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国际不打小孩日:父母该怎么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data.name
人生答疑...

优质答主/分馆馆长/朗读者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个节日由美国一个反体罚组织发起,旨在宣传正面管教方法,倡导儿童人权。
在以前的教育环境下,常常会听到“棍棒教育”,父母选择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新一代虽然少了很多,但依然存在。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角色,该怎么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说到做作业,家长们更是要抓狂。在与孩子相处时,又该怎么管理好自身的情绪?



刘舒怡:慢一些,陪你一起发现更好的自己。

Ta的主页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也想聊聊关于“家庭教育”的话题。


我想很多使用“棍棒教育”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相反,他们十分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在表达的方式上使用了错误的方式。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犯错误或者有不够好的地方,需要父母的适当管教。但是,“棍棒教育”不是一种好的方式,甚至是一种以爱的名义的伤害,剥夺了孩子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爱和亲密关系的能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帮助孩子学会去思考和成长。因此,比起直接惩罚,父母需要有”正面管教“的智慧。


我经常会听到对面楼传来“你怎么又不好好写作业!说过你多少遍了,非要我打你,才肯动笔!”


如何从孩子的作业问题进行“正面管教”,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呢?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和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这件事本身确实很容易触发到家长愤怒的情绪。当我们想要通过“动手”的方式管教孩子时,可以先让自己冷静一下,想想孩子是不是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当我小时候遇到困难时,父母的打骂会给我带来什么感受,我希望当时我的父母可以怎么和我说。


当自己的情绪冷静一些,再和孩子讨论写作业的问题。


2.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


可以这么说“我看到你现在没有写作业,怎么了,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吗?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解决它。”


当我们和孩子对于这个问题建立起一个合作联盟的时候,孩子也会愿意告诉我们他的困惑,了解孩子不写作业背后的原因,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的处理这个问题。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打骂”,强制让孩子发生改变。


3.跟孩子做朋友,而不是领导


孩子慢慢长大,独立性增强,会逐渐对父母的说教感到厌烦,尤其是觉得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时候。会出现逆反的心理,造成亲子之间的冲突。


这时,父母可以尝试转换态度,以朋友的态度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和经验:



理性、温和,不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说话;



对孩子有要求时,先倾听孩子的想法。允许和接纳不一致的地方;



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表达反对、批评意见;



告诉孩子怎么做可以弥补失误,陪伴和鼓励孩子去面对。



对待孩子,请懂得引导与尊重,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宽容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文玟:壹心理答主

Ta的主页


尚未为人父母,在教导孩子上无法给出深刻的切身感受,而作为一个成年子女在回望自己一路上的成长历程或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对我来说,我爸妈的专制严格管束对我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小时候因为表现不好被打骂的时候,不会用“暴躁”这类词语形容自己的父母,毕竟别的小朋友也被如此对待,打骂教育被父母们集体使用的时候,痛苦的感觉也相对变得短暂。然而稍微长大以后,看到电视上播放别的小朋友被夸赞的情节,自己总是逃避和抗拒和父母一起观看,那种自己不被爱的感受在播放这些情节的那一刻尤其强烈,看到同龄人被夸会下意识地躲避,陷入迷之尴尬的状态。

 

前些日子在看了一点点【萨提亚模式】的内容,忍不住想起自己童年中那段不好的感受,与之对比觉得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特将内容摘录如下:


#只有表里一致的家庭成员在压力下维持自尊,确保他的内部感受与清楚而直接的外部沟通和行为相匹配。低自尊人群由于担心暴露自己的弱点或害怕失去爱,他们不愿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亲密。沟通的主要目的(基本)变成从他人那里确认自己,低自尊的人关心自己的情感生存,沟通时主要关心对暴露自己的恐惧。当他们利用沟通来隐藏和保护自己时,他们的感受和行为缺乏一致性。

 

#萨提亚家庭问题的四种不良表达模式有四种:分别是讨好者,指责者,超理智者,打岔者。这些角色本质上都是哪些痛苦的人用以逃避暴露自己的真实感受的防御姿态,因为他们缺乏能使他们成为自己的自尊。比如,讨好者自己提出自己的意见或以任何独立于父母和配偶的方式来行动,就会有不被赞成的风险;指责者为了掩饰自己的空虚,无价值,不被爱的自我而以攻击作为反对手段;超理智者担心自己太亲密,只有保持一段距离才有安全感,他们依赖于自己的理智以避免承认他们也有感情和容易受伤;打岔者通常是一个家庭中最小的孩子或宠儿,只有表现出可爱和无辜才能获得赞同。

