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阳后来怎么样了?| 原生家庭创伤的自我干预 2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文:张寅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2017级本科生。中国婚姻家庭小组成员
来源: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ID:familybnu)


 上期,我们进行了直面原生家庭之伤的练习, 可点击阅读:朱朝阳,我们可以不可以不黑化?| 原生家庭创伤的自我干预1  。文中提到了朱朝阳的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朱朝阳后来怎么样了呢?其实朱朝阳的原型就是原著的作者紫金陈,他有和朱朝阳一样的经历,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浙江大学,靠自己改变了命运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可以改变的,今天,让我们来继续畅聊,继续了解功能不良的原生家庭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并继续练习,靠自己将影响降到最低


一、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健全的原生家庭中,父母不是不会犯错,他们也会有失误,但这些失误是成长过程中的子女可以承受的,不会给他们带来伤害。在这样的家庭中,子女可以自由自在地体验最真实的自我。


在有缺陷的原生家庭中,由于父母不懂得欣赏或不珍视儿童的天然特质,孩子会被迫戴上“面具”,扮演一种家庭角色来适应家庭环境。“面具”的代价是毒性羞耻感(toxic shame)(bradshaw,1988)——认为自己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羞耻,贬低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童年家庭面具】


表1  几种常见的家庭面具(陈兑根据美国家庭咨询师 Sharon Wegscheider-Cruse以及心理咨询师John Bradshaw的家庭角色理论改编)


【毒性羞耻感】


毒性羞耻感会让我们逃避情绪、失去信任和习得性无助。


因为父母不懂得如何表达和接纳情绪,于是我们错误地认为情绪是可怕的,因为它可能会招来打骂(例如:“再哭我就打你了”)。毒性羞耻感阻碍了我们产生情绪,使我们逐渐变得麻木,为压抑情绪而痛苦,也为喜形于色而羞愧(陈兑,2018)。也让我们感到自己永远不够好,不值得被爱。在亲密关系中不相信对方会完全接纳自己,经常害怕失去。



由于现实不允许表达最真实的情绪,或是事实太令人痛苦,真实的自我感觉就无法出现在意识层面,而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本质上来看,压抑是一种阻隔和欺骗,让我们无法面对真正的想法与感觉,长此以往,会导致麻木、无法开心(薛敏敏,2017)。


未成年时我们可能受到父母的伤害无法自救,这使得我们体会到自己的弱小无力。成年后,我们有了比儿时更多的能力和选择,但是毒性羞耻感让我们错误地认为自己依然是那个脆弱的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害怕和抗拒生活中的挑战与改变。


在阅读了这么多之后,我们醒觉,或许是原生家庭之伤让我们身陷痛苦的泥潭,我们该不该允许自己愤怒呢?心理咨询师陈兑(《走出原生家庭创伤》作者)认为,有两个重点应该明白:


1、感受到愤怒仅仅说明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情绪,我们有能力选择使用适当的方式释放它,而不一定是暴力和失控的方式。


2、对原生家庭的愤怒其实是成年子女对父母“去神化”的过程。我们正视原生家庭之伤后,会发现原来父母也会有许多弱点不足,他们也曾作为儿女承受原生家庭之伤,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也许是他们的原生家庭传承下来的遗留问题。


【练习3:承认和释放愤怒】


1、回到练习2(“我希望父母没有做过/说过的事情”)您所列出的例子中,选择一例,闭上眼睛,让回忆把您带回那个场景当中


例如,您选择了“我希望我的妈妈没有在邻居的注视下打我两个耳光”。试着在脑海中回忆出当时的场景。试想着现在的您,作为一个成年人,站在当时的场景中看着童年的您被母亲在邻居面前打了两个耳光。


2、请注意您现在身体的感知,感受自己情绪的变化。这时,您可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愤怒。


3、深吸一口气,然后呼出,允许这样愤怒的情绪在身体中弥漫、扩张。不用害怕,您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去消除这样的情绪,您也不需要做任何特别的事情来释放这样的情绪。任何情绪都是暂时的,愤怒也一样。


4、深吸一口气,然后呼出,感到愤怒的情绪一同被呼出。再一次,深吸一口气,吐出,感到愤怒的情绪随着吐气一同被吐出


您可能会止不住地颤抖,可能会泪流满面,可能会浑身紧绷。都没有关系,您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去消除这样的反应,您也不需要做任何特别的事情来改变这样的反应。任何情绪的反应都是暂时的,愤怒的反应也一样


