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花钱最开心?心理学家给你答案

data.name
壹心理翻...

认证作家/鲸鱼社工
文:0时差科学团
首发 | 心理0时差(壹心理旗下公众号,微信 ID:PsyTime)

关于买买买带来的幸福感,你有什么体会?有人说,拆快递是一件超幸福的事情,开箱比使用更让人享受;但也有人买完就后悔,或者非常不喜欢挑东西时的纠结。

 

究竟什么样的购买才能带来最大的幸福感?购买行为在生活中又有了什么转变?本期《 0 时差心理快报》将带你走寻购物之道,看看心理学家们怎么把握 “买买买” 的心理。

              

 -01- 

 话题一:钱花在体验上更幸福?


在你心中,是买到了心仪已久的裙子(或跑鞋)幸福,还是去听一场偶像的演唱更幸福?

 

心理学家们将购买行为分为以下两类: 


体验性购买:旅行、娱乐、户外活动、外出就餐等

物质性购买:买电子产品、服装、珠宝、家具等


已有研究表明,人们从体验性购买中获得的快乐和满足感,无论是在想象未来还是在回忆过去中,都高于物质性购买。

 

但回忆会美化,期待也会高估,就此时此刻而言,怎么消费更幸福呢?美国的三位研究者解答了人们“瞬间”幸福感衡量的困惑。


 

Amit Kumar 等人招募了平均年龄在 32 岁的 2635 名成年人,在他们醒着的时候,将随机接到询问 “现在感觉如何” 的电话,以判断当下的心情。

 

接着研究者将随机询问他们过去一小时是否有过物质性消费/体验性消费,如果回答的 “是”,那么将继续问他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工作还是娱乐、为了自己还是他人)、购买的是什么及价格等问题。

 

结果再次表明,与不消费的人相比,刚进行过体验性购买的人更幸福,而刚进行过物质性购买的人则没有那么高的幸福水平。

 

也就是说,同样是攒下钱得到的,看演唱会就比买同等价位的裙子更让人幸福。

 

研究者们解释,当我们进行体验性消费的时候,更多的是自己在其中享受,还可以与他人更加亲近,比如和朋友一起打卡 “网红餐厅”、享受与朋友相处,这些过程增加了我们的幸福感。

 

下一次想对自己好点的时候,与其奖励自己一个包、一辆车,不如放自己去旅旅游、去现场看场球赛呀。


              

 -02- 

 话题二:买家秀如何影响不同的消费?

 

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 90% 的人在购买商品前会阅读买家评价。你呢?在网上买东西决定下单之前,会看买家秀吗?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受着购物评价的影响,甚至还会专门问已经购买的人,xx真的好用吗?

 

这种 “对消费者评价的依赖” 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购买的呢?多伦多大学 Cidny Chan 等人的研究告诉了我们答案。

 

研究者们招募了 203 名大学生(50% 为女性),让他们在两种烹饪课程(被认为是体验性消费)或两种浓缩咖啡机(被认为是物质性消费)中选择更喜欢的。

 

在每个选项中,参与者都拿到一张图片和产品描述,以及一份消费者评价。这份消费者评价是随机的,一个选项是 5 星好评,另一个则是差评。

 

结果表明,人们在物质性消费(买咖啡机)时,更依赖购物评价。

 

也就是说,相比较安利 “xx咖啡机好用”,人们更不愿意接受 “xx烹饪课特别有用快去学” 的建议。


            

这是因为当我们买一件商品时,更多关注的是质量好坏,需要通过买过的人的使用体验中得到评价,以判断值不值得买。

 

另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关于体验式购买的 “质量评价”,人们还是会很上心的。比如哪怕旅行前已经定好了酒店,一看到有人评价这酒店不好,还是会动摇再重新考虑。

 

这时大家可能会想:“咦,我和小伙伴说最新上映的电影好看,很容易就安利成功,他去电影院看了啊”,那是因为我们在和别人说最近看了什么买了什么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社交、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和网上那些匿名的购物评价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加上现在有很多好评是 “刷” 出来的现象,大家网上购物还是要擦亮眼睛啊。


              


 -03- 

 话题三:体验性消费的歧途?