 

【如何让有缺陷的沟通方式产生积极的可能性】

沟通的每一种模式都可以转变和衰减而被革新,讨好者可以将自己迎合他人的愿望转变成温柔而富有同情心的能力。指责者可以将指责变为自信,坚持自己立场的能力,将这一能力建立在现实基础上;超理智者可以转变为对理性的创造性使用,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别人,毕竟,如果为了保护自己而使用这种方式(超理智沟通)是让人生厌的;打岔者则可以转变为顺其自然和幽默。

 

在当年,如果我父母敏感一些,对当年那个一开电视机就躲开的我感到困惑,问我怎么了?为什么要躲开?而不是沉默不语,熟视无睹。我想,我的感受会好受一些,不用在此后的生活中担心言行一致的风险,也不会在某些时候产生过度的共情而累了自己。



白羽凰:透过复杂的心理学,做有温度的回答

Ta的主页


楼主的问题是个非常好的问题:父母如何建立及经营亲子关系,以及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这是一个很庞大且系统的问题,如果要讲清楚恐怕开半年、一年的系统课程都可以。我在这里只能抛砖引玉,和大家浅浅的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拙见。

【学习型父母】
从一个宝宝出生到成人,孩子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个阶段面临的生理、心理需求不同。而身为父母,不仅要对孩子有养育和教育,更需要帮助孩子们处理那些痛苦的时刻,例如,婴幼儿时的生理感知:饥饿、困倦、排便等;学龄期的自律、他律等;一直到青春期的人际关系处理……这就需要我们做为家长不断的学习来为我们的头脑提供每个阶段适用的方式。

【接纳孩子的全部】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性格也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我们都会对孩子有所期待,也会有意无意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做比较,但爱孩子,首先意味着接纳孩子的全部,这里的接纳是指孩子原本的样子,例如不能指望钢琴弹的好的朗朗,篮球也打到像姚明那么好。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或需要指导,那我们依旧需要及时的进行干预,这是家长的责任,树立权威,划定界限,孩子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也会增加自信心和安全感。

【在关系中平衡】
首先孩子是需要依赖父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一个干涉或干预;但有的时候孩子有非常期待和需要一个独立感。平衡的关系能够允许孩子来依赖我们,同时又能够尊重并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独立的需求。这就是一方面我们能够允许亲子关系中有亲密感存在,同时又能够允许分离的感觉存在着,也就是孩子是和父母(我们)分开的,TA和我是不一样的。分离和自主性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父母能够在自己的框架下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一定的自由度容纳TA的自主性,会有效的避免限于过度控制(一味的要求孩子听话)而导致孩子的反叛状态出现。

【情绪处理方面】
首先当孩子做出的举动和我们的预期有差异的时候,做为父母应当保持冷静,只有平静下来才能够看清楚发生了什么。

当父母的情绪失控的时候(愤怒、焦虑、急躁),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镜映到孩子的脑中,越小的孩子越无法独立处理情绪和感知,他们是在模仿,他们的大脑接收到父母或其他养育者感知及处理情绪的方式,存储到自己的大脑中,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因此,如果遇到事情或遇到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期待不一致时,保持冷静有助于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这时候我们需要看看孩子的感知是什么,我们的要求是否被完全理解。有的时候当父母出于善意提出要求的时候,比如我们让孩子赶紧吃饭/写作业,好好学习别玩手机等等,当我们这样去沟通的时候,孩子感受到的和我们想要表达的有时候并不是同一件事情。这就会导致孩子的举动和我们的预期产生偏差。

当我们去冷静的慢下来,观察、思考、询问、理解,看看孩子的感知是什么,TA听到的是什么,TA的感觉是什么,TA现在在想什么,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处理这些感知和想法,孩子就能够理解父母的意图,从而发挥自主性,找到平衡自己想法和完成父母意图的方式。


养育是个慢节奏的事情,操之过急往往不遂人愿。真的可以就这个话题说很多,限于篇幅,择一、二理解浅述,期待更多的老师提供专业的解读!