保持呼吸,在心里默念“我允许自己感受愤怒,我的愤怒终将消散。”

(练习改编自《运用萨提亚模式改善女性压抑情绪的个案研究》一文和《走出原生家庭创伤》一书)


已有研究证明,情绪调节与健康有关。压抑是自我阻止引起负性情绪的想法、情感和冲动达到意识水平的一种防御机制,其作为情绪调节的一种,表现出与健康的关系。对愤怒的压抑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有密切相关(Gross J, 1989;Freud S, 1915)。您可以通过这个练习,将积攒的愤怒合理发泄。


为何原生家庭会伤人


正视了原生家庭之伤和其带来的影响之后,您的内心也许痛苦、愤怒,却又无可奈何,您可能很想知道父母为什么要给自己带来这些难以抹平的伤害,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解决它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为何原生家庭会伤人。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家庭也会成长和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来满足家庭中个体的发展需求,如果一个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则会影响家庭的发展,父母“不合时宜”的爱会导致原生家庭之伤(Monica McGoldrick, 2010)。



其次,我们需要明白:爱是能力,不是天赋,创伤会使人爱无能。于是,创伤很有可能发生代际传递:


父母的毒性羞耻感导致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于是无法尊重子女的价值。


父母健全边界意识的缺乏,导致与子女的共依赖关系。


父母缺乏自我安抚的能力,于是他们利用子女修复自我的情绪,这导致了子女与父母的角色反转(陈兑,2018)。


我们可以借助以下练习寻找原生家庭之伤的根源。


练习4:制作原生家庭图


1、 准备好一张白纸,一支笔(或电子记事簿),找一个安静的房间,给自己不受打扰的30分钟


2、先在白纸上画上代表您自己的图标。一般来讲,女性用圆圈表示,男性用方块表示,在图标上写下您的名字。


3、确定您想要展示在家庭关系图中的家庭成员。一般来讲,这些成员是您的父母和家族中其他的重要他人。以族谱的形式,在白纸上画上代表这些家庭成员的图标,女性用圆圈表示,男性用方块表示,在图标上写下他们的名字。


4、 在图上标注人物基本信息。如年龄、主要职业。


5、 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对家庭人物的个性形容词,至少六个。


6、 根据自己的感受,用4中不同关系线表示成员间的关系。粗线条代表亲密的关系(既有爱又希望靠近),细线条代表一般的关系(没有特别亲密,也没有特别糟糕),曲线代表糟糕的关系(指厌恶、憎恨、不接纳),虚线代表疏离的关系(指心理上疏远、负面、冷淡)。


7、 加入成长时代背景。在每一代人的右边写下您认识的这一代人成长的时代大环境。


8、 观察这张关系图,思考每个人的故事,自己和他们的关系,以及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你的


9、 把这张家庭关系图收好。在未来,您或许会对家庭成员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对他们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可以随时在这张图上进行修改。(该练习改编自《原生家庭图在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 END -


参考文献:
Gross J.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cancer onset and progression.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1989, 28 (12): 1239 -1248
Freud S. Repression: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In Straekey J. London: Hogarth, 1915. 214-243
Monica McGoldrick, Berry Cater, Nydia Garcia-Preto. The Expanded Family Life Cycle: Individual, Family,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M]. 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2010.
John bradshaw(1988). The Family—A Revolutionary Way of Self-Discovery Health ,Communications,Inc.
杨艳华. (2018). 原生家庭图在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分析. 求知导刊, 000(004), 78-79.
薛敏敏(2017). 运用萨提亚模式改善女性压抑情绪的个案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策划 | 候贤睿
 撰写 | 张寅冰
 编辑 | 刘也行

作者简介: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ID:familybnu)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官方微信平台(预约电话:010-58804477) 2、首期中美联合家庭治疗系列培训官方微信。北师大中国婚姻家庭研究小组,我们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专注于中国婚姻与家庭研究,致力于将实用有趣的学术成果分享给大家。本期作者:张寅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2017级本科生、中国婚姻家庭小组成员


责任编辑:小鲸鱼 八角亭

举报
SY如鱼

谢谢。很有帮助

2020-08-16 · 回复
于敬东

学习了

2020-07-21 · 回复
匿名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去改变观念。

2020-07-18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