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嘲梅艳芳很惨,为什么有的人总喜欢给别人当妈?

data.name
心理咨询...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直播主播
文:芒来小姐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原标题:伊能静嘲梅艳芳“很惨”,王丽坤王智“幼稚”:为什么有的人总喜欢给别人当“妈”?


“他们想要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到一个理想的自己。”

                                                                                                                   ——作者说          

                      



乘风破浪的伊能静最近翻车了。


在芒果台自制访谈节目中,她为了证明自己“现在很幸福”,将已逝的梅艳芳拿来做对比。


她说,梅艳芳在演唱会上穿婚纱,说自己“嫁给了音乐”,是一种很惨的结局,因为她一辈子都在寻找爱。


而自己先找到爱再追求事业,真的很幸福。


其实伊能静真正想表达的,是人生成长的顺序问题


要先找到爱(结婚生子),再完成自我价值(追求事业),人生才会幸福,顺序反了就会不幸。


虽然没有刻意贬低他人,但有种“为了证明我自己是对的,强行拉逻辑”的意思,让人有些反感。


何况她接着还评价王丽坤和王智“完全不懂音乐”,描述自己连着10个小时手把手教她们,有多么辛苦,宛如老母鸡带崽。


对一个52岁的姐姐来说,这的确很不容易,但不容易是一回事,对别人指指点点又是另一回事。


“你唱歌不行,听我的。”

“你这样不好,要按我说的做。”

“我当年出唱片的我有实力,听我的你才不会吃亏。”


像极了我妈做完饭之后,指着菜跟我描述做这个有多累,我必须再三鼓掌表达肯定才能吃到饭,时常会想“你还不如不做呢”!


“妈味”这么浓,也就亲女儿能忍,成千上万的观众不满伊能静这番话,芒果台很快删除了这段视频

什么是妈味?


不是温柔慈爱的照顾,而是通过“我是你妈”的调调,来向他人凸显存在感。


为了证明自己有“当妈”的资格,她们往往会不经意地戳破别人的缺点,进行一番指教后,再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个洞补回去,以凸显自己伟大。


但这个洞,本来没必要露出来的。


伊能静“补洞”的方式,是任劳任怨地付出。她为王丽坤和王智操碎了心,从唱歌到舞蹈一手带出来,练到自己嗓子都哑了。


她说王智心态不成熟,王丽坤唱歌没有音,她滔滔不绝发表自己的观点,语气十分“恨铁不成钢”,又透着一股“她们没了我不行”的优越感。


付出归付出,这种“妈味”,真的让人有点吃不消。



淡出娱乐圈多年的伊能静,最近“小作文”写得比高考生还要勤,但这些小作文的内容,却魔幻得让人不知道说啥好。


她夸奖王智和王丽坤能歌善舞,说“分数那么低我有很大的责任”。


网友评论: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唱得好?从头到尾都在打击队友!



她感谢老师,承认自己把时间都花在带团队上,自己反而少了练习。


网友评论:用力过猛了,真的欣赏不起来。



她澄清自己对梅艳芳的“不敬”,回应微博拉踩宁静,一边视频连线闺蜜,一边解释说“微博不是自己发的”。


网友评论:怎么这么多戏,是在演小时代吗?


其实以伊能静的经历和沉淀,为人处事摆出“长者”范儿,能理解;把错误甩锅给别人,也能理解……


但我不能理解的是,她在自己的丈夫婆婆面前也“妈味”十足


《婆婆和妈妈》里,伊能静一家人一起外出,伊能静给丈夫和婆婆立“规矩”:全体上交手机,以便欣赏美景。


what??现代人手机就是命好吗!


秦昊和婆婆大概习惯她这样子,乖乖给出手机。


乘车途中,婆婆想要偷看手机一眼,被伊能静毫不留情地揪出来:给我!


