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被骗:受骗心理学

data.name
科普

认证作家
文: 贝小戎
来源:贝书单(ID:bookpage)


警方通报说,36岁的男子曹某、四十岁的女子刘某、37岁的女子郑某,冒充老干妈公司的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公司签约,目的是获取网络游戏礼包码。让吃瓜群众惊讶的是,他们竟然得手了,骗了一个大公司。大公司生意多,应该很有经验,还有强大的法务部门,怎么就受骗了呢?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蒂姆·哈福德去年写过一篇文章,讲我们为什么会上骗子的当,骗子行骗成功有三个要素:首先要穿得很周正,然后摆出权威的样子,接着一步步地让受害人成为骗局的同谋,越陷越深。可以想象,这三个骗子去跟腾讯谈协议时,也是西装革履的,约在非常高级的地方谈。


1906年,五十来岁的威廉·沃伊特谎称自己是一名上尉军官,他在柏林街头拦住两队德国士兵,说奉最高司令的命令,要带领他们去执行一项紧急任务,然后带他们乘坐火车到了克珀尼克,从该市财政部门“没收”了4000多马克,还开了收据。然后他在火车站的洗手间换上了平民服装,带着钱坐火车回了柏林。


电影《科佩尼克上尉》中出现的沃伊特形象


英国人觉得这件事太好笑了,认为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英国。但四年后,小说家伍尔夫、画家格兰特等一群人包上头巾,戴着假胡子,声称他们是埃塞俄比亚皇室成员,登上了皇家海军的无畏号战舰参观,海军以高规模接待了他们。


骗子之所以能够得手,首先要打扮好。也许是银行发的短信,也许是持官方证件,假装成查电表的。其次,他们会一点点地来。先确认你的名字、身份,再说很抱歉告知你,你的的银行账户不安全,需要你输入账号和密码,然后帮你解决。


在美剧《反恐特勤组》里,警察要经常装作是电工,切断犯罪现场的供电。大骗子卢斯蒂格列过骗子的十条教导,要耐心地倾听;不要表现出厌烦;等待其他人披露自己的政治观点,然后表示同意;永远都不要打听一个人的个人状况,他们最后会自己讲出来的;永远不要吹牛,悄悄地显露你的重要性;衣着整洁;不要醉酒。


博闻网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骗子的各种招数,“他们很有魅力和说服力。一个出色的骗子甚至能让你相信他是你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即使是最优秀的骗子也要在人们生出疑心之前才能得手。所以,他们往往不停地移动。声称自己是铁路职工、销售之类。骗子的“子”字假设他们是男的,其实也有许多女骗子。骗子有街头骗子、商业骗子、网络骗子、贷款骗子等几类。”


街头骗子假装自己的东西很值钱,比如名犬骗局:一个陌生人牵着狗走进一家酒吧。他让店主帮忙看一会儿他的狗,说他要去办点事。他走了之后,第二个骗子上场,说他是育犬专家,他看这条狗值上千美元。店主大概会动心,向狗的主人提出买下这条狗,再转卖给这个专家。然后专家就不见了。两个骗子拿着上千美元跑了,酒吧老板得到了一只不值钱的狗。


作家尼尔·盖曼在《美国众神》一书中写到一种跟名犬骗局类似的小提琴骗局:“和其他所有的骗局一样,针对贪财鬼和吝啬鬼设下圈套。当然,你也可以欺骗诚实正直的人,但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努力。”一个人在一家餐厅吃饭,吃完饭说钱包忘在朋友家了,提出先把自己的小提琴放在那里做抵押,他去找钱包。他走了之后,旁边一个客人跟老板说他想看一下那个小提琴,他说他专门做稀有乐器买卖的,说这个小提琴价值至少十万美元,他愿意出五万,但要去赶火车,就走了。然后第一个人客人带着钱包回来了,店主提出用八千美元买下他的小提琴,送给自己的侄女。骗子假装很为难地接受了。其实这个骗子汽车的后备箱里可能还有很多这种小提琴,只值一百美元。


一位前联邦调查局的探员说,公众有时很佩服骗子,觉得他们只动用自己的魅力就能让别人相信他们。电影和媒体上的骗子都风度翩翩,不像是犯罪分子。比如《猫鼠游戏》、《十一罗汉》,都让一线演员出演帅气的、至少是让人同情的骗子。其实他们犯下的罪行比抢银行、偷钱包更严重,对上当受骗者的生活产生长期的影响。影视剧在表现骗子时,经常暗示上当的人太容易受骗、太天真。但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依赖于信任,需要陌生人说实话,受骗的人并不傻,他们只是做出了本能反应。


有的骗子看上去特别高明。1925年,捷克人维克多·卢斯蒂格到了巴黎,他在报纸上看到报道说,埃菲尔铁塔生锈了,维修成本很高,许多巴黎人觉得应该把它拆了。卢斯蒂格就谎称自己是法国邮电部部长,对法国的一些金属回收商说,埃菲尔铁塔要拆掉,他让这些商人竞价,最后他让安德烈·泊松中标。泊松发现上当后,都没好意思报警。在故伎重演时,卢斯蒂格怀疑自己要露馅了,就去了美国。在美国第一次被捕时,他吹嘘没有什么监狱关得住他。在出庭受审前一天,他把几条被单扭成绳子从联邦羁押中心大楼的窗户溜出,一边假装自己在擦窗户一边往下溜。行人看到后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上介绍了各种常见的骗局,其中一种是“化妆品和抗衰老产品欺诈”,防范的秘诀包括:当心“秘方”和“突破”之类的字眼;要警惕那些宣称能治愈多种没有关联的疾病的产品;要小心那些号称没有副作用的产品。还有一种“罗曼史骗局”,这类骗子往往谎称他们是建筑行业的,在美国以外做项目。这使得他们更容易避免跟欺诈的目标见面,要钱看病时也显得更合理。 


心理学家说,骗子之所以能够得手,是因为他们卖的不是现实,而是受害人希望相信的幻想。我们大部分人都抱着乐观的幻想,认为自己比我们实际上所是的更加聪明、更有吸引力、更重要,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2013年美国物理学教授保罗·弗兰普顿的受骗经历,一个女的假装自己是模特,让这个68岁、离异的教授相信,他是一个32岁的女模特的理想配偶。这看上去不合情理,但是弗兰普顿愿意相信,一个超模能嫁给一个他那么聪明的人才是幸运的。


作者简介:贝小戎,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写思想栏目时署名薛巍,哲学硕士,著有《假装读过》。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贝书单(ID:bookpage)。


责任编辑:小鲸鱼 耐高温淀粉酶



举报
匿名

感觉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2020-07-05 · 回复
匿名

收藏

2020-07-05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