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可以提要求的人

data.name
社交

认证作家
文:王玺
来源:王玺心理空间(ID:wangxixinli)


2019年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一位女友去日本旅游,每天看她发朋友圈分享行程,人美景美,看得津津有味。


某天突然看到照片里的她背了一只新包,仪态万方地坐在椅子上。第一眼看到那个包就喜欢,马上上网去搜,没搜到,于是私信问她在哪儿买的。她回复说在日本买的,我问能否帮我买个同款包,她一口答应,同时说这个包是在京都买的,现在她人已到东京,接下来的行程里,一定去帮我看看东京有没有。


我是包包控和丝巾控,看到喜欢的包和丝巾就要买,向她提出这个要求实在是因为太喜欢了。之后心里有些忐忑,觉得她游玩之余还要承担这个额外的任务,有点于心不安。


接下来的几天,她和妹妹见商场就进,却没有找到那个包的专卖店。她很抱歉地告诉我,我也有些抱歉,觉得无端给她添了麻烦。但她紧接着说:如果你不介意我背过这个包,我把它送给你,回国后马上给你快递过去。


我赶紧拒绝,说不能夺人所爱,而且对我来说多一个包少一个包也没什么。她说她没有像我这样喜欢那个包,送给我比她自己背还要高兴。我觉得她在宽慰我,又拒绝了一下,然后她又诚恳地坚持,说自己真的没那么喜欢。她的坚持,让我心底那个喜欢终于抵抗不住,高兴地接受了她的美意。


这件事让我兴奋了好几天。


女友回国后,马上把包快递给我,那个包立刻成为近期新宠。


有一天看着那个包,我想,为何得到这个包如此开心?


很快我意识到,相比得到这个包,我更开心的是自己能开口提要求了,而且提完以后,这个要求还被满足了。


当然,能如此自然顺畅地向女友提要求,一来我们是多年老友,关系已足够安全。二来她给我的感觉总是温柔包容,一如当年我刚认识她的样子。


从小到大的记忆中,我很难向别人提要求。不是敢不敢提的问题,而是几乎没有那个想法,习惯了凡事都靠自己。相反,我喜欢为别人着想,允许别人向我提要求,经常为满足到别人而开心。


这也导致我在过去很多年的人际关系中,常常体验到心理失衡的感觉。


很多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都与无法直接表达愿望有关。


一对夫妻来做婚姻咨询,起因是妻子提出离婚,丈夫坚决不同意,认为夫妻二人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远远不到要离婚的程度。言谈间他甚至流露出她有点矫情的意思。


但妻子哭得很伤心。她说她真的觉得跟他在一起,自己特别委屈,特别难过。


我请她举例,发生过哪些事情会让她觉得委屈、难过。


她摇头:具体也想不起来,反正总有这个感觉。


听到她的话,她老公两手一摊,露出有些得意的神情,意思是你看,她也说不出什么来吧。


我说:你感觉到委屈难过的时候,会怎么面对这些情绪呢?


她说:一般都憋在心里。实在憋不住了就跟他吵架。


我说:你们最近一次吵架是在什么时候?


妻子陷入回忆:最近一次吵架,应该是我生日那天。那天我俩吵得很厉害,还动了手。


一个月前她过生日,那天正好是周末,她带着孩子睡了个懒觉。起床的时候,她老公正在厨房做饭。其实还没起床的时候她就在心里嘀咕,不知他会不会忘了自己今天的生日,会不会记得半个月前的承诺。


过生日前的半个月,她和老公去逛商场。在首饰柜台,她一眼看中一条白金项链,老公看出她喜欢,说那就买了吧。她看看价签,有些纠结:不年不节的,会不会太奢侈了。


她老公想了想,有些含糊其词地说:先不买也行。反正你快过生日了。


他的态度让她觉得这个项链肯定有戏,而且是在自己生日那天。她猜想他态度闪烁是为了保留神秘感,所以才没把话说透。


她和儿子一边吃着午饭,一边暗暗观察老公的表情,发现他泰然自若,除了只说过一句“老婆生日快乐”以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或暗示,她不免有些失望。


吃完饭,她问老公下午有什么安排。


老公说咱们下午带孩子去公园玩玩吧。


她一听很失望,因为在她的想象中,老公应该下午带她去商场买项链才对啊。


转念又想:万一他是想去完公园再去商场呢?