伊能静婆婆嘟嘟嘴,但还是乖乖地把手机交了出来,像被班主任发现干了坏事的小学生。


秦昊当天不太舒服,非常累,伊能静没有提前结束旅行,还问他:人活着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然后双手比出心形,期待地看向他。


秦昊忍了又忍,咬牙回复:“love,爱!”


得妻如此,难怪秦昊会在吐槽大会上送给伊能静12个字:“你若不作,我必不负,有病得治!”


我也特别想送给伊能静一句话:我知道你当妈很久了,但能不能从母亲的角色里抽出来,平等地对待别人?


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有人喜欢“妈味”,有人喜欢“爹味”,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互相不觉得冒犯,倒也是一桩美谈。


可偏偏有人,喜欢把“妈味”硬扣在别人身上。


比如我们耳根都快听出茧的:以我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你这样不对。


一通批评教育,有时还反问你一句:你说对不对?


到底对还是不对,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盐巴吃得比较多,也不代表就能炖出一锅好菜。


难道妈味浓了,就能证明自己过得很幸福吗?


并不是。



马男波杰克里有一幕:波杰克邀请女记者为他写自传,以此证明自己不是别人口中那么差劲的人。


可看完女记者的自传后,他愤怒极了,因为自传中的自己,竟然比别人口中还要不堪!


波杰克闯进女记者家里,追着她说:告诉我,我不是那么差劲的混蛋!


情绪失控的波杰克追了半条街,才冷静下来沮丧地说:


“其实我知道自己很糟,正是因为答案和我理想的不一样,我才希望从别人口中得到一个理想的自己。”



这种“希望通过别人来证明自己”的行为,被称为“他人认同”,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完成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最早提出“自我认同”的概念,他认为:自我认同,就是对我们所知的自己,抱有持续稳定的认同感。


肯尼斯·格根在《关系性存在》一书中提到:自我认同,来自我们的人际关系。


这个概念和马克思“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谋而合。


人的本质是关系,自我认同也离不开他人的影响。


这意味着:我们所知的自己,有时是外界影响内化的产物。


比如外界评价“你是一个好人”,某些情况下,我们会把这个概念纳入自我范畴,成为自我评价的一部分,认为:我是一个好人。



这个过程称为“内化”,但我们并不会把所有的评价都内化。


出于自我服务偏差,我们更喜欢纳入那些符合我们理想、预期和喜好的评价。


家里喜欢教育人的长辈,可能并不在乎晚辈是否真的过得好,他只是喜欢扮演权威者的角色,这让他觉得很有力量;


街坊里喜欢帮人相亲的阿姨,可能并不重视孩子是否真的得到幸福,她们只是希望通过做一些事,来证明自己是个热心肠的人。


单位里喜欢训导下属的上司、婚姻中喜欢发号施令的老公、聚会上总是帮大家跑腿的老好人……


这些“爹一样的关心”、“妈一样的照顾”,渴望的不是自己的行为能产生真实有效结果,而是一句“你真成熟”、“你真强大”这样的与理想自我一致的评价。


他们想要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到一个理想的自己。


通过知道“你是谁”,来确认“我是谁”。


如同和世界的关系隔了一层沙,自己看不清路,只能摸着别人的手,一点一点往前走。



他人认同是坏事吗?有的时候并不是。


如果早年经历创伤比较多,我们的内心有一处角落,耻于被人看见,在自我成长得足够强大之前,我们很可能会对它避而不见。


就像一个来访者小时候渴望穿裙子,但妈妈不许她打扮得太漂亮,直到上大学,她都没有穿过一次裙子。


直到有一次迎新晚会,她上台表演时穿上了裙子,同学们纷纷赞美她“真好看”,那一瞬间,她紧张得腿都在发抖。后来表演结束,她抱怨自己演砸了。


室友不停鼓励她“演得很好”,嘴皮子都快说干,她才相信自己真的成功了,从那以后她就不再避讳穿裙子,时常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对她来说,同学和室友的夸奖是必不可缺的,如果没有这些评价,她不会那么快就接受“敢穿裙子的自己”,甚至到老都不敢穿裙子。


