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丢下我,为什么要生我?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文:晴岸(三点一弯钩主笔团)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原文标题:“如果要丢下我,为什么要生我”:一个孩子之所以会想自杀,是因为幼年时已被母亲杀过无数次

 

“在我小时候带着我,出去跟别人外遇”;

 

“如果要丢下我,为什么要生我?!”

 

这是近日被公开的、韩国歌手具荷拉生前日记里的内容。

 

在这份日记中,她用“把我生下来的宋XX”直呼母亲姓名,愤怒地表达对生母的怨恨。

 

但同时,忍不住流露出对母爱的渴望:“我想妈妈,我想念她,也想要感觉她。”

 

她还安慰自己:“荷拉啊,没关系的,并不痛苦,没关系的。荷拉,没关系的。”

 

读来让人心酸。

 

 

去年11月,年仅28岁的具荷拉被发现在家中自杀身亡。彼时距她的好友,同是韩国艺人的崔雪莉自杀还不到一个半月。

 

雪莉去世当晚,具荷拉在日本开直播,哭着说:“姐姐会带着你那份努力活下去。”

 

然而,仅仅42天之后,她食言了。

 

其实,早在5月,具荷拉就曾在家中试图轻生。

 

她先是在INS发出一条:“再见。”

 

随后又在ins story里更新了许多消极的话,比如:

 

“很累也要装作不累,很痛也要装作不痛,就这样一直忍受着生活,外表看起来完好无损,内心早已破碎不堪”。

 

随后,经纪人透露具荷拉一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她抑郁的原因是网络暴力,以及与前男友的官司纠缠。

 

的确,一般的抑郁通常和一些【创伤性事件】有关,比如亲朋好友的离世,失恋,工作上的挫折,以及身体的病痛等等。


但抑郁分为两种,一种是上面所说的一般的抑郁,还有一种是深度的抑郁。

 

深度的抑郁,是感觉无法和别人包括这个世界建立链接,这种抑郁最初源于母婴关系的失联。

 

由于心中没有一个爱的客体,常常对生命充满虚无和绝望。

 

这种感觉就像是,不管有多少人看着你欢呼,撕心裂肺地说爱你,你也是孤独的、浸满悲哀的,张国荣、三浦春马可能就是后者。

 

 

很多人往往不能理解,那些光彩照人、才华出众,甚至是成功人士的自杀事件:都优秀到可以碾压众人了,为什么还会自杀?

 

比如玛丽莲·梦露,几乎全世界的男人都喜欢你,你怎么还想自杀?

 

梦露的死,流传出很多版本,但从梦露的成长经历来看,她确实属于容易走上自杀之路的高危人群。

 

梦露童年被抛弃,父亲消失,母亲也消失,幼小的她辗转流落于多个寄养家庭,一次次重复被抛弃的命运,还遭受了性侵。

 

她和这个世界的链接是一座脆弱的冰桥。

 

长大后她的性感可以征服全世界,但脆弱恐惧的内心,依然停留在被抛弃的幼年。

 


走在光芒里的偶像,双膝都是颤抖的,而脚下的冰桥正在融化,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尖叫着想逃:“我不配!”——随时可能会被打回原形,不配得到这个美好世界的承认。

 

曾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自杀姑娘的遗书,对其中一句话印象深刻:

 

“妈妈不要我。我22年没有撒过娇,没有任性过,我只是有一点点委屈。我想和妈妈说,这些年,你不要我的这些年,我很委屈。”

 

太憋屈了。

 

这个女孩经历了什么,连委屈都无法痛快地说出来,只敢轻轻提一下。

 

想起那句很丧但很流行的日式名句:“生而为人,对不起。”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底色。

 

能够在生命早期无拘无束撒娇的小孩,一生都带着自信的底色:

 

永远相信,永远期盼,总是乐观。

 

因为母亲在满足他(她)生命初体验的过程中,给予的都是信心和盼望。

 

如果母亲很糟糕,孩子的生命底色会染上很多怀疑与挫败,他对世界的反应也是犹豫、徘徊的。

 

换句话说,孩子的每一次哭泣,每一次需求,都是在品尝生命的滋味,母亲每一次充分地满足孩子,都相当于给他递上美好的苹果。孩子不断地品尝着甘甜,对世界的印象逐渐形成——世界是甜的。

 

如果母亲本身问题很多,又得不到伴侣的支持,不能很好地满足孩子,甚至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情绪经常失控崩溃,孩子品尝到的滋味就是苦涩的,最终形成对世界的印象——世界是苦的。

 

