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冲突 下篇 | 认真的咨询科普系列

data.name
张临风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直播主播

关于家庭,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简单化的思维,也就是简单的以一个系统去理解家庭里面的所有关系。实际上,家庭经常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划分成不同的子系统。


划分的依据有很多建立家庭的实际,关系的亲密,性格的相似都可以作为依据。在不同的子系统之间,边界会显得不同,无形的屏障或者是更亲密的关系也会逐渐出现。


子系统对于总的系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想要去全面理解一个家庭的关系,则毫无疑问需要去更深入的理解不同的子系统。


Minuchin在他的书里有反复的强调过这个概念,最常见的后天形成的子系统就是伴侣子系统(Spouse Subsystem)。而它和和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往往会显得特别典型。


他举的一个常见的例子是伴侣双方在孩子出生之后会开始放弃那些原本用于支持对方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和关系放在关注孩子身上。


这个时候,一个清晰的边界会使得孩子与父母保持亲密联系的同时,依然把孩子排除在伴侣子系统之外;而如果夫妻双方不能很好的处理新家庭成员和自己原有子系统之间的问题,就会导致子系统内部的问题。


比如常见的是在孩子出生之后,伴侣双方的有质量的伴侣时间就会减少(书在这里列了三个例子,交谈,约会和吵架。对,你没看错,书里觉得争吵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有质量的伴侣时间)。


尽管这样的对于孩子的关注是好的,但是对于伴侣子系统的疏于维持则会导致原先的伴侣子系统因为孩子的到来而出现维护不足的情况,这样就容易导致以产后抑郁为代表的一系列新问题。


在这个情境中,没有人的出发点是错的,但是系统和结构的变化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努力才能维持家庭的生态平衡,这就需要系统里的双方都投入更多,承担更多。

另一个在中国语境里常见的伴侣子系统问题就是被家庭伦理剧津津乐道的婆媳关系。当两个人形成新的伴侣子系统关系之后,双方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被重新划分和定义。


到底什么样的关系是合理的自然没有定数,但是边界总归是越清晰越好。


虽然从理论上,这个新边界的确立应该由离开方发起和维持;但是很遗憾的是,在中国的环境里,代际(Inter-Generational)子系统边界的清晰与否通常只能依靠原生家庭的自觉性,也就是原生家庭会不会主动划清界限。


而这个问题也导致了中国语境中对伴侣关系影响最大的甚至都不是家庭内部的新成员——孩子(当然,有时候是因为到不了那一步),而是和原生家庭藕断丝连,拖泥带水的代际关系。


最合适也是唯一能处理代际关系的正是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连接桥梁(在婆媳关系中正是儿子/丈夫),但是有意愿处理这个关系的则通常是伴侣子系统的另外一个人(在婆媳关系中就是媳妇,因为在伴侣子系统的婆媳问题中,她是唯一的受害者)。


这种错位也经常导致了不管媳妇怎么用力,都无法真正的解决婆媳关系问题。


这是因为,真正的问题在于丈夫无法重新清晰定义自己和自己母亲的合理边界,又或者老公认为的合理边界其实媳妇不认可但丈夫出于种种理由没有或不能明确表达(这就是个更大的问题了)。


不管怎样,在婆媳关系中,双方直接对抗,不仅实际效果很差,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不吝于缘木求鱼。


另外一个中国常见的子系统问题就是由缺位父亲引发的母子(女)联盟。关于这个关系,书里的图是比较明确的。它的逻辑非常简单:原本应该被较平衡承担的家庭责任由于一方疏离,而另外一方或出于被迫或出于自愿(被迫的成分可能居多),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职责。


这也是在前几年被反复炒热的“原生家庭问题”的比较直观的表现。在这种状况下,疏远父亲的感情冷漠,受伤母亲的吹毛求疵、过度严格导致的童年创伤,一体两面地长期导致儿童成长期以及之后成年期的种种认知和行为模式问题。很多时候过度紧密的联盟并不是一个好的情况,尤其是在被迫的情况下。


一些母亲常常因为自己的备受冷落甚至情感虐待,乃至于把对于孩子的控制当成一种消解自身无力感的应对机制(Coping Skills)。这样的联盟是有诸多问题的,不管是在维持期内不可避免的矛盾,还是在分离期到来时的不愿放手(这样的关系又会产生以婆媳关系为典型代表的新代际矛盾)。


子系统内部最重要协调机制就是沟通。好的沟通机制代表边界清晰,权力平衡,没有人有怨言。这也是Minuchin的结构式家庭治疗比较强调强化(积极)沟通模式与调整(不良)沟通模式的原因(Highlighting and Modifying Interaction)。


真正的良性边界只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家庭之间沟通方式千差万别,很多类型都是有效的。只要双方开始沟通,就有可以强化和调整的东西,这就是吵架可以作为有质量的伴侣时间的原因了。


在实际的操作里,我会鼓励双方在吵架之后尝试坐下来(或者在咨询室里)讨论和理解他们的争吵:我们是因为什么开始争吵的?你从这次争吵里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次争吵解决了什么(好的)?你觉得这次争吵后还有什么是没解决的(坏的)?


关于一个我个人很有趣的观察是,来自双方的这四个问题的答案通常都是大相径庭乃至南辕北辙。但是我想,这也正是这个讨论和理解的重要意义之一。争吵是非常有意义的加深理解和情感的过程,它并不一定是糟糕的事情,但是它必须建立在双方有一定的共同认知和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变成一件不糟糕的事。




文:张临风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举报
秦雪梅

学习了

2020-06-22 · 回复
匿名

谢谢科普学到了!

2020-06-22 · 回复
匿名

支持一下作者~

2020-06-22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