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又不简单的“共情”

data.name
张雅杰

咨询达人/咨询达人/心理作者

罗杰斯提出“共情”这个概念的时候,并不能预测这个词在当代会被如此广泛的使用,即使是当年格格不入的精神分析学派,也都在使用他老人家的这个原创,广泛普及的同时,自然伴随着千人千面的不同理解。

      

先说说官方正统概念:

      

共情,empathy,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问题来了:一个人,如何可以去了解另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呢?

      

作为我个人来说,成长经历普通,原生家庭和核心家庭都算平和,初入行业的前几年,我一直觉得这是我的优势,我觉得我的乐观、积极会是我助人道路上的一大捷径。


后来却慢慢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当我发现在一些场合,我的感受性不如其他同行敏感精细的时候,我给自己的解释是:他们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在这些时刻会更容易去体会当事人的感受。而没有类似经历的我,就会不那么敏感也不那么贴切。


这让我有些挫败,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乐观、积极很有可能是阻碍我理解当事人的绊脚石,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去做一名心理咨询师。

       

这种怀疑让我不安,在这条道路上义无反顾走了多年之后,发现自己天生有“缺陷”是无比痛苦的一件事,我开始求助我的同事、伙伴、朋友、督导师,当然还有罗杰斯。

       

大家的支持让我想通了第一件事:即使咨询师T1和当事人C1经历相似,或者说是非常匹配,非常能感同身受C1经历的不易和痛楚,那难道这名咨询师T1再遇到C2\C3\C4……的时候,就要因为没有和他们类似的经历就完全不能工作么?这似乎不科学。

        

接下来,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个人的经历是比较单一的,那作为一名咨询师,我没有经历过来访者的经历的情况是十有九九,那又怎样做到对接待的所有来访者都感同身受呢?我怎样真正去理解来访者呢?如果我根本不能完全理解我的来访者,我又如何去帮助他们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使同卵双生,即使同衾共枕,怎可能有完全复制的基因,完全复制的经历,完全复制的期待,完全复制的情绪,完全复制的感受呢?      

        

当你捂着自己的滴血的伤口,身心俱疲,多希望有人可以真正理解自己的痛,曾经也许以为,除非有一个人T1也曾在同样的位置滴血受伤,便不能感同身受;细细斟酌,即使T1和你一样,在同一位置、被同一个人、被同一个利器、同样的力度所伤害,T1感受的到的也永远不可能和你一样。


也许这是你长期受到的伤害之一,也许伤害你的那个人与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许这一次伤害是压倒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这些也许都和T1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没有经历过的人,怎可能完全理解,即使经历过的人, 也不可能完全感同身受。(哈哈,写下这段话的时候,颇有些得意 ,也颇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窃喜感) 

       

但我现在在慢慢接受这个“事实”——我们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一个人。    

       

我们都是普通人,咨询师也没有特异功能,可以完全复制当事人的感受和体验,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生命专家,他自己其实最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最知道自己为什么呈现现在这样的生命姿态, 最知道自己的生命中哪里是可以调整哪里又是不可撼动的。   


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尽我所能地去尽力靠近来访者,尽力将当事人为我呈现的那些碎片一片一片小心捡起,一片一片小心拼凑,拼出最似他生命模样的图画,将自己也置身其中,去尽力触摸他生命的温度、色彩……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走很多错路,弯路,把碎片拼错了位置,甚至有可能会“笨”到用自己曾经的经历去臆断来访者拼图的模样,但这也许就是拼图的过程:没有底稿,没有预设,不知道要拼什么,但我们会细细收集起当事人递过来的每一块碎片,不停地试。

      

试对了,bingo,试错了,重新来过——我们抱着一颗永远好奇的心,接受一切的可能性,甚至可以接受自己完全拼错了的可能性,因为于当事人来说,我们不可能比他更了解真实的情境,我们只是他生命旅途中的同行者,一个试图去无限靠近他的同行者。        

      

卡尔罗杰斯说,共情,是咨询师准确地体验到当事人正在体验到的情感和个人意义,并且是要与当事人沟通这种理解。


在最佳的状态下,咨询师深深地进入到当事人的个人世界中,不仅能认清当事人意识到的意义,而且还能认清那些当事人尚未意识到的意义。


当当事人意识到有这样一个人,愿意伴随自己左右,不卑不亢完全接纳自己的时候,当事人的世界里其实就有了一丝荧光,只要他不再恐惧颤抖,就有力量找到自己的方向。

   

共情,真的很简单的概念,但是要做到,却是那么艰难的事情,我们在和当事人工作的时候,也许99%都只是在这个方向的路上而已。
      

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咨询师是否真的时时刻刻做到感同身受并不那么重要,无比重要并且起作用的是:咨询师完全接纳并且无限想要接近来访者的那颗心。 

    

我不是你,但我永远想要靠近你,无论你身在何地。



文:张雅杰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举报
小鲸鱼RueHWp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都值得被珍惜,圈粉

2022-04-10 · 回复
匿名

学习

2021-02-24 · 回复
xinli_7711

我不是你,但我永远想要靠近你,无论你身在何地。
--如何更好地相处

2021-02-22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