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的反应模式

精选
data.name
吴翔

认证作家/朗读者/优质答主


01

反应模式:

相同刺激不同反应


反应模式,这个词有点抽象,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这个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说过。


两个人,都很渴,到了房间里,看到两个玻璃杯,都装了半杯水。一个人说,太好了,有水喝。另外一个人说,太可惜了,只有半杯水喝。

 

相同的水杯,相同的水量,都是半杯水,前者的反应是开心的,后者的反应是不开心的。

 

反应模式,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反应模式,看不见摸不着,在人的心里面,自动加工自动发生,可以说,反应模式,就是一个人的内心黑盒子,在这个黑盒子里面,有个人对于人、事、物的判断。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


一个人失业了,离婚了,妻子带着孩子走了,破产了,公司倒了。


这时候,他万念俱灰,觉得自己再也不想任何事情。百无聊赖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藏在床底下的酒,那是一瓶好酒,上次藏的时候,也是8年前了吧。打开闻一闻,嗯,真香。


想一想人生失败了,没什么可怕,大不了从头再来。谁又没有失败过呢!谁又一定会一帆风顺呢?去找工作,然后再找机会。


这个人很失败吧,事业破产,妻离子散,身无分文。也曾经消沉颓废,可是,在一点点的开心后,为自己骨气勇气,开始新的人生探索。


面对各种刺激,个体产生的情绪反应,会在无意识中激活。


02

情绪的反应模式

 

我们人体的情绪,也是按照自动化反应的方式,情绪的反应,非常具有自主性。


研究发现,个体对于5种基本情绪之间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的差异和特异性,用影片片段来诱导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和厌恶这5种基本情绪,用“情绪报告表”采集被试产生的情绪及其等级,测评个体看到这些影片的反应,用心率、心率变异性、血压、呼吸率、指温等指标来反映自主神经的活动水平。


结果发现,悲伤、愤怒和恐惧都使收缩压升高,血压上升; 厌恶、愤怒、恐惧和快乐以及中性信息刺激都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加快。


这个研究说明,我们人体对信息的反应模式,不受自己控制,会自动化地做出反应。由于情绪反应,受到人体自主神经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经过了人体长期的进化,已经能够自动识别危险,进化出自动反应的基本作用是服务于个体生存的需要,为不同的行动提供必需的代谢和能量需求。


心理学家指出,个体由于行动的需要,会进化出一种自动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分泌激素提出了要求。 


例如, 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战斗和逃跑都可能要求肌肉的血液供应增加,这时候,体内需要促进肾上腺素分泌。 因此,可以预期,愤怒和恐惧——分别伴随上述两种行为——可能都以提高氧和血的可用性的自主神经活动为特征(如心率和搏出量增加)(Leveson,1994)。

 

03

依恋行为的反应模式


既然情绪可以自主反应,那么和情绪相关的依恋模式,是否也会自动反应呢?


来看一个早期的案例。


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一个婴儿怎么发展出来和母亲分离的反应模式。


他观察自己一岁半的小孙子(很多心理学家在观察自己子女的时候,发展出心理学理论,比如皮亚杰通过观察自己孩子的成长,发展出新的理论)。


弗洛伊德观察到,婴儿的妈妈把孩子单独留在房子里的时候,孩子不会哭的,他会自己玩身边的小玩具,扔出去,然后又找回来(这个属于成长发展阶段的自主探索期,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有一天,当婴儿妈妈不在的时候,婴儿就玩一个系在绳子上的木轴,他反复的将它扔到有帘子的婴儿床里面去,然后又拉回来,反反复复,不知疲倦,并且乐在其中,发出高兴的“dadada”声。


弗洛伊德注意到,婴儿在自己和木头轴子的互动中,看到木轴从消失又出现的过程,自己掌控了游戏中得到了满足。(现在看来,这属于皮亚杰说的恒常性原理,具体可以查阅皮亚杰的理论)


