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服务近10年加速变迁,背后的增长引擎是什么?

data.name
李可

互动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10年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会有多大变化?

 

10年前,你无法隔着屏幕召唤正在你附近驶过的快车;你无法在凌晨1点手滑屏幕美食到手;你无法扔掉钱包就带着手机出门……

 

如今,这一切正唾手可得,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什么要素起到根本性影响?

 

答案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迫使各行业发生深刻智能化改造。

 

心理服务行业也不例外,虽然它的变化跟其它行业相比,依然缓慢,但10年却发生了突破性改变。

 

这10年里,心理服务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除此之外,有哪些要素是一直不变的?未来心理服务还有哪些可能性?

 

首先,我们看一组数据。

 

截止2020年,提供心理服务的公司超过47万家,而成立年限超过10年的公司在10万多。这意味着在这10年间,增长接近4.7倍。

 

据壹心理发布的《2019中国心理咨询行业人群洞察报告》,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人数逐年增长,2019年同比增长甚至达到54%。其中,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人,80%选择线上咨询的方式。

 

这些数据透露出什么信号?

 

很重要的一点是,心理咨询服务逐渐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随着心理咨询服务的普及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选择心理咨询的人数会稳步增长,但增长数据并没有眼前一亮,还没出现爆发式增长。

 

相比10年前可以忽略不计的缓慢增长,当前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进入了相对快速发展阶段。


当然,今天我们不仅仅是要探讨心理咨询服务近10年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我们想找到背后有哪些要素发生变化带来的发展,以及后续是否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今天,我将从心理服务的供给侧、需求侧、连接侧三个角度拆解近10年心理服务行业发展状况。

 


心理服务1.0:

荒蛮阶段的无序生长


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小作坊式运作,提供心理服务的供给侧,主要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大多属于个体工商户,机构规模较小,提供的服务主要为线下课程、线下心理咨询。

 

然而,绝大多数心理机构情怀满满地创办了工作室后,却发现低估线下心理咨询业务的难度,撑了一两年后实在撑不下去,干脆转型甚至关闭离场。


这个阶段的幸存者,鲜有是专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因为他们找到了很好的市场突破口,在大众缺乏对心理服务认知的情况下,把服务人群聚焦在专业人群,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成长培训。


因此,心理咨询师考证与心理咨询师技能培训,养活了一批培训公司。

 

有意思的是,一些有心理咨询需求的人,也成为培训对象,这就有了行业吊诡现象,“活生生的把来访者培养成心理咨询师”。


从需求侧看,谁是真正的心理服务对象?


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心理学爱好者,这就是为什么说心理学爱好者推动着心理服务行业发展。


心理学爱好者最大的需求是个人成长以及想学心理学,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受培训,顺便考心理咨询师证书,一举两得。

 

在心理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之间,他们如何连接实现供需平衡?


无疑,帮助两者建立连接的是媒体,当时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电台、报纸、杂志、贴墙广告,通过豆腐块的位置搜索信息,然后进行电话咨询,整个过程显得诡异羞耻。


限于媒体传播效率的有限性,大众获取心理资讯的方式单一,也阻碍了心理服务在更广泛群体科普传播。

 

心理服务1.0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供给侧提供的服务单一,需求侧人群小众,连接侧效率过低。如果心理服务行业沿着惯性继续发展,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到来?所幸的是,限制行业发展的某个要素开始动手了。


心理服务2.0:

互联网技术重塑行业


一个行业要发生10倍速增长,背后一定是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变化可能来自:市场环境、政策、人群、技术……


当我们把视野回放到2010年前后,我们正在经历新一轮,以3G、4G技术为通信基础的移动互联网大浪潮。


连接侧率先发生变革,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社交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率,引发一波长达10多年的新媒体红利期,而且新媒体持续在发挥价值。

 

这对心理服务行业带来多大影响呢?毫无疑问,这种影响是颠覆性的。


心理资讯传播从单一中心化通道,转变为多极去中心化通道,当传播渠道量达到一定阈值,心理资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将成倍放大,这对行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是,心理服务的普及率将急速暴涨。


更为重要的是,当你拥有新媒体能力后,也就拥有了连接服务与用户的能力,大大减少了营销成本。

 

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互联网化。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重塑了心理服务的方式,把原来的服务提供方、用户需求方、媒体连接,从分离状态走向整合。


所谓互联网化,本质上是连接效率的最大化。其中,以壹心理、简单心理等心理服务平台的陆续成立为标志,心理服务行业开启了互联网化,通过这类平台,第一次把心理服务的三方要素连接在一起。

 

心理服务平台成为连接器,能否扩大双边市场容量,通过平台撮合供需平衡,成为平台最重要的目标。


因此,对于平台来说,一方面要做的事是最大化吸引心理服务提供方,比如:吸引心理咨询师、心理机构、心理导师等资源入驻平台,并持续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向更大众人群普及心理服务,从而让普通大众转化为平台用户。当双边市场规模足够大时,平台才能体现更大价值。

 

移动互联网对心理服务行业的重塑,不仅仅是三方要素连接效率最大化,而是从根本上拓展了原来心理服务的边界。

 

基于移动互联网特性,心理服务的边界有了更大想象空间。在此之前,你无法想象通过手机获取心理资讯,上网课,预约咨询师,但这一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变成现实。


