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耳光、拿菜刀划……我想要你的爱,你却想要我的命

data.name
成长

认证作家
文:晴岸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原文标题:扇耳光、用自行车撞、拿菜刀划……我想要你的爱,你却想要我的命



近日,网传一骑自行车的女子扔了垃圾,路过的小女孩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


女子感到尊严受损,于是用自行车疯狂地连续撞击小女孩身体,同时对女孩大打出手,连连掌掴——是那种能把人扇聋的力道



此视频一经曝光,激起了网友的极大愤慨,纷纷要求警方介入,查明打人者身份。


很快警方通报,视频中成年女子与小女孩系母女关系。


据该女子自己说,她是因为女儿扰乱课堂纪律并与其他学生发生纠纷被学校约谈两次而气愤,于是在大街上对女儿进行打骂体罚。


有网友说:“其实从孩子被打时麻木的状态推测,大概率是亲妈,那种歇斯底里、恨之入骨,多半是对自家孩子,对外人一般不敢这么嚣张。”


这让我想起了2019年末,一条登上热搜榜的新闻,陕西西安一名七岁男童被妈妈长期家暴。


原因是因为和孩子爸爸离婚了,二十多岁的妈妈每当心情不好,就用电线刀具等打他。


视频中,男孩的背上、脖子上、脸上、腿上、前胸皆为青紫色的伤痕,其中前胸的伤是用切菜刀划伤的。



面对记者的不忍,男孩帮妈妈辩解说:“我妈妈又不是故意的,她平时都拿刀打我的,一不小心就划了一下。”


男孩后来经治疗出院,暂住在儿童村,其母已被警方拘留。


记者问男孩:“想妈妈吗?”


男孩说了两遍:“想妈妈”。


记者问:“想妈妈什么?”


小男孩说:“什么都想。她打我我也愿意天天跟她在一起。”


“打就打吧,要不然我没妈妈了。”



听着孩子稚嫩的声音,看着遍体鳞伤的小身体,很多网友气愤得无以复加,纷纷质问:这下手的是亲妈吗?!


亲妈。


一个网友说:“我把你当成我的命,你却想要我的命。”


以上两个案例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打小孩”,这完全符合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辛格妮▪惠特森(Signe Whitson)对于“霸凌”一词的定义:


“霸凌”是指“明确蓄意下的攻击行为,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重复,且有双方力量显著失衡的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校、公司、集体宿舍等封闭空间,都有霸凌的发生。霸凌者如狼入羊群,简直无所顾忌、为所欲为。


然而,另一个更常见的、霸凌高发的封闭空间,犹如深渊,更加隐蔽,也更不敢被人所提及——那就是家庭。



根据2014年一项新浪教育的调查称:


84%的家长承认打过孩子;


8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被父母打过,而且不止一次。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调查曾显示,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有超过70%的孩子被父母打过。


数据如此惊人,但为何家庭中的霸凌相对不易察觉?


因为它属于“关系中的霸凌”,常常躲在“爱”、“关心”、“为你好”等情感背后。


图片来源:《红楼梦》


很多信奉孩子不打不行的家长都说过这样的话:


“孩子被打了以后还是黏着自己,爸爸妈妈叫得很欢。”


“没有什么是一顿打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甚至还有人说:


“我们这一代人哪个从小不挨打?我就是被打大的,现在也挺好的。”


有这样认知的人,比被打更悲哀的是至今不知道自己童年失去了什么。


对生命的尊严和美,已失去尊重和敏感,这恰好说明了被打的恶果。



“他眼睛一瞪,我就浑身冰冷僵硬,他一吼,我就大脑一片空白。


他的巴掌打下来,我反倒安心了。


疼的印象都没那么深,他爆发之前的担惊受怕和被打后的委屈心酸,是最磨人的。”


——曾有网友这样描述童年时挨父亲打的感受。


加拿大一所儿童医院的研究显示,童年时期频繁被暴力对待,会导致孩子大脑前额叶中灰质的减少,而大脑灰质主导着人类的学习能力,也包含感知能力、语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


图片来源:《家有儿女》


此外,大脑灰质是自控力的关键,灰质所在的前额叶片,就是帮助你理性分析问题、做出正确决定,并在你冲动时帮助你回归理智的部位。


很多针对大脑灰质量的研究发现,在经过MRI大脑扫描之后,那些经历长期挨打、体罚的孩子和青少年,大脑中灰质的量普遍少于家庭和谐温馨的孩子。


也就是说,经常挨打的孩子在认知功能记忆发展、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落后于正常发育的孩子


图片来源:《小孩不笨》


除了导致大脑灰质减少,频繁体罚还会改变海马体的结构


哈佛大学一项实验结果表明,长期挨打的人,无论他们的健康程度如何,他们大脑中海马体的体积都出现了平均6%的减少。


而这会导致成年后抑郁症的发生。


谁都知道,面对父母的吼叫、推搡、毒打时,孩子肯定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的,他的大脑会释放出大量的压力荷尔蒙,并启动应激机制。


图片来源:《不完美的她》


如果频繁地挨打、挨骂,孩子大脑中的压力荷尔蒙就会持续走高,让大脑压力系统永久性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这种状态会增加成年后焦虑、恐惧、忧郁等情绪,从而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和出现成瘾问题。


那些拿体罚不当回事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什么病也没有,健康得很,可当遭遇人生挫折,你是否拥有强大的自控力、修复力,让自己快速走出低谷?


如果不能,或许说明你的海马体也有过或多或少的萎缩和损伤,只是自己无从察觉而已。



大家还记得去年被打上热搜的“童模”妞妞吗?


