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想靠近,却孤单到黎明 | 520,给恐惧亲密的你

data.name
李敏楠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文/李敏楠

在你的心里,是否出现过这样的声音?


“我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婚姻。”


“太忙了,我没有时间谈恋爱。”


“我再也找不到像Ta这么好的人了。”


“我宁愿独身,也不愿进入感情里。”

 

于是,你拒绝了所有的可能,一个人吃饭,工作,睡觉,逛街。直到有一天,你意识到其他人好像都成双入对,只有自己形单影只。在感受到孤单、孤独时,不禁暗自发问,为什么其他人都可以找到合适的伴侣,只有自己总在感情之路上格外坎坷。

 


其实,不少人对真正的亲密关系是有恐惧的。在5.20的这个日子里,我和你来谈谈“亲密恐惧症”(philophobia)害怕谈恋爱、害怕维系亲密关系,对承诺感到恐惧和焦虑。这种情绪会影响着亲密关系和生活质量,使之更远离关系和承诺,选择独身一人。


今天的文章献给每一个既渴望关系又害怕的你,祝愿你能逐渐卸下心防,拥有令自己满意的亲密关系。

 

01

七个害怕亲密关系的表现


1. 你总是很忙碌


你总想着用忙碌的生活充实自己,一旦有空闲的时间,你很有可能会想做些其他的事情。你可能不太喜欢没事干的感觉,认为很多焦虑是自己太闲造成的,所以你更会让自己忙起来,比如加班。因为,忙碌可以帮助你有效地避免拒绝关系带来的负面感受


2. 你被认为是个非常积极的人


你很有可能给他人留下的印象是心态很好,总是很坚强,无忧无虑的。当你试图隐藏自己脆弱部分时,也是将自己最深的部分隐藏了起来,就能避免更亲近的联系了。

   

3. 你是最佳倾听者


你是否常常做为倾听者,听朋友谈起她们的经历和需求,并且当她们谈到感情经历时,你都是侃侃而谈,分析透彻,而你从不愿提及自身的情感经历。



但是在内心深处,你感到非常的孤独。你对他人问题的持续关注成为了你躲藏的挡箭牌。


4. 你总是看起来很完美  


你外表看起来越完美,别人就会感觉自己和你不一样,有距离感,他们也就越不敢接近你。此刻,你的完美主义是一种回避他人的方式。


5. 你确信自己清楚自己想要的伴侣,只是还未找到ta


你很有可能已经给自己列出了理想伴侣的标准,但“理想伴侣清单”是很难有人能够达到的。你可能会通过“我确定我想要什么,而你不是我想要”的理由去拒绝与他人联系。


事实上,作为一个亲密恐惧症患者,即使你发现了你的理想伴侣,你也不会轻易选择Ta, 主要是为了避免受到伤害。


6.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你会有很多面


你有可能都不清楚如何做真实的自我,你习惯于隐藏自己,甚至不愿为他人改变。每个人靠近你的时候,你都会展示出不一样的你愿意呈现的一面,而当别人不喜欢你的时候,你也会说,“反正你也不是真正地了解我。”


7. 你有强烈的个人观点


你可能是比较多自我观点的人,你也可能会向他人提供比较多的建议,其他人就会被吓跑,这样一来,你就避免了任何真正的亲密行为。

 

02

害怕亲密关系的原因

 

当你避免谈恋爱或者任何关系的尝试,你的核心信念可能听起来像这样:


关系是危险的;


我不需要任何人;


最好避免爱情,因为它会伤害你;


我不配得到爱。


为什么会害怕亲密关系?


1. 早期的创伤经历和依恋问题


们并非生来就害怕爱情,它往往需要追溯到早期的经历

 

单次的不良的分手经历,会让你短暂出现害怕进入下段恋情的情绪和行为,通过一段时间就能恢复。但如果这是你生活中的一种模式,人际关系总是频频出错,且让你心力交瘁,那么这很可能和早期经历有关。


 

对于有些人来说,有些经历是创伤经历,这包括性虐待,身体虐待,丧失,或被拒绝、抛弃或忽视。创伤经历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全,为了保护自己,会学习相应的防御方式,比如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或者回避行为。


慢慢地,这些防御方式会变成习惯的模式,可能会在当下“保护”你,也可能会让你成长为“失联的”的人,比如拒绝爱和亲密。


我没有经历过创伤,为什么我也害怕恋爱呢?

 

依恋理论发现一个孩子要成长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需要能够相信至少一个成年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爱ta和关心ta;当ta在痛苦时,能够被给予支持和安抚。

 

缺乏安全的依恋关系意味着这个孩子没有完成心理发展的重要部分,联结bonding和分离separation

 

安全的依恋是,作为小孩的你,通过和主要养育者(父母)发展出一种你可以依赖和信任他人的感觉。


分离指的是在你三岁左右,你已做好准备,包括身体和精神上,与你的主要养育者分离,并且你相信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你也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它。

 

如果没有安全的亲密联结或健康的分离,长大后就会难以信任他人,缺乏安全感,会出现有关的依恋问题。


什么样的养育方式会产生依恋问题?


