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跳桥视频获500万点击,李文亮微博下有100万条留言

data.name
心理咨询...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直播主播
文:芒来小姐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原文标题:男子跳桥视频获500万点击,李文亮微博下有100万条留言:“今天也活着,真的很感谢”


-01-


“今天也活着,真的很感谢。”


这句话,来自韩国劝人放弃轻生的短视频“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点击超过540万,每一幅画面都直击心灵。


视频中,一名年轻男子“想不开准备跳桥自杀”,一只脚已经跨上了栏杆。


一个路过的女子,察觉到情况不对劲,飞奔过来将男子从桥上拉下,一把抱住他。


“在干什么?”她连问两遍。



男子摆摆手说“没关系”,女子的声音已经带上哭腔:


“不不不,我不觉得没关系。”


为了让男孩感觉好一点,她用双手捂热他的脸,帮他挡住阳光,帮他系鞋带,拥抱他,将他带到远离江边的地方……用尽全部方法给予他温暖。


男孩说“托你的福,我觉得好多了。”


女孩反而哭了起来,原来,她也曾轻生,没有死掉之后,觉得活着真是一件好事。


哪怕仅仅想着“今天的太阳真的很耀眼”,也会放下寻死的念头,去感受那一抹阳光的温暖。



女孩走后,男孩又走到桥边。


这时,一位大约50岁阿姨来到男孩身边,将男孩从扶栏上拉下来,脸上非常惊慌:


“你在干什么呢!快过来,我都看见了!过来过来!”


男孩冷漠地推开她“跟你没关系”,她急得拍打男孩的背“要是你死了,看见这一幕的我以后要怎么活!”


她用小小的身躯硬拉男孩远离扶栏,恨铁不成钢地拍打他“你跟我儿子一样大呢!”



她着急得哭了“才多大就这样,真是疯了!”


她劝男孩想想身边的人,男孩坦言身边没有人,她说“那我来当你身边的人吧!走,我请你喝咖啡,听你说。”


为了让男孩打起精神,她不断赞美他“你长得这么帅,又这么高,以后一定可以有自己的家庭”。



看着阿姨一脸关心的模样,男孩总算破涕为笑。


生和死都无法挽回,无论现在有多累、有多难,只要能熬过去,以后回头看来都是小事而已,因为人生真的很漫长。


如果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我们拥有的只是生死之间那段短暂的时光,遇见轻生的人,分出自己的一点温暖,或许能在不经意间为他点亮生命烛光。


即使不知道他为什么痛苦,不知道该说什么,也可以像女孩一样,满怀善意的关心一句:


“希望你不要痛苦就好了。”



-02-


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去世139天,他生前最后一条微博成为网友的“树洞”。


昨天,许多网友在微博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端午节:


“李医生,今天是端午,我和妈妈包了各式各样的饺子。”


“端午安康!我因为快高考了,奶奶没让我吃粽子,怕我胃病复发。”


“李医生,端午节快乐!今天去爬山了,很开心。”

     

也有人只是突然想起了他,表达一声问候:


“亮哥,我想起你了,过来看看。”


“没别的,我就是想来看看你。”


“李医生,你看我们都在这儿,唯独少了你啊。”



这些评论让人心暖,也有一些“异样”的评论,让人看着心里发酸:


  • “李医生这个树洞真的能收获很多安慰,家人很关心我,但孩子是我心里过不去的坎儿……”


  • “亮哥,我和哥哥的感情很不稳定,工作难,压力大,我憔悴了很多,该怎么挺过去?”


逝者已矣,他们留下的微博,成为了活着的人的“树洞”。


除了节日问候、生活琐事,也不乏一些人轻生的想法。


针对互联网轻生者,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黄智生成立“树洞救援团”,通过用程序筛选“跳楼”、“烧炭”、“自杀”等轻生关键词,阻止了数百次自杀行为。


可这远远比不上轻生宣言增加的速度,一位2012年去世者的微博,每天都有数百人在评论区留言,日增2000条新留言。



当然,这里部分有着轻生意念的人,不一定真的会做出轻生行为,但他们渴望逃离残酷现实的想法,却都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痛苦,也是真实存在的。


人的内心太柔软,遭受冰冷打击之后,即使表面看起来没事,心里流下的每一滴血都很真实。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经常翻看某个树洞APP的留言,看看别人吐槽生活中的苦事,就觉得自己的压力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我也知道,这其中有的人,是真的快要坚持不住了。



密集的琐事堆积起来,就像成千上万的小石头落到脸上,即使不致命,也足以让人头破血流。


活着本身就已经够累,如果再有巨大的压力像落石一样砸到身上,一时承受不住,心理崩溃绝望,生与死,或许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03-


表达轻生意念的人,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


如果还能撑着一口气说出心声,或许他们想要的,只是被看到、被理解而已。


Matthew Large等人研究发现,即使没有轻生前科,轻生意念也有着高自杀风险,临床医生不能将轻生行为优先于轻生念头。


生活的包袱太重了,我们渴望“队友”,哪怕只是多一个人看到,也好过在这个孤独的世界负重巡游。


这些队友,除了亲人、朋友,也可能是陌生人。



这些人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迫于压力他们可能不会向家人开口,但如果向陌生人吐槽诉苦,他们可能会感到更加轻松。


