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

data.name
用户已注...

互动达人/认证作家

正如没有背叛就没有成长,没有破坏就没有创新。


维也纳德精神分析协会的学生们相继“背叛”弗洛伊德后,有了以克莱茵为代表的客体关系理论,温尼克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纯客体关系理论,形成“独立学派”,还有科胡特为代表的自体心理学,以及荣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最后,还剩下一个名字响当当的存在——人本主义学派,以罗杰斯为代表。


客体关系理论的揭释让人留下一万点眼泪,人们宁愿在内心装着一个坏的客体也不愿把它置换出来,在治疗中,个体与客体的关系以移情的方式转移到治疗师身上。治疗师要对这些移情进行解释与分析,让早期被内化到病人生活中客体和内在冲突再外化,通过修正内化的客体减轻病人的内在焦虑。


为什么不愿意置换出来?


因为没有关系比不好的关系更加让人伤心,即使是成为受虐”倾向与“对攻击者的认同”。


死亡就是没有任何客体回应。只要依恋关系可以建立起来,即使这段关系之后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迫害,关系里依然有爱的存在。爱和恨总是交织在一起,包括母亲对婴儿的恨?



心理动力学。传统精神分析理论用性驱力解释精神动力,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更强调环境的影响。


自体是一种心理表象,所指的总是一个内在的影像,基本上属于自己的想法,感觉或者幻想。以此来对比什么是客体,客体是指被爱着或者恨着的人,地方,东西或者幻想。


婴儿最初的部分客体是妈妈的乳房。当她从乳房中吃饱奶获得满足时,乳房对于他来说就是好客体。当乳房没有奶水,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时候,乳房就是一个坏客体。


客体关系理论的研究已经延伸到了出生最早期婴儿的阶段,包括:


1,婴儿(0-2个月)自闭阶段,此时为无客体阶段,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2,(2-6个月)共生阶段。


3,(6个月到两岁)分离-个体化阶段。


孵化(6-10个月),此时过渡性客体是指婴儿能够得到更多的愉悦的某些柔软圆滑的客体,比如洋娃娃或一条毛毯。当母亲不在身旁时,婴儿可以从过渡性客体处得到安慰和满足。


这让人联想到马斯洛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做过一个载入教科书的实验就是恒河猴实验。


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实验者在“铁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


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刚开始,婴猴多围着“铁丝母猴”。


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实践(10~16个月)开始自由直立行走去探索世界,保持定期回到母亲身边“充电”,儿童的全能感与自恋再次阶段达到顶峰,对失败无动于衷。此时母亲的态度非常重要。母亲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保持情感接触。


复合阶段(16~二岁)小孩在此时期学会说“不”,同时意识到母亲不完全被他控制。


重点概念-客体恒久性阶段,是指维持客体稳定形象的能力。然后客体恒久性和个体化的发展贯穿整个人生。


当分离与个体过程失败的时候,常导致精神病或者边缘型人格违常;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客体关系理论研究的焦点,还应使用精神分析的观点进行治疗。


边缘型人格障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不像神经症被广泛讨论,最初是指一类症状即不像精神病,也不像神经症,最后把这一系列的疾病放到一个边缘的区域。


人格的一个特性是稳定性。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不稳定的稳定性。边缘型人使用的防御是分裂,分裂是一种低级的防御机制,分裂是指不能统合好坏,黑白,爱恨等概念,对事物有理性化和贬义的两种全然看法。


由此来看客体关系理论的心理机制:


内射是指客体被纳入到一个人的内在,成为内在客体。当治疗师承认自己的局限,患者就不会把治疗师理想化,也不会认为治疗无效完全是自己的错。


分裂是指主动的将自体与重要客体的矛盾经验分开。


理性化与贬抑是指自体或客体为完美的,贬义则是认为自体或客体毫无价值。


投射认同是指自体的一部分先投射到客体,然后主角再企图控制或者废除客体上被投射的自体部分。从而导致两人间的紧张状态,患者的投射经客体反应后加以修饰,又再度内射到患者心中。


写到这里,客体关系理论基本已经诠释完毕。


学派本无冲突,冲突的其实是不同的人格。这是精神分析为学派最终消亡做的解释。


正如拉康,罗洛梅还有罗杰斯的存在-人本主义说的那样: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人们眼前的全部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或幸福,而要得到满意或幸福则是永远地积极地寻求发展,这就是人的“自我完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除非有困难阻碍我们,我们会不断朝着这种满意状态。人本主义治疗师允许来访者自己克服困难,继续成长。


病症都是在表达,是一种当时情景的保护,不得已的努力。


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疫情的春天即将结束,另一个夏天来临,葡萄树在悄悄地成长,绿色崭新的叶子,果实嫩绿,等待成熟... ...



文:空间在时间里流淌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 NGDYC
1人打赏了作者
举报
LLGGXX

♥️

2020-04-30 · 回复
匿名

写的真好,学到了很多。

2020-04-30 · 回复
匿名

加油吧👍👍👍

2020-04-27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