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基本功之一:咬碎口中牙

data.name
合硕咨询...

心理作者

一天,有位家长离开办公室之前很无奈地说“就是忍呗!”忽然发现,我经常在送家长们出咨询室时也这样讲“再咬咬牙!”也许,忍耐就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能力之一,值得聊聊。

 


先看为什么需要忍?很简单,现在我们的力量尚不足以让人家顺从。


细分的话是两种情况:

 

第一,你说的很对,但没有办法传递给孩子,落实下去。

 


比如,要努力学习。这是个永远正确的命题,不过,什么叫努力,孩子目前的能力能不能达到家长所期待的样子,都不一定。还有, 要多和人打交道才能更有自信,没人会反对这个说法,只是那个想起来没伴儿一起去食堂就连学校都不想去的学生,他该怎么办?

 

这时候你要忍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自己没有能力帮到孩子。

 

第二,你认为自己想得很对,实际可能已不那么对,所以才被反对。

 


判断是否属于这种情况很简单,就看是不是被孩子拼命反对。脾气大的,会直接闹事儿,誓死不从,温和些的,会阳奉阴违,软磨硬抗。


如果一个事情从来没被当事人尝试做过,甚至意识层面都无法达成一致,大概率是理论过时了。比如,认为某高中生成绩下降是因为早恋,之后采取转学断联的解决办法。

 

这时,你忍的是社会发展,它迫使一些思想被更换,否则就被淘汰。

 

大家看到了吗?总说为孩子忍忍,实际上忍的都不是孩子,而是需要提高的自己,以及无法阻挡的社会变化。在这个咬紧牙关,憋出内伤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减少无效努力,为双方的发展留出空间。

 

当然,在这个难得的空间里,家长们还是有事可做的。

 


首先是思考。被迫忍耐时,没有很多行为上的冲突,省了些精力,可以用来想想到底哪儿有问题。


这里面尤其要注意调整角度: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想?从日常表现上猜,他可能会怎么想?我的想法里,充分考虑了孩子的成长性和个人特点吗?这是在内部下功夫,解决基本问题。

 


下一步,就进行小幅尝试阶段了。


因为是在忍耐期,大人自然不抱太高的期待,完全可以把思考的结果做试点:这样说话效果不好,换个方式呢?这样的想法可能压根儿就错了,有什么更恰当的可以代替?既允许自己试错,也允许孩子有反复,目标明确,曲折前进。这才不枉费了我们咬碎牙换来的时间和空间哈!




文:劲松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举报
匿名

学习了,很受启发

2020-06-13 · 回复
匿名

家长应该学习!

2020-06-11 · 回复
匿名

图图!!

2020-06-11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