一个皮肤白净的漂亮萌娃,三岁,两岁半出道。


我们家两岁半的孩子还在一言不合就用东西扔老母亲时,妞妞已经承担起超负荷的工作,来养家糊口。


但让她引起全网关注的不是“漂亮童模”这个标签,而是被妈妈从背后狠狠踹的那一脚,还有被衣架狠抽的场景。



还有一个较少人看过的视频:妞妞正在一旁自己玩,这时该拍摄了,她妈妈无需多说,只一抬手,本来一边玩一边童音软软自言自语的小孩立刻收声,瞬间堆满一脸假笑,开始拍摄。


看得我目瞪口呆,这是挨了多少打多少骂才能练就的条件反射啊,太让人心疼了!


如果这样长大的话,无论将来多美、被多少人追,剥去光鲜的外壳,她的内核永远是一个恐惧的小孩。


恐惧被惩罚,恐惧被抛弃。


就像“低到尘埃里”的张爱玲。


世人都知道她的才情,但很少有人知道张爱玲从小一直生活在暴力父亲的阴影下,被嫌恶,被软禁,被殴打。


图片来源:《上海往事》


一次她和后母发生冲突时,后母向父亲告状,父亲不问青红皂白,对她一阵拳打脚踢,把张爱玲打得倒地不起。


长大后的张爱玲爱上胡兰成。


胡风流成性,从护士小周,斯家小娘,甚至张爱玲的朋友苏青,都与他暧昧不清。


张爱玲的心早已千疮百孔,但就是离不开这个伤害自己的人。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太害怕再一次被抛弃了,对于一个从小有被抛弃经历的人来说,一段再差的关系也好过没有关系,也好过让她独自一人去面对内心深处黑洞一般的被抛弃创伤。


图片来源:《上海往事》


人是经验的产物。


如果你小时候总是被忽视,你就会觉得自己会一辈子孤单,没有人要你。


如果你小时候总是被否定,你就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是个垃圾。


如果你小时候经常被侮辱打骂,你就会觉得自己就活该被侮辱打骂。


你会无意识地和人构建符合你底层感受的关系,和忽视你、否定你、甚至虐待你的人纠缠在一起。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强迫性重复。


习惯了痛苦就会爱上痛苦,这种重复虽然痛苦,但是会让你感觉熟悉和安全。


所以说,从小打骂虐待孩子,就是为TA将来被渣男渣女吸血提供便利条件。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上霸凌问题屡见不鲜。


“江苏南通小海中学校园霸凌致死案”

“陕西小学女生校内被性侵案”

“15岁少年因不堪忍受同学长期虐待而服剧毒农药自尽”

……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


除了告诉孩子一些必要常识外,最关键的其实只有两点:


1. 建立和孩子间的信任


让孩子遇到事情能够不瞒你的前提是:要耐心听孩子说话,不要经常打断孩子,更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孩子。


如果孩子发现,和你说真话的结果就是被厌恶或者被惩罚,他就会慢慢学会自己消化一切,受了欺负也不敢告诉你。


信任是两个大脑在平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互动结果,如果他平时不信任你,关键时刻也不会信任你。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全球儿童安全组织


2. 家长自己不要霸凌孩子


之前的一个新闻,一八岁女孩学游泳,被教练硬扔到游泳池里,溺水死亡。


一个魔鬼般的细节:被扔下水之前,该女孩跪在地上,哭着求教练不要把自己推到水里。


一个平时被爱、意见被尊重的孩子不会这么卑微。被珍爱可以给人底气。


一个不被父母允许说“不”的孩子,也很难有勇气和力量对侵犯她的人说“不”。


如果你平时习惯了用否定来打击孩子的自信,用打骂来摧毁孩子的安全感,用听话和服从来定义“好孩子”,那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一个在家被你欺负惯了的孩子在外不受欺负?



一个妈妈曾给我留言说:


“我也知道打孩子不好,我真的不想打,但火气来了控制不住。”


我能感受她深深的自责与痛苦,她那么爱孩子,却不会爱孩子。


只因这些家长也曾是父母霸凌的受害者。


他们自小观察到大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暴力。这种影响已经深深地印在他们生命中,只等一个契机,喷薄而出。


于是,当他们有了孩子后,他们也会成为满嘴是爱,而面目狰狞的父母。


图片来源:《秋日奏鸣曲》


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斩断轮回


告诉自己:暴力能达到的,耐心和沟通都可以达到。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原生家庭,但不能放弃自省和成长。


一个孩子从来到你腹中的那一刻,就是全然的托付。他曾在你的心跳中呼吸,口水弄湿你衣襟。这个世界上,你们是天然的同盟。


以你小时候想被爱的方式去爱你的孩子,尊重他的自由意志和身体界限。


然后有一天你会惊奇地发现:


你不仅养育了孩子,你也养育了你自己!


作者简介:晴岸,心理学硕士,年轻妈妈,大千世界里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记录者。本文已获得微信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授权转载

排版:小鲸鱼 沉默的杜飞

举报
匿名

很受启发,从小被打击教育的小孩其实很容易被霸凌。父母要杜绝家庭霸凌。

2022-06-08 · 回复
匿名

我就是被父母打骂侮辱长大的孩子,我是女孩子,我已经成年了,现在也已经抑郁了,我总感觉在社会上被人欺负,我又不敢反抗说不,长期下来我就不愿意出去工作不愿意认识新的朋友,太累了,这段时间打算找个心理咨询师聊聊,快撑不住了

2020-06-28 · 回复
匿名

2020-06-20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