 

其实随着生活条件慢慢变好,我们产生很多新的欲望。除了想买漂亮的衣服、手表,也注重起精神文化需求。这时,随之产生了新的现象:炫耀性消费

 

在过去,炫耀性消费多指,人们会买名牌手表、汽车这种耐用消费品来显示自己的财富、身份、地位,一般出现在物质性购买的阶段。现如今消费行为发生转变,人们在文化艺术活动的消费变多,体验式购物也出现了炫耀性消费。

 

那么在体验式购物中,炫耀性消费又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荷兰的两位学者 Fred Bronner 和 Robert de Hoog 与某一文化品牌合作,将文化艺术活动分为六类:博物馆、剧院、文化节或活动、电影院、古典音乐会和流行音乐会。


            

研究者共随机抽取了 2248 名参与者,他们一般去某一个文化活动,然后询问他们对参加文化活动(如去博物馆)的人的印象、是否喜欢告诉朋友自己去了博物馆,以及评估对以下问题打分:


地位方面:(完全同意=7,完全不同意=1)


1.增加别人对我的欣赏 

2. 会增加我在朋友和同事中的知名度 

3. 会引起别人的尊重 

4. 让我觉得自己更重要 

5. 是为了展示生活中的成功

6. 成功和有声望的人的存在对我很重要

 

身份方面:(完全同意=7,完全不同意=1)


1. 展示了我独特的经历 

2. 我会去一些时髦的地方

3. 让我展示了我是谁


结果表明,在这 6 类活动中,相比于看电影,参加文化节、古典音乐会和流行音乐会这样的体验性购买,反映了更多的炫耀性消费。

 

同时也更能表达一个人的个性、表明了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他人也更容易从中判断此人是什么样的人。

 

研究者解释,比如音乐会的座位远近是按价格区分,而电影院的座位却都是一个价,音乐会、文化节这样的活动,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高大上项目,也因此能反映一个人的成功、获得他人的尊重。

 

而尤其现在有了微博微信之后,随便发一张图晒朋友圈,就倍儿有面子。

 

或许,我们在听音乐会、参加活动的时候,可以留意下自己是真的享受其中呢,还是只是为了 “朋友圈打卡” ,后者极有可能降低当下的愉悦体验。


            

-写在最后-


一到年底,很多人在看到支付宝年度账单时大吃一惊:我都不知道我这么有钱!翻翻购物记录,原来我们在不经意间花了很多“冤枉”钱,整理房间时也经常翻出很多买来就闲置的东西。


也许在拥有的那一刻是快乐的,却发现实际上没什么用处,这就是在物质性消费上浪费太多,或许用在体验性消费上能收获更多幸福呢~

 

希望大家都能理性购物,并找到有用又让自己开心的 “买买买” 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END-


References / 参考的文献资料:
[1] Kumar, A., Killingsworth, M. A., & Gilovich, T. (2020). Spending on doing promotes more moment-to-moment happiness than spending on hav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88, 103971.
[2] Dai, H., Chan, C., & Mogilner, C. (2019). People rely less on consumer reviews for experiential than material purchases. Available at SSRN 2493536.
[3] Bronner, F., & de Hoog, R. (2019). Comparing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cross different experiential products: Culture and lei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 61(4), 430-446.

© 版权所有:壹心理。如需转载,请在微信搜索关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心理0时差(微信 ID:PsyTime)」,后台回复 转载 二字,按要求申请授权,谢谢。

排版:小鲸鱼 soon


赞赏
举报
凯之家

很有意思的文章 个人补充一点:体验性消费享受的持续性大多是不如物质性的,像杯盘控的人花一百块买些漂亮杯子盘子比下馆子吃一顿要持久很多时间,像买房的享受相对没房的要持续很久……

2020-04-19 · 回复
满园芬芳

这个主题好有意思

2020-04-19 · 回复
我的记忆里还有你温柔善良的身影

2020-04-1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