再转念一想:去商场不太可能。按照儿子以往的习惯,一般去公园都会疯玩,玩累了就要犯困,要回家睡觉的。


突然她又想到,也许自己是在一厢情愿地期待,她老公早就忘了那件事了。


她越想越觉得生气、沮丧。偏偏这时候孩子催她早一点出发,她没好气地把孩子训斥了一顿。孩子委屈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她老公说:你不能好好跟孩子说话吗?你可以跟他说咱们晚点出门。一开口就训人,谁受得了。


她气呼呼地说:少拿孩子说事,受不了就滚。


她老公急了:你让谁滚?


她恶向胆边生:就让你滚。早受够你了。


夫妻俩谁也不让谁,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把过往的陈谷子烂芝麻都抖出来晒了一遍,最后升级到互相谩骂。原本是她先开口骂他,且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但他回骂她的时候,她气愤到完全失控,劈头就给了他一耳光。


他捂着脸愣了一瞬,下意识地回击了她一耳光。


这下不得了了,她像遭受了奇耻大辱,一边骂着“你这个混蛋”,一边披头散发不管不顾地扑上去,一把揪住老公的衣领,哭着踢他。


她这一哭一闹,孩子也大哭起来,她老公最怕人哭,立刻乱了阵脚,一边奋力挣脱她的揪扯,一边愤怒地喊:我他妈就是贱。我一大早跑出去,去给你买菜,买项链......


她泪眼朦胧地望着他:等等,你说什么?


她老公说:今天我都没睡懒觉,一大早起床,出去买菜,买完菜去商场给你买项链,回到家又给你们做饭,你竟然这样对我......


她有些气短:项链呢?


她老公气哼哼跑进书房,从书柜里掏出包装精美的项链。


她捧着项链,又高兴又羞愧:你,你怎么不早说?


她老公说:不是想给你个惊喜吗。


俩人迅速和解。她主动拥抱了老公,向他道歉,他也为自己的冲动言行向她道歉。


说到这儿,她突然嘎嘎笑起来:其实我跟他道歉的时候特想骂他,我想说你倒是早拿出来呀,玩什么惊喜,早拿出来我们就不会吵架了。


她老公一听,也忍不住笑了。


随着咨询的不断深入,她慢慢发现自己在婚姻中感受到的那些委屈和难过,很多时候是因为无法直接向对方表达心里的想法而导致的。


在她的原生家庭里,父母性格都很刻板、严厉。她妈妈掌管家里财政,把钱看得很重,只要是花钱,不管合不合理都要心疼、抱怨。她爸爸则事无巨细都有一套自创的规则,且不允许任何人打破这个规则:你应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面对一些事情你应该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反应......


总之在那个家里,一切都要有章可循,个人意志不得抬头。一旦逾矩犯规,就会招来父母的指责和惩罚。


她从小就不敢轻易表达愿望,平时正常该花的钱,比如交学费、买日用品什么的,她也要思量再三才开口,而且每次开口都觉得紧张、羞愧。她发誓,将来一定不找父亲这样的男人,也不要活得像母亲那般吝啬抠门,自己决不重复父母的婚姻模式。


和老公谈恋爱的时候,有条件更好的男人追她,但她选择了老公,因为当时他虽然挣得不多,但很舍得为她花钱。很多时候她还没开口,他就主动揣摩到她的需要,然后尽量满足她。这种行为被她视为爱的表达:我不开口,你也知道我想要什么。


但老公毕竟不是神仙。她的心思有时会被他揣摩到,有时则无法觉察。他无法觉察的时候,她就伤心质疑,觉得他根本不爱自己。


为此她经常和老公发生不愉快,有些事情在她老公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比如她喜欢某个牌子的衣服,每次出新款都希望老公第一时间买给她,虽然明知道那些新款过不了多久就会打折,但她依然觉得,如果他等到打折的时候再买给她,说明他对她的爱也打了折扣。


越是看上去不会提要求的人,暗地里想要被满足的愿望越多。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很多事情,都成为她衡量爱的标准。


我对她说:期待老公来满足你,等于把自己放在了比老公低的位置上。


她很惊讶:此话怎讲?