当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常常情绪化时,自身的精神和情感也不稳定,孩子就不确定父母是否能被给予支持,因此孩子也容易情绪化,或者常采取取悦父母或照顾父母的方式,掩盖着自己内在真实的情绪,为了维持平和的关系。

 

这种养育方式会导致成年后在关系中出现焦虑或混乱的情绪。

 

当父母是挑剔、控制欲强、羞辱的方式对待孩子,并且无法忍受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同,常常在孩子耳边提醒,“男孩有泪不轻弹”、“只有坏孩子才会生气”、“你这么不乖,我就不爱你了”。你可能会学会隐藏任何你认为自己“软弱”的部分,展示的只是父母期待的你。


 

这种养育方式会让你成为与人保持距离的成年人,难以让他人接近你,因为你害怕被他人看到自己的不完美。也许你也容易变成批评家,对自己和他人都很苛刻,让他人无法接近你。这就是常说的回避型依恋


2. 失败的人际关系 


前文提及,在过往的创伤经历中,被拒绝、被抛弃是很残酷的,这增加了对关系的恐惧如果一个人认为在每段关系中的每个尝试都只会以失败告终,比如离婚、分手等,这会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就会让人害怕去经历这些事情,或者尝试建立一段关系。


3. 文化和社会规范


在传统的文化中,你需要早点找到伴侣,比如,30岁前你要结婚,组成自己的家庭,没有家庭或伴侣的你会被指责或者被歧视。这就会出现被催婚、被迫相亲、被催生的现象,长辈的催促和文化带来的准则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焦虑和不安感,也会造成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03

如何克服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你可以克服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就有可能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他人联结。

 

1. 承认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承认恐惧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许多人都受过很多的伤害,为了避免再次唤起过去的伤痛,才会不自主地否认,压抑,甚至随之‘忘记’,就这样我们绕过着痛苦的路。


然而,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最大的障碍不是这些创伤经历,而是我们自身如何走未来的道路,唯一能掌控的是自己。无论环境如何,无论伴侣做什么,我们都有能力决定自己成为怎么样的人,并为之行动。

 

2. 回溯过往经历


回顾情感经历和追溯早期经历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可以从近期的关系中开始。


这段关系的阻碍在哪里?


这段关系的结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有哪些问题是不断重复出现?


双方是如何把爱推开呢?


是什么想法触发了这些行为?


当我们在做激怒对方的行为什么,我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3. 识别并暂停内心的批判性声音


当我们识别出内心批判性的声音时,才能开始认识到反复出现的行为和话题,并识别出互动模式,包括防御系统和脆弱点。比如,我们很难获得伴侣的认可和关注,或者当伴侣依赖我们时,都可能让我们感到不安和愤怒感。


当我们深入下去,就能开始了解到自身的模式,追溯它们的根源。


这些模式是从哪里来的?


你是否被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拒绝或干涉过?


你是否在童年时感到被抛弃?


父母之间是否存在不良的互动?(包括频繁争吵、暴力、酗酒等)


父母之间的不良互动是否影响过去和现在的你和你在关系中的互动?


我们需要识别出脑海中的批判性声音,比如“ta没有及时回复信息,ta不爱我了”、“ta靠的我太近了,是想操纵我,不是真的爱我”。


我们需要了解过往的模式,让自己回到现在,过去和现在是不一样的,这个习惯性的想法和感受是为了保护过去的自己,但现在已经长大了,惯性的想法也需要有所变化,尝试暂停批评声以及克服被挑起的焦虑感,变回当下的真实的自己

 

4. 挑战原有防御模式


如果没有自我意识,我们很容易在现在的关系中回到旧的、熟悉的模式,那个模式让我们感到被保护,也会让我们感到孤独和不满足,筑上一层厚厚的围墙。因为那时候还是孩童时期,向大人敞开心扉会让我们感到威胁。



然而,现在不同了,我们长大了,过去的防御似乎对目前的关系不受用,我们需要摸索出新的、适应当下的方式,真正的保护自己

 

5. 感受自身的感觉


爱能让我们有感觉,它能够激活内心的活力和快乐,也能让我们受到伤害和痛苦。所以,进入亲密关系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过往的伤痛,它让我们意识到存在的感觉。正因如此,当我们试图回避痛苦时,也同时在抑制住爱和快乐


在情绪出来时,真实地感受自身的感觉。也许我们会担心强烈的感觉会淹没自身或者控制着生活,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不去阻止它们,感觉是短暂的,因为情绪是会过去的,当我们允许自己感受悲伤时,才能敞开心扉感受到快乐

 

6. 保护脆弱的部分,并尝试打开自己,真实地生活


我们许多人对于脆弱的部分都感到恐惧,从小到大都会被告知,要勇敢点,坚强点。然而,脆弱不等于软弱,而是有力量的标志,这说明你暂停了脑海中批评性的声音,打破了你熟悉的防御模式,根据当下的你真实感受而行动。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才学会了真实地生活,成为你自己。


 

你可能会觉得,说比做容易太多了,一个人真的很难完成这些步骤。你可以寻找相关的书籍或者参加相关的工作坊去学习,或者去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安全和稳定的互动,你可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建立关系,就能打破原有的模式,让自己变得不一样


克服恐惧,享有亲密的道路的确是不容易的,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件很值得的事情!透过全心投入一段关系,我们获得个人的人格成长,和一个人的深度链接,是我们真实活过的印迹。


你,值得拥有。

 

References:
Blundell, A. (2014). 7 surprising signs you suffer fear of intimacy. Harley Therapy Counselling Blo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arleytherapy.co.uk/counselling/fear-of-intimacy.htm
Jacobson, S. (2017). Why do I have a fear of relationships and love? Harley Therapy Counselling Blo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arleytherapy.co.uk/counselling/fear-of-relationships-and-love.htm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首发来源三竹心理
文:李敏楠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举报
匿名

没办法啊好难改变

2020-05-20 · 回复
匿名

感谢有这一群专业人士的抱持

2020-05-20 · 回复
匿名

深度思考!

2020-05-20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