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到底有多大?| 大学声调查

data.name
健康

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文 | 我是陈大夫
来源 | 大学声(微信公众号ID:collegesay)


学校有没有提供心理咨询疏导服务,对于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来说,有时就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



很多同学都曾经亲身经历过严重的心理危机。


很多时候,光靠自己的力量可能还难以渡过难关,就需要寻求一定的心理帮助。


你和你身边的同学心理状况怎样?学校在这个问题上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吗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大学声联合全国学业发展联盟,进行了这次大学生心理状态调查,收集到的数据结果如下:


大三学生心理压力最大



从大一到大三,认为自己心理压力非常沉重的比例从20.4%,27.1%到35.8%逐年上升。


这显然和越来越靠近毕业,同学们感受到的学业和就业压力越来越临近有关。


而受访的大四同学心理没多少压力的比例比大三陡然提升了一倍。


这可能和调查的时间是今年五六月份相关,那时相当一部分大四同学都已经处于工作找好论文搞好只等答辩的状态,当然心理没有压力了。


在心理压力水平的问题上,男女生各选项比例基本一致。


大学生心理压力

最主要来自学业



这是一道多选题,以上所有选项中最多只能选三项。


从大一到大四,同学们最主要的心理压力都来自学习压力。


女生由于同学人际关系感受压力的比例大约是男生的两倍,男生因恋爱问题感受压力的比例约是女生的两倍。


最后的那3.3%觉得自己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忧国忧民的同学请与陈大夫联系,相信你能找到知音。


压力过大时缓解

发泄的途径各有不同



男女生相比,女生选择用大吃一顿或向朋友倾诉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


而男生选择用狠狠运动一下、放下一切出去玩,以及约人去宾馆做一些不可描述之事来缓解心理压力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尤其是最后一项,男生这么做的比例是女生的五倍。


超过三成大学生

受到过抑郁症的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占总数34.7%的大学生曾经受过抑郁症的困扰。


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在全球范围内,大学生一直是抑郁症的重点高危人群。


根据一项从1997年到2015年进行的长期调查项目的数据,在这些年受访的32694名中国大学生中,有23.8%的人有抑郁的表现。


在该项调查中,男性大学生患病比例比女性略高,这和我们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


南北地区也有差异,出生在南方的大学生抑郁比例比出生在北方的略高。


美国相关的研究数据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每四个美国大学生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44%的美国大学生表示自己曾有抑郁症状。


在我们身边,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非常清楚自己离抑郁症并不遥远,但却缺乏对抑郁症的基本知识。


半数以上同学认为自己

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



认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强或比较强的大学生,略高于总数的一半。


男生认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强或比较强的比例占61.3%,明显高于女生的48.1%。


虽然很多粉丝动辄几百万的头部自媒体都在天天贩卖焦虑,仿佛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迈不过去的坎。


但实际上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是中国有统计数据以来心理承受能力最强,也是自杀率最低的一代。


2002年,费立鹏(Michael Phillips)《柳叶刀》上发表的《中国自杀率:1995—1999》,文中指出,90年代中后期,中国平均年自杀率高达十万分之23。


80-90年代,中国农村中青年妇女的自杀率曾经高到联合国专门组织研究,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的程度,甚至好几种剧毒农药也因此被禁。


但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自杀率在几年里经历了一场断崖式下跌,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只有十万分之4.82,而且分年龄来分析,年轻人的自杀比例远低于老年人和中年人。


这样的转变和社会的残酷程度明显下降有关,也和今天年轻人更加适应与各种烦恼和焦虑共存的状态,更能享受“苦中作乐”的生活有关。


近一成大学生经常失眠



作为一种精神疾病的抑郁症和睡眠状况之间具体的关系,目前医学界还并没有一致的意见。


但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有相当明显的联系,这是我们从日常生活经验中也可以得出的常识,让你每天都睡不好连着一周,恐怕很多原来没事的同学也得抑郁了。