潼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Ta的主页


你好,身为一名孩子的妈妈,个人认为与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父母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和谐的亲密关系,夫妻之间沟通顺畅。从开始决定成为父母开始,父母就需要不停的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父母。

2】在孩子三岁前,给予孩子足够的无条件的爱与陪伴,和孩子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比如母亲及时恰当的回应孩子,父亲积极参与到与孩子的互动中,同时做好妈妈的后盾和精神支柱,帮助妈妈更好的缓解内心的焦虑等等)

3】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事更重要。身教重于言传。

4】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和父母一样平等的人,而不是父母的孩子。尊重孩子,试着理解孩子。允许孩子哭,闹,发脾气,给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和空间。同时在三岁以后慢慢引入各种规则,态度温柔但是行为坚定。不要轻易打破自己设立的规矩。

5】父母保持一个信念:爱不是改变一个人,而是为他的生长提供所需要的环境,帮助他找到他的归宿即时那条路不是你希望的。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靠近,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分离。父母适时的退场,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

6】父母需要经常自我觉知自身的情绪和焦虑。很多时候当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首先需要处理的是父母自己的情绪。


7】给孩子足够的爱,有质量的陪伴和沟通。一个下班以后总是自己拿着手机上网或看电视的父母,很难养出一个自律自觉学习的孩子。

8】当孩子慢慢长大,适当的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自我成长。同时可以适当的问孩子,是父母管的过多还是少一些,以检验父母的爱是否太满而变成了控制,或者是否太少成了忽视或者冷漠。

我是潼言,祝好。



后知后觉:壹心理答主

Ta的主页


棍棒出孝子,这句话在中国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影响力巨大,一直延续至今!这是文化差异,在国外宣传儿童人权,在国内有大小尊卑礼仪之分,几乎不存在直呼大人姓名这种现象!儿童也需要得到保护和尊重,毕竟对他们的自尊心也是有积极干涉作用!


 棍棒也是需要的,反对体罚也是需要的!言传和身教都需要,我们都是按情况来处理的需要灵活运用,不然熊孩子谁来买单!?不到万不得已才会来一份,青竹鞭子炒肉!关于如何建立亲子密切关系,这个要谈的可就非常之多了!
 在面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更多的时候是父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想法和他的一些行为,以及父母还需要引导孩子去悉心教导将孩子引入正常健康的一个状态,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环境让他自我去探索然后加上父母的适当引导去让他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一点是非常困难做到的,不然何来可怜天下父母心,谁还不是个宝宝过来的?看看现如今国家逐渐富裕了我们现如今的生活质量比起以前那毫不夸张的说真的是天差地别!我们也需要理解他们,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但是真面对双方冲突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心平气和的交流呢?所以管理情绪是非常之重要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需要学习,当然在这里面大多数是父母比较辛苦的有时候需要父母管理自己情绪同时还要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学会这样的能力,推而广之这样的能力可以用到今后的个人发展之中,影响人的一生!


 在暴风雨来之际,会有刮风打雷,这时候就提醒你收衣服了!那么我们在面对矛盾冲突将要发生的时候需要懂得如何识别情绪变化,一般而言亲子之间情绪变化会出现欲言又止,行动僵持,面部表情渐变,呼吸也会有所变化,语气也发生变化等等,都可以察觉!此时要做的就是询问或者减少语言上的冲突,用肢体和眼神的交流让两人或者多人间的氛围处于一个比较舒适,适于良好沟通的这么一个状态!或者亲子之间需要有一个正式的交流意见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情况,需要达到思想上的统一但不专制!这样才能思想与行为的共同影响,亲子之间才能持久稳定的积极关系发展!
 这是一个漫长改变的过程,即使父母也是孩子的成长过程,毕竟发展是终其一生的!阖家欢乐岂不美哉,需要一大家子人共同努力!


 五一快乐,中国加油,我们加油!



赞赏
举报
lily

家庭教育父母影响孩子一生

2020-05-29 · 回复
匿名

点赞,刚注册的壹心理,看到了您的文章,写的棒棒哒,见识了。

2020-05-20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