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担心考上大学后,家就没了|高考引发的分离焦虑

data.name
高予清

认证作家/优质答主/直播主播

01


非典那年,我参加高考,周围人凝聚着一种信念,高考犹如过独木桥,过去了就是成功,否则就完蛋了。


疫情这年,我接触一些高三学生,发现学子周围依然凝聚一种信念,高考犹如过独木桥,过去了就是成功,否则就完蛋了。


世界日新月异,而高考的意义,竟一如既往。


过独木桥,意味着走向彼岸,也意味着要与此岸分离。


此岸是熟悉的,是未成年的依赖......


而彼岸是陌生的,是成年人的独立......


心中有安全依恋感的孩子,心中往往有一份确定,无论是此岸还是彼岸,爸妈都在我心中,我也在爸妈心中。


而缺乏安全依恋的孩子,在过桥时,可能颤颤巍巍,担心掉进河里,更担心抵达彼岸后,与爸妈只能隔岸相望,距离更加遥远,链接更加虚弱。


对于隔岸相望的恐惧,不仅孩子有,父母更有。


孩子不仅要担心自己的担心,更会担心父母的担心。


父母常常感受不到孩子,但孩子对父母的感受力,犹如天生擅长通心术。


父母意识层面渴望孩子考上好大学,而潜意识层面,往往非常恐惧孩子真的会考上。


考上好大学,意味着会找到好工作,也意味着孩子“翅膀硬了”,可以远走高飞,不再需要自己了。


尤其是对于那些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失去”了孩子,甚至意味着会失去整个家。


所以,不是所有父母打心底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尤其是只有一个孩子,内在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父母,且夫妻关系不稳定的父母,更难以面对孩子远走高飞。


这样的父母,可能自孩子出生,潜意识中就做了这样那样的安排,让孩子无法真正发展出获得成功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永远不分离了。


高考,会强有力地激活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分离焦虑。


成功的喜悦是片刻的,而分离的痛是恒久的。


对许多家庭来说,永远在一起,比荣耀更重要。


世间并不存在无条件的爱,而孩子对父母的爱,最是接近无条件的。


孩子会在无意识中,默默地去满足父母那些被紧紧包裹的愿望。


爸妈恐惧我成功,恐惧我离开,那我就无能吧,我就永远依赖你们吧。


这是许多孩子,高考失败的原因,这个原因如此隐秘,谁能觉察呢?


02


孩子让自己失败,藏着对父母的爱和陪伴,也藏着对父母依恋的执着。


尤其是那些早年经受过依恋创伤的孩子,面对高考压力时,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挫败感,他们可能会更退缩,甚至会陷入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而不得不休学。


写到这里,我想到来访小Z,一位沉默的少年,刚进入高三,因抑郁焦虑情绪而无法适应学校生活。


他每周来咨询两次,在前面几周,很多时间,他只是在咨询室发呆。


渐渐,他开始讲话,也愿意回答我的提问。


在小Z的讲述中,面对高考的真实想法,慢慢地从他心房的地牢里,被释放了出来。


“ 这个世界走得太快,发呆是一种罪。这里挺好,在这里发呆,不用感到自己在犯罪。”


“ 和同学起冲突,我在教室割伤了自己,吓到了同学们,也吓到了老师,学校看我情绪阴郁,怕出事,劝我先治病。你知道的,现在跳楼的学生太多,学校压力很大的。”


“ 恐惧?你说的对,我其实还是恐惧高考,很怂是吧?大家都能面对,我却不能。”


“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得要死。主要是怕失败吧,失败了我妈估计得疯了,我宁愿不考,也不想失败。”


“ 如果成功了?哦,我想象一下。我妈应该会开心死吧……但也会很伤心。她总说,等你上了大学,认识几个兄弟再交个女朋友,就该把老妈忘得一干二净了。她这么说的时候,有时候声音都是颤抖的。自我上初中起,她就开始念叨类似的话,我都怀疑她到底是希望我上大学,还是不希望?”