而由于中国大学普遍采取集体住宿制度,4/6/8人住在同一间屋子里,生活状态作息习惯的不同和互相影响导致的睡眠质量降低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情况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个话题如果往深里去研究挖掘可能会很有意思。


四成以上同学觉得

自己身体状况不错



这这个问题下,男女生的答案基本是一致的,约4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好/比较好。


比较有意思的是,有恋爱对象的大学生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一直单身的。


目前有男/女朋友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非常棒的比例高达11.2%,几乎是一直单身的同学的数据(6.2%)的两倍。


六成大学生

经常感到孤独



男生对于看心理医生

态度明显更积极



在出现靠自己的力量调整不了的较严重心理问题时,觉得自己没什么顾虑一定会去看心理医生的比例,男生是女生的两倍以上。


约六成高校会组织

新生进行心理普查



不到一成高校会为学生

组织定期心理监测



在陈大夫看来,新生心理普查和定期心理监测的重要性和新生体检、学生定期体检是一样的,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其认识程度还很成问题。


大学生从学校获得

心理帮助难度很大



陈大夫曾经专门做过一个试验:假如你是一个面临心理问题,需要求助的大学生,能不能在学校的官网上迅速方便地找到有效信息呢?


我们对比了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耶鲁四所知名高校官网进行了调研。


(延伸阅读:《抑郁症离大学生们有多远?》)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清华和北大的学生心理咨询机构联系方式;


总共拨打了从两校官方渠道找到的十几个电话号码,包括400,固定电话座机和手机电话号码,但里面没有一个能够打通。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而在哈佛和耶鲁这两所美国大学中,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电话和地址都可以在官网最显眼的位置,经过简单的几下点击找到。


从学校官网主页到找到心理干预热线的联系方式,整个流程非常顺畅,即使对于我这个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人,也能在没有额外指示的情况下很方便地找到这些信息。


(来源:哈佛大学官网)


提供有效,方便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学校的义务和责任,也是防止学生因心理问题而酿成悲剧的最关键一道防护。


而目前国内高校对此的重视程度,以及工作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甚远。


关于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这样说


在问卷中,有数百名同学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我们选择了其中一部分放在这里:


微笑吧,作为一个轻度的抑郁症患者,我渴望得到更多帮助。


虽然大多时间我看起来很开朗很乐观,但是抑郁症发的时候的那种绝望真的不是说语言能表达的,我希望能有个地方为我辅导。

 

作为一名抑郁症患者,真的建议要做到保护隐私。


并且大多数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学业的压力只占一部分;还有来源于例如寝室关系等的社交压力。


学校在这方面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我认为大学中很少会有知根知底的好朋友,所以内心的好多话都没处可说,可能网络上的心理树洞之类的倾听者会比较实用。



进入大学之前,我们的一些心理问题往往被沉重的学业掩盖,到了大学,很多学校心理教育配置要求跟不上,心理辅导往往流于形式。


学校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心理情况,学校领导根本没有表现出这些事的关注,即便出现学生跳楼或者意外事故,学校也只是处理事情,稍加教导。

 

学校领导应该多关注学生,体恤民情,多与下层沟通,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多举办更接地气的活动。


其实在这里,各个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据我所知,现在的心理咨询中心都是摆设。

 

有时候就是去那里,也没有老师。说的也是,我们是什么垃圾啊!怎么敢麻烦日理万机的心理辅导老师。

 

还有就是学院,导员根本不关注这些问题,说是有问题找导员,但是导员从来关心的只有升学和就业,分配班级工作也只找班干部,普通学生的心理问题他根本不会去听。

 

上一届我们就有一个因为抑郁症退学没能毕业的,我感觉这届还会有。


作者简介:我是陈大夫,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大学声(ID:collegesay),为大学生发声 帮大学生维权 伴大学生成长。


排版:小鲸鱼   Claire 


举报
OYPG

毫无疑问,根本没有几个重视这个。我已经毕业工作了,这些问题,只能靠自己去懂

2020-10-07 · 回复
Địch~在上课呢

学习了

2020-10-03 · 回复
匿名

压力山大

2020-10-03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