我说:有些事情他做到了,你就高兴,认为他爱你。如果他做不到,你就难过,认为他不爱你。你把自己的情绪和喜怒哀乐都寄托在他身上,由他来掌控,当然会委屈难过了。


她说:那我要怎么做?


我说:你希望他做什么,你想要什么,可以直接表达啊。


她想想,摇摇头:我做不到。向别人提要求,对我来说太可怕了。


一个人无法向别人开口提要求,或者在不得不提的时候感觉到某种为难与羞耻,往往与年幼时在原生家庭没有被看到、被允许、被满足有关。


前几天,一位来访者向我讲述了她少年时的一件往事。


那时候她15岁,正是女孩子爱美的年纪。有一天她到邻居小伙伴家玩,看到那个小伙伴竟然拥有自己独立的衣柜,顿感惊奇和羡慕。在她家里,她和爸爸妈妈、哥哥的衣服都是混装在一个衣柜里的,她没想到原来衣服还可以这么放。


拥有自己的衣柜,成了她的渴望。


她多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衣柜啊,哪怕它小小的。


为了这个愿望,她开始讨好妈妈。但她无法直接开口,憋了好几天,才决定必须说出来。那天她一直跟着妈妈,无论妈妈做什么,她都默默地跟在她身后,也不说话。到了下午,她妈妈坐在炕上休息,她再也忍不住,两手合拢在嘴上,凑近妈妈的耳朵,对着她小声耳语:我想要一个衣柜。


她妈说:你说啥?大点声。


她又凑近一点,一字一顿,声音略大了些:我想要一个衣柜。


她跟我说,当时她害怕极了,生怕妈妈会一如既往严厉地拒绝她。结果让她没想到。她妈妈听了她的话,从炕上下了地,拉着她的手,走到卧室里的一个柜子前,指着那个柜子对她说:以后它就是你的了。


她妈想想又说:不许钉钉子啊。


她兴奋得快要晕过去。整整一个下午就在房间里鼓捣那个属于她的柜子,而且她不理会妈妈的警告,毫不犹豫地在柜子里的两侧钉上了钉子。


我问钉钉子干嘛。


她说:挂衣服呀。我不想把衣服平平地放在柜子里,我想像那个小伙伴那样,在钉子上拴上一根绳子,这样衣服就可以挂起来了。


说着说着,她哭了。


她妈妈在她上大学的时候因病去世了。


拥有那个衣柜,是她记忆中为数不多能感受到母爱的时刻。



对孩子来讲,能自如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得到满足,意味着自己是被爱被接纳的。反之,孩子会认为自己不被爱,不被接纳。


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获得无条件的爱和满足。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


从来就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伴侣。


就像那个想跟丈夫离婚的女来访者,当她意识到这一点,依然感到深深的失望,她说道理都懂,但就是无法接受。她无法面对如果自己开口,会被拒绝或指责的场面,连想想都觉得可怕。


我理解她的童年阴影太深,那些紧张、恐惧、羞耻一直都在。


我对她说:你觉得可怕,是因为你把人和事等同在一起了。如果我们能把人和事分开看,就会好很多。


她问:怎么分开看?


我说:当我们提出要求的时候,别人可以同意,也可以拒绝。别人拒绝的只是这件事,而非拒绝了你这个人。如果能接受这一点,我们就不那么容易受伤了。


作者简介:作者: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1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出版人物传记《路在脚下延伸》,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微信公众号:王玺心理空间(ID:wangxixinli)。

排版:小鲸鱼 八角亭 
举报
相关阅读
小鲸鱼cfd93c

一个人无法向别人开口提要求,或者在不得不提的时候感觉到某种为难与羞耻,往往与年幼时在原生家庭没有被看到、被允许、被满足有关。

2020-04-30 · 回复
匿名

说到我心坎里了,这也是我和恋人相处中发现的问题,这篇文章解析得真好,可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接纳这样的我,这就得看我们的感情基础了……

2020-04-27 · 回复
  • 小鲸鱼73e3e9
    匿名
    回复 小鲸鱼73e3e9 : 看回以前这段话,我好像真的喜欢自我否定
    2020-04-27 · 回复
慧嗯

直接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2020-04-21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