他人的认同加速了她的自我认同,尽管仍然有些胆怯,但她敢于面对内心那个不敢穿裙子的小女孩了,这意味着她将有机会修补过去的创伤。


伊能静出生贫苦,没有公主命,却要把自己活成公主。


出道时,她自称“梦幻公主”。生娃后上综艺,她要求主持人“不叫我公主我就不出场”。如今年过50,也依然少女心满满“公主范”十足。


从某方面来说,伊能静的“自我认同”很有力量,这种力量并不来自她自己,而是来自她身边有足够多的人,爱她、关心她,给她高度认可。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伊能静喜欢写“小作文”,喜欢付出奉献,喜欢用“爱”来解释一切。


通过表达自己,来从他人眼中看到一个理想的自己,是她认同自我的方式。


如果身边没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尤其是处在一段糟糕无爱的关系中,总是收到负面的评价,他人认同就会变成鸡肋。


看不见真实自我,又无法从他人处得到理想的自我,如同套在沙盒外的塑料壳,看似坚固,实则脆弱,轻轻一捏就碎了。


正因为自我并不坚固,有时难免会让人反感。


亲戚上司的“妈味”可能腻了点,恋人朋友的付出可能用力过猛了一点,但对他们来说,这或许是自我认同必不可缺的过程。


没有绝对完美的自我认同,无论个体对待世界的方式是对是错,人们渴望的都是收获善意,都是感到自己正在一点一点归于完整、一点一点被人接纳。


所以,别计较自我认同的方式。


通过充实自己塑造的自我,是自我;


通过他人眼睛塑造出的自我,也是自我。


但凡能过让我们得到爱的方式,都值得被肯定。


毕竟,无论妈味还是爹味,讨人喜欢还是惹人讨厌,在乎别人的看法的阶段只是暂时的。


我们最终抵达的,都是自我接纳、自我关爱、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的终点。


- End -


作者简介: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书《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全网火热销售中,51个活得大气的故事和心得,告诉你长得漂亮不如心态漂亮。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小鲸鱼 八角亭

赞赏
  • czy
1人打赏了作者
举报
匿名

并不觉得伊能静有什么问题,因为中国式的家长很多都是这样为孩子操碎了心。反而是看不惯伊的人往往都是任性惯了的人,伊虽任性但是完全能感受到她内心并无恶意,而那些看她不顺眼就肆意骂人的才是心存恶意的人。

2020-07-09 · 回复
匿名

不错,一针见血。另外伊能静是昏了头吗,当初梅艳芳红遍大江南北风头无两的时候她伊能静算个几流的货色。人都不在了她来瞎评价别人的人生,逝者为大不懂吗?炫耀自己活的长吗?暴露什么人品,找路转黑吗?

2020-07-05 · 回复
  • 691731
    匿名
    回复 691731 : 之前还一直觉得她高龄产妇挺不容易的,公主病业务水平一般还爱给人当妈找存在感这些都不算太大问题,真正暴露人品的问题是就算你伊能静结了婚有孩子家庭“幸福美满”,你也不至于非拉着不幸的人做对比,凸显自己相对幸运,做了“英明正确”结婚生孩子的选择吧?这不就是幸灾乐祸,咀嚼别人的不幸然后自我安慰自己虽然不怎么样但是还有比自己更惨的人吗?成年人心里都有数,她的婚姻要是真像她以为的那么幸福她也根本用不着那么拼着生孩子。人越是炫耀什么就越是缺乏什么,事业比不过梅艳芳就跟人家比家庭,家庭就真的幸福吗??说到底就是嫉妒心作祟,永远达不到梅艳芳的事业高度也没有人家的才华影响力,但为了给自己找心理平衡,只能攻击一个才华出众但命运不幸的人的人生缺憾。真挺下作的。
    2020-07-10 · 回复
匿名

多写

2020-07-05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