显为自信,向上,开放的表现。

第二,在肯定自己的基础上能找到问题所在。



生活中大部分的评价来自于外部,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和领导,哪种制度政策,基本不可控。如果我们因为这些浇灭了行动的热情,则是为外循环所累了。


想摆脱困境,要有自我激励的思维方式。臭骂自己一无是处的人很难持续地自我修正,有反思能力发现不足,还不被这些差距压垮,仍然有强烈的自我肯定,这才可能真地发生改变。



然而,就象外部危机会引起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一样,这些成长中自循环的能力也是由外部环境帮助形成的,而家长们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外部刺激之一。


相对于教会一道题一篇课文,帮助孩子面对自己能体会强烈的价值感,面对现实拥有客观理性的应对能力,这些才是父母更重要的工作吧!





文:劲松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举报
亭曈

🌹

2020-08-13 · 回复
匿名

写得很好

2020-08-13 · 回复
匿名

再一次真相了

2020-08-13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