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炸”的父母,是你吗?你有吗?

精选
data.name
韩婧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01


201815日,河北沧州。一名15岁女孩在某高速路上边走边哭,旁边是呼啸而过的汽车,情况十分危险。高速交警河间大队民警在辖区巡逻时发现这一情况,赶忙上前了解情况。


“我被我爸扔在高速上了。”女孩称自己15岁,上初中,当天她爸爸原本是开车送她去上学。但因为一早夫妻二人吵架了,她爸爸很生气,在路上又因为一点小事跟她置气,就把她扔在高速上,一个人开车走了。


201911月,江苏宿迁。张某发现十岁的儿子果果(化名)把学校退还的50元钱弄丢了,多次追问下,果果仍说不清钱的去向,加上最近他学习成绩下滑,张某气急之下对儿子实施了殴打,将孩子打伤。后经法医鉴定,果果的伤情构成重伤二级。


202065日,陕西西安。一名女子用自行车撞击并掌掴女童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经核实,视频中成年女子与小女孩系母女关系,女儿当天扰乱课堂纪律并与其他学生发生纠纷,被学校两次约谈的母亲感到气愤,于是对女儿进行打骂体罚。


在过去的众多新闻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家长在情绪爆发时不计后果家长易燃易爆炸,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情绪敏感,有着很高的警觉性和易感性;


内心缺乏自信,总是觉得我不够好,担心被不喜欢被抛弃;


在和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遇到问题很容易产生内疚自责的情绪等等。

 

02

 

很多来咨询的有孩子甚至有已经长大的成年人,他们都有着“易燃易爆炸”的家长——暴躁、严厉、控制欲极强。


这些来访者都很让我心疼,也很感动:他们在不理想的原生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而且有主动求助的勇气,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他们在咨询中会说到很难和别人建立稳定亲密的关系,因为内心充满了不安,习惯性地讨好别人,害怕权威,总觉得别人不开心是自己的错。过度努力想要证明自己来获得认可,哪怕自己已经比别人付出了更多。他们也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的状态,过度担忧后果等等。
 

首先,所谓的情绪突然爆发一般来说是长期积压的过程:家长内心可能已经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长期没有机会表达,遇到一些诱发事件时出现失控反应。


在这种情绪爆发的情况下,家长进入了一种应激状态,这时候会出现意识狭窄的情况,也就是平时能听进去的道理通通听不进去了,满脑子都被愤怒占据。 


接着,我们可以从认知行为理论来理解:感受、行为、想法三者是双向循环的三角关系——家长首先脑子里想法是“你这个孩子这么糟糕不懂事”,进而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产生了极端失控的行为,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03

 

我们理解家长的压力其实很大,也深刻知道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发脾气也并非家长本意。这里特别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第一,通过自我觉察来稳定情绪


请觉察:您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会不会忍不住提高音量?会不会经常使用反问句?会不会一句话重复多次?如果这些出现了,您先提醒自己:需要稳定情绪了

 

具体方法也可以参照放松练习将手放在你的肚子上,深深地吸气,感受肚子鼓起来,慢慢地呼气,感受肚子瘪下去。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你的呼吸上,这样连续五次,看看你的情绪有没有变化呢?

 

第二,全面了解情况再做判断


很多时候因为您没有对事情全貌做一个了解就对孩子贴标签,孩子被全面否定,会感觉很委屈。不妨先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问问他发生了什么,再做判断。

 

第三,保持规则的一致性


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看心情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可以玩手机,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允许玩手机。这些容易让孩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迷茫,也不利于维持内心的稳定性。因此,建议全家的规则要保持一致,让孩子有所遵循。

 

第四,用积极的言语促进孩子行动


减少反问句的使用,多用积极正面的表达,明确你希望孩子做什么,而非不能做什么。比如:写作业的时间到了”“每天再多阅读三十分钟就更好了,这样的表达让孩子更加有行动力,而非感觉被否定。


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下,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孩子做事拖沓、孩子很粗心等等,家长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这些具体的场景背后,方法原理其实都是一样的:先去觉察情绪。当家长觉察到情绪的时候已经和情绪拉开了一定距离,“杀伤力”自然也减少了些。


具体我建议家长们参考《情绪记录表》,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具体事件(客观事实)、你当时的情绪并且给情绪打分以及情绪背后的想法。 


孩子考试没考好为例,这样的描述有很多主观成分:对与错本来都是主观界定。

 

建议第一步先还原具体事件:如:孩子考了80(这个就是一个客观事实)。


第二步觉察情绪,可能你的情绪是愤怒,分值也可能达到了90分。


第三步看到情绪背后的想法是什么,可能是:他明明可以不粗心考一百分的,或者平时写作业积极主动点也不至于这样。

 

你发现没?你的想法有对孩子很高的期待,再进而问问自己:我的期待是不是有调整的空间呢?当你的想法有调整的时候,你的情绪也会有变化。


你还可以找个时间——在你舒服的前提下——跟孩子谈一谈,告诉他:我很矛盾。有时候我对你有过高的要求和担心。我知道你不喜欢,我也不喜欢,但我是个普通人,我难以取舍。


让你的孩了解这一点就好。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知道要接受和拒绝你的哪些期待。当然了,你们之间还会有冲突。他知道你不是完美的父母,他也需要面对这个。


-END-





文:韩婧  (一枚傲娇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家平台签约作者,致力于用“说人话”的方式普及心理学知识,专业又接地气儿的陪伴个人成长,透过你的眼睛去看你的世界。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韩婧小大(ID:hanjingloveu)。)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举报
岁月静好

学习

2021-02-14 · 回复
付艺

👍

2021-02-09 · 回复
AA沐沐

学习

2021-02-08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