“ 我想,还是不希望多吧。她说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我上了大学,哪还记得家。哎……”


“ 我妈她太孤独了,我见过很多种孤独,我依然觉得她的孤独是最深的。她从小被送到亲戚家养,我爸也几乎是抛弃了她。有些夫妻看似和睦,内部早已发生了抛弃。你做心理咨询师,应该知道的吧?哎,我爸在情感上早就抛弃了我妈。”


“ 她也没什么朋友,没什么兴趣爱好,我是她唯一的情感寄托。很多时候,这种唯一感让我抓狂,让我窒息,我盼望去一座遥远的城市读大学,但也特别恐惧,我真的实现了这个愿望,我妈可能会枯萎,甚至会生病。”


“ 休学在家对我还有什么意义?好难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让我有所触动,我好像想到了什么,但我无法讲出来,我感到很羞耻。”


“ 就算我不讲,你是不是也猜到了?好吧,我还是讲吧。小时候,我妈对我很严厉,很忽视,而最近几年,她总算对我好了。从小我就盼望妈妈能对我好一点,温柔一点,虽然来得迟了点,但总算要实现了的感觉。”


“ 对,你说的对。小时候我感受不到自己真的有妈妈,我需要再离开家之前,重新体验来自妈妈的关心和照顾,想确定妈妈还是爱我的。我马上就18岁了,这是最后的修复机会,否则,可能真的就断裂了。”


“ 我俩都有需要?嗯,是的。我看见了自己的需要,也看见了她的需要……我需要确定自己不是孤儿,也想让我妈知道,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她,我也不会抛弃她。”


03


真是母子连心,在与小Z母亲沟通中,我听到了相呼应的话语。


面对小Z被学校建议休学,这位母亲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总是紧张不安,唯恐自己说错什么,做错什么。 


“ 以前我对小Z太不好了,那时候对他就是严厉,控制,后来我接触了心理学,上了父母课堂,发现我以前的养育方式实在太糟糕了。我也突然意识到,小Z跟我有很深的隔阂。我开始对他好,我希望能补偿,能修复我们的关系,但他长得太快了,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修复好。他休学,我也着急,也焦虑,但又觉得好像老天给了我一次补偿的机会,可以让我们修补母子关系。虽然他快18岁了,但我想,有机会修复,总比没有好吧。”


Z父亲最初以忙碌为由,不同意参与家长沟通,但后来,他也参与进来了。


“ 看到Z胳膊上那么大一个伤口,我惊呆了,我才注意到这孩子都这么大了,而我作为爸爸,竟对他一无所知。我确实需要好好认识一下我的孩子,等他考上大学,就只能看他背影了。休学了也好,我们一家三口好像又聚在了一起。以前就是三个孤岛,我一直回避,逃离,还是孩子勇敢。”


高考前的休学,原来有如此多的意义和深情。


一家三口,在潜意识深处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心,担心小Z考上大学后,家就没了,关系就断裂了。


像许多孩子一样,小Z宁愿放弃高考,也要拯救家庭。


高考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它会激活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结。


每个人的高考故事,都值得被更深刻地看见。


看见了自己心灵深处的故事,小Z重新面对高考,感觉轻松了很多,在第二学期,他返回了校园,加入最后的冲击复习。


由于落下太多功课,那年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他选择了复读,还开玩笑说,太好了,又可以在家多赖一年了。


而第二年,小Z考上了喜欢的大学,在一座不远不近的城市。


他说,以前选择大学,主要是考虑距离,而最终选择这所大学,就是单纯地喜欢。




(声明:文中案例做了技术杜撰和模糊处理,望理解。)
来源:高予清(ID:gaoyuqingxl)
文:高予清  (微信公众号:高予清(gaoyuqingxl);清心,本名高予清,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咨询师,管理硕士,心理研修生,壹心理认证作家。)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举报
歌来了

世间并不存在无条件的爱,而孩子对父母的爱,最是接近无条件的。——与我们被灌输的观念恰好相反,但却是真相。

2022-08-21 · 回复
匿名

高考故事,每个人都有很多话想说。

2020-06-15 · 回复
匿名

发人深省

2020-06-15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