如果孩子总是被恐吓、被压制、甚至被毒打,那么孩子对世界的本能反应就是——世界是恐怖的。

 

最糟糕的情况则是——母亲消失了,父亲也消失了,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相当于一脚踏空,在生命链接的另一头是完全的虚空,连冷漠都没有。

 

 

具荷拉的哥哥具浩仁曾在论坛上发文,记录兄妹俩的心路历程:

 

“与妹妹的小学、中学毕业典礼,因为母亲已经离开,父亲工作无法到场,所以没有留下跟家人的毕业合照。

 

同时又怕被同学嘲笑、排挤,甚至曾假装有‘根本不存在’的母亲。

 

越是这样,就越让我们怨恨母亲,但也很想念她。

 

母爱是每个人的头号渴求。

 

追寻母亲的爱和认同,是每个孩子最本能的冲动,从心理上,他们很难摆脱这种渴望。

 

所以,不管具荷拉对母亲有多少愤怒和失望,她依然对着日记本反复倾诉:“我想妈妈,我想念她。”

 

这也是世上最痛苦的孩子吧:一边恨母亲,一边想要她的爱。

 


电影《春潮》里郭建波曾说过一句话:“我一直想躺在妈妈的怀里,可我大多数时候却躺在男人怀里。”

 

曾在原生家庭里缺失的,我们一定会设法在亲密关系中弥补。

 

可遗憾的是,我们有时非但弥补不了,还会加重曾经的创痛。

 

具荷拉被前男友打到子宫出血,还下跪哀求男友不要公布两人的性爱视频;


才情盖世的才女张爱玲,为了渣男胡兰成,甘愿与他的情妇同住,给他的情人画像,接济他和情妇的生活。

 

如此优秀的女性们,为什么会在两性关系中做这样毫无尊严的事,让自己“低到尘埃里”?

 

人是经验的产物。

 

当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被抛弃、被漠视,她的内心深处就会循环回响着“我不配”三个字。

 

不配过好的生活,不配被人珍爱,也不配所有正常的尊重与礼遇。

 

她会无意识地和人构建符合她底层感受的关系,和忽视她、否定她、甚至虐待她的人纠缠在一起。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强迫性重复。习惯了痛苦就会爱上痛苦,这种重复虽然痛苦,但是会让人感觉熟悉和安全。

 


一个人的自杀,是最高强度的自我攻击。用对自己的杀戮,去唤起对方的内疚。

 

自杀也是一个人长期对外的攻击性无法释放,转而化为内戕。

 

要知道,人类忍受痛苦的能力超强,即使被严刑拷打,也仍然挣扎求生——除非他们是对未来和世界已经绝望,没有一件事、一个人,能让他们感觉活着是值得的。

 

如果你有这种深度抑郁的倾向,或者这种绝望感,请看接下来的应对方法:

 

  • a) 允许自己抑郁。

    有些抑郁是有周期性的,低落期可以允许自己在家什么都不做,不要太逼自己;

     

  • b) 不要过于想做面面俱到的好人。

    不要过度牺牲自己的感受而去维护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要学着保护自己的界限和利益;

     

  • c) 增加幸福的体验。

    关系上的幸福可能没办法控制,因为并不是人人都那么幸运。


    但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在物质上对自己好一些。给自己买一双喜欢的鞋,一副亮晶晶的耳环,去一个向往的地方。


    这些小事情都可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以及活下去的动力。

     

  • d) 最重要的一条:哀悼丧失。

    一个人之所以对父母有愤怒,一方面是因为确实应该愤怒,一方面也是因为你对父母还有期待,还想得到父母的爱。


    你需要意识到一个悲伤的事实,有些东西是你永远得不到的。你的父母给不出他们没有的东西,他们也许根本没有能力理解你或者爱你。

     

  • e) 接受这个事实,然后重新开始。

    虽然痛彻心扉,但当我们不再逃避、不再抗拒,而是试着和这份痛待在一起的时候,疗愈就已经开始了。

 

告别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直面痛苦,除此之外,我们不能指望用其他任何办法告别这个痛苦。

 

最后,想对所有曾经不被爱的孩子说一句:

 

生而为人,对得起。

 

人间值得,你更值得。

 


- End -

 

作者简介:晴岸,心理学硕士,年轻妈妈,大千世界里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记录者。本文已获微信公众号 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授权转载。

排版:小鲸鱼  Bobby
举报
匿名

你,直击我的心灵,感谢!

2020-08-09 · 回复
匿名

道理之前肯定听过,只是没做

2020-08-07 · 回复
匿名

啊啊啊。。。太高深我看不懂。。。

2020-08-06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