由此,弗洛伊德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他认为这个消失又找回的游戏可以和母亲的缺失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游戏帮助小男孩掌握了由于他的母亲不在而导致的分离焦虑情绪,获得了母亲随时都在身边的那种满足感。


从弗洛伊德的案例记录中,我们能够看到,这是一个安全依恋的孩子。在妈妈设置的环境中,孩子感觉到安全,即使妈妈暂时离开,孩子也不会焦虑、哭泣。孩子在妈妈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反应模式。


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是建立在婴儿与母亲由最初的共生关系(一种互相都有需要的关系),妈妈需要婴儿,婴儿需要妈妈,这是一种完全统一状态,到不断分离的过程中的,分离才能体验到依恋,依恋允许婴儿与母亲的分离,走向独立(克莱尔,贾晓明,苏晓波,2003)


婴儿对于妈妈分离的反应模式,表达着自己对妈妈的依恋是安全的或者不安全的。大数据调查显示,婴儿有三种依恋类型,50%的婴儿属于安全的依恋,而另外有25%的婴儿属于焦虑矛盾型,25%的婴儿属于回避型。而25%回避型的婴儿在长大后分化为回避型依恋和害怕型依恋。因此,成人的依恋类型有四种。


小鲸鱼在留言区回复依恋,有可能获得依恋类型测评的机会。 


04

找到自己的情感反应模式


依恋,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连接着亲密关系中双方的情感。个人最早期的情感反应模式,来自和母亲的依恋。婴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发展是和依恋的类型紧密相关的(Paula Ravitz et al,2010)。


客体关系理论者认为,安全依恋类型的婴幼儿他们对自己母亲行为和反应的心理表征是积极的,和母亲能够建立安全的情感连接,会以母亲为安全岛,向外探索,在心里面形成一个好妈妈的意象。而不安全依恋类型的婴幼儿则对母亲行为和反应的心理表征有一个负面的评价或不评价,不相信妈妈,会形成妈妈不可信任的意象。


更重要的是,这些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会泛化到以后他(她)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或者成为他(她)们评判自我价值和他人价值的标准。因此,依恋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的心理表征和婴幼儿个体对母亲意象的内化的质量密切相关(王争艳,刘迎泽,杨叶,2005)。

 

如果,您心里面有一个好妈妈,那么您的情感反应模式是安全的,相信您已经开始享受爱情,或者相信爱情。


但是,如果您心里面有一个坏妈妈,那么您的情感反应模式,很可能是不安全的,是哪种不安全类型呢,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确认。很可能你深深受到爱情的伤害,想追求爱情,却无力去构筑美好的蓝图。


好消息是,不安全依恋可以通过学习,转化为安全。只要愿意去学习,也是能建立安全情感连接的。


参考文献
1.克莱尔,贾晓明,苏晓波.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72;80.
2.王争艳,刘迎泽,杨叶.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研究概述及探讨[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29;639.
3.Levenson RW. The search for autonomic specificity. In: Ekman P. Davidson RJ ( Eds. ). The Nature of Emotion: Fundamental Question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252-257.
4.PAULA RAVITZ,ROBERT MAUNDER,JON HUNTER.Adult Attachment measures: A 25-year review Review Article[J].Journal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2010,69(4):419-432.



文:吴翔  (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艺术化实验室核心成员,心理咨询师,TEDx多次受邀演讲,心理套娃发明人,意象火柴首席培训师督导师、壹心理特邀讲师;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心理援助热线项目发起人之一;广州青年交警“路站队”学院项目策划人之一;微信公众号-心理门)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举报
ruth

依恋

2020-05-22 · 回复
  • ruth
    吴翔
    回复 ruth : http://xinxiang.laziestlife.com/jq/67043110.aspx
    2020-05-22 · 回复
匿名

路过

2020-05-19 · 回复
匿名

第一次知道壹心理,感谢你的文字

2020-05-19 · 回复
  • xinli_9803
    吴翔
    回复 xinli_9803 : 保持联系
    2020-05-1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