研究者通过探索心理压力的患病率,来分析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96.6%的自杀者至少有一种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和自杀行为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只能向身边朋友诉苦,往往需要做长时间的心理准备,等到压力得到宣泄时,可能已经压抑了很久了。


所以,人们更偏好选择向陌生人或者虚拟网络倾诉。



除了压力更小,也会让人觉得“即使失败了也不怕丢脸”。


冷不丁告诉家人“想自杀”,会吓他们一跳,这让人轻生者很尴尬,尤其是“完美主义”情节严重的人。


Parvin Kiamanesh等学者从6名22-58岁的男性身上,发现自杀意念和“完美主义”有紧密联系,自杀可能产生于以下四种心理动机:


1.追求成功。

2.害怕失败。

3.保持体面。

4.维持刚性。


于是得出结果:一个高自尊、高自我要求,甚至在很多领域都很成功的人,恰恰是自杀的高危群体。


极端追求成功的习惯,让他们不愿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久而久之,压抑就成了一种习惯。


压力并不会打垮一个人,压抑的压力却有着毁灭性的力量。


这个时候,一个匿名的树洞、一份来自陌生人的关心、一次善意的倾听,就成了他们脆弱时的力量。


-04-


“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怕,微笑着面对他!坚持就是胜利,加油!奥利给!”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表情包里都有一位“正能量奥利给大叔”。



有的人觉得他扮丑播眼球,但我的后台留言里,越来越多的看到“奥利给”三个字。


“考试加油!奥利给!”

“奥利给!律师证合格!”

“成败在此一举,我一定要挺过这关!奥利给!”


咋一看挺滑稽的,但也看得出来,这三个字真的给了他们很大能量。我很认真的看了奥利给大叔的B站评论,发现很多感谢的话语:


“大叔谢谢你,我不开心的时候来看你,马上就开心了。”


“每一次失败、难过的日子,都是你陪我走过来的。”


“我觉得生活很难,想想奥利给大叔更难,就觉得自己好多了。”


这些留言的人,也许上一秒还在拼尽全力谋生奔波、背负压力沉重前行、饱受负面情绪困扰,但看见这句“奥利给”马上就破涕为笑。


这样的时刻真的太多、太多,不由得让我思考:


无论我们此刻有多失败,都有比我们更不如意的人,人与人的差距不在于贫富,而在于乐观程度。



害怕对家人诉苦、不敢对朋友吐槽、压力再大也不休息、逼自己咬牙扛下来……


这一切,或许是突如其来的悲伤无法释怀,或许是生活的艰辛压垮了最后的稻草,或许我们对自己要求太高。


现实中我们都不想活成奥利给,43岁单身无业,家徒四壁,靠低保生活,吃不起肉,唯一的荤菜是鸡蛋。


但我们都可以拥有那份直面恐惧的乐观。


不轻易表露情绪是成年人的“体面”,但成年人的心里也有喜乐悲伤。


我们不必总是像一根绷紧的弦,总是剑拔弩张。


让自己放松下来,反而更有韧性和弹性,哪怕看起来不那么好看,但能走得更远更长久。



学会面对“不体面”的窘境,或许是成年人的当务之急。


或许婚姻不如意、职场不顺、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你心痛到无法呼吸,觉得自己活的很失败,觉得自己很糟糕,觉得自己没有人爱。


抱抱你,不是这样的!


老天爷爱它的每一个小孩,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善意想要拥你入怀。


就像文章开头的两个陌生人,用真心的语言说服小伙子放弃轻生的念头;就像树洞里一个又一个的回复:


“千万不要放弃啊,生命很精彩!”



无关是什么性别、美丑、贫富、年纪,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珍贵的个体,独一无二的你,值得任何人拼尽全力去爱。


前路漫漫,无惧艰险。


你看,阳光每天都会按时升起,生活还在不断前行……


-END-


【参考文献】
1.Suicide and Perfectionism: A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 of Non-Clinical Suicides Show all authors,Parvin Kiamanesh, Kari Dyregrov, Hanne Haavind, First Published December 1, 2014 Research Article Find in PubMed ,Volume: 69 issue: 4, page(s): 381-399
2.Psychological strains and suicide intent: Results from a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 with Chinese rural young suicides,Long Sun, Han Li, Jie Zhang, Qiong Wu,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 vol. 61, 7: pp. 677-683.
3.Is suicidal behaviour a stronger predictor of later suicide than suicidal ide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Matthew Large, Amy Corderoy, Catherine McHugh,First Published June 24, 2020 Research Article

作者简介: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书《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全网火热销售中,51个活得大气的故事和心得,告诉你长得漂亮不如心态漂亮。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小鲸鱼 soon

赞赏
举报
xinli_3273

越是好强、好面子的人越是无法接受失败。能上能下、能屈能伸、能够忍耐、能够吃亏的人才是有福之人、长寿之人。退一步海阔天空。

2020-08-02 · 回复
肯羽特

每日2000都是我们的功劳

2020-07-02 · 回复
匿名

文章真心无语

2020-06-2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