因此,心理服务已不再局限在传统的线下课、线下咨询,而是延伸出线上课程、知识付费、线上咨询、线上倾诉、线上心理测评、OMO线上线下融合等新的服务形态。

 

如今,当我们谈论心理服务时,可以划分为传统线下心理服务、新兴线上网络心理服务。由于网络的独特优势,心理服务第一次突破了地域、时间限制,改变了付费交易与体验服务的分离。

 

例如,如果你要参加传统的线下课程,通常流程如下:

了解课程信息 → 付费购课 → 预定上课时间 → 等待开课 → 前往课室 → 开始学习 → 课程结束 → 返回

 

整个课程学习周期特别长,环环相扣,稍有不慎都会错过课程,作为用户,学习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课程费用成本太大。

 

然而,线上心理课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方式,它的流程简化且便利性十足:

了解课程信息 → 付费购课→ 开始学习 → 课程结束 

 

以上只是体验上的差异,而线上网络课程对线下课最大的突破在于,实现了规模化上课效应,学员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小,这意味着线上课程可以成倍降低课程成本,为用户提供更低价格的课程。

 

当线上心理服务用降维方式对线下带来冲击时,线下服务失去抵抗能力了吗?一定不是的,线下会面临升级改造和融合,但今天暂时不在这里探讨这个问题。

 

虽然心理服务2.0的供给侧、需求侧、连接侧都有了显著发展。


但当前心理服务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渗透率不足,如果未来有新的方式,或者新的环境变化,让心理服务在一二线城市普及率更高,并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心理服务将面临飞跃性发展,一旦发生规模性需求,如何更高效、更有效、更低价满足超大规模人群的心理服务,这将会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心理服务3.0:

数据化提高规模化服务效率


前两个阶段,都是基于过去和现在所做的分析,而心理服务3.0是基于未来的思考。虽然当前心理服务还处于第二阶段,而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面向未来10-15年,面向新技术、新环境,心理服务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探讨心理服务3.0时,一定是基于特定背景或前提条件的预测,它不一定准确,或者很大概率来说,是完全错误的,但提前思考有利于我们判断行业将面临什么挑战和机会。

 

当心理服务渗透率达到4亿城市人口的30%后,心理服务行业将面临如何解决大规模用户需求问题。需求侧需求100倍速扩张,如何实现供需平衡,这会反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变革。

 

当心理服务请求超过1亿人,背后潜在的现实是,用户心理服务需求存在 3 方面特性:多样、轻重、缓急。

 

如何鉴别用户需求,并提供性价比高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心理服务效率,成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数据化。

 

数据化已经在个性化资讯、电商、生活服务等多领域验证有效的方式,在心理服务领域也不例外。在未来10-15年,谁拥有获取中国人心理健康数据能力,谁将获得核心竞争力。

 

数据化会为心理服务带来什么机会呢?

 

我们先看一个场景:


当你情绪低落,浏览了一篇情绪的文章,系统会温馨提醒你,心情不好时,可以做个测试。同时,给你推荐擅长情绪问题的咨询师。当与「情绪」有关的服务,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呈现在你面前时,你的需求很容易被唤醒。这就跟你在淘宝上逛街,系统会自动收集你的偏好,分析你潜在需求,并基于需求为你定制商品信息流。

 

数据化本质上是以更细的颗粒度,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发现需求新动向,并把数据反馈给服务提供方,提前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如果我们发现最近关注抑郁的人特别多,反向推动供给方调整服务内容,从多形态提供抑郁类服务。

 

数据化对心理行业产生的变化还有很多,比如:咨客精准匹配、心理健康人群智能诊断等等。


待完成的心理服务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判断,心理行业的发展落后电商行业二十年。如今的心理行业正如2000年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用户规模少,最初的用户是很小众的极客,但这批极客却成为引领互联网流行起来的超级传播者。


当前心理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相似,用户主要是心理学爱好者,他们是最先觉醒的人,他们会不会成为心理学流行起来的超级传播者?

 

前面的讨论,我提到心理行业的现状是渗透率太低。假如要让1亿人认知心理服务,我们可以做什么?是不是还有10倍速的方式让心理服务普及率倍速增长?

 

电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买卖双方连接、供应链体系、物流体系、金融信用体系,发展成为完整的电商服务生态系统。


如果心理服务行业要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还有哪些环节有待完善?政策推动?保险完善?

 

目前的心理服务产品是否真正的符合用户需求?是否还有更合适的服务方式?心理服务形态是否还有更多可能性?

 

颠覆你的一定不是对手,很有可能来自跟你行业毫无相关的领域,心理服务是否有可能被其它行业替代?

 

心理服务未完成,等待我们去探索、去解答。

 

站在2020,全人类正经受全球大流行病考验,今年注定成为未来10-20年分水岭。


2020年,是下一个10年的开端,是5G商用元年,是全球疫情后的重启,我们正在重塑生活方式和习惯,健康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影响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国家政策推动、大众心理健康意识觉醒、新技术重塑三驾马车拉动,心理行业发展速度在加快,市场规模在扩大,服务在完善。

 

最后,再次强调,我说的是错的。



题图:站酷海诺
文:李可(微信ID:zhiyumao,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 猴面包树
  • xinli_2656
  • 出门穿的三青四绿,关起门来吃泡饭
  • 曹洪雯
4人打赏了作者
举报
匿名

意识的增强

2020-04-19 · 回复
晓菡

2020-04-18 · 回复
愉悦

学习

2020-04-18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