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借助心理咨询去改变的这件事情上,我是否准备好了?

data.name
胡少锴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To 来访者:


有五个方面能够显示出来访者处于低“准备状态”。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使咨询无法进行,但是它们的存在或缺失延长或缩短咨询的开始阶段。


1.尚未决定是否希望有所改变:我希望自己与伴侣的关系有所改变,但是如果它会带来太多烦恼的话,那就算了。


2.普遍缺乏对他人的信任:人们都说它们想帮我,但实际上它们想帮的是他们自己。


3.不愿意在生活中对自己负责:这不关我的事——是经济萧条迫使我做这些事的。


4.不愿意在咨询中负责:对我进行咨询师你的工作——现在就开始吧!


5.不愿意承认或探索情感:是的,我对此感到很伤心,但是总关心消极情感对任何人都毫无好处。


在借助心理咨询去改变的这件事情上,我是否准备好了?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上面五个方面寻找回答。


有一些回答从咨询还未开始前你就知道,比如说,“我来咨询并不是想太多说我的事情,我想咨询师你能够给到我一些专业的建议帮助我解决问题。”


也有一些回答你需要开始了咨询,你才会知道,比如说在咨询中,对于咨询师这个人的信任感,与他交流时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在咨询工作中自己的状态,我是更愿意在咨询师的陪伴下更多地去谈谈自己的感受呢,还是即使有了咨询师在身边,我依然感觉到谈感受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说起来,咨询一旦开始了,了解自己就像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样,不是说停就能立即停下来的,正如说不要想猫,或许你头脑里就浮现了猫。


人也好,猫也好,当我们对此有了想象,就会有认识的延伸。


比如说,提起猫,我能想起的是小时候家里养的白猫,以及它最后瘸着腿回到我们家,最后不知道在哪里死掉了的回忆。这个回忆里,白猫是事实,瘸着腿是事实,在哪里被打了,甚至指向性地说一定是隔壁邻居打了这只猫,这个没有去求证的叙事和想象,就成了我们家跟领居家永远的芥蒂。


也许,同时留下来的还有这样的认识:外面的世界是危险的,白猫是脆弱的,邻居是可怕的,诸如此类。


如果这是小时候我对世界的认识的话,那么,长大这件事情,就是去求证的过程,世界危险吗?好像也不是;猫脆弱吗?凶起来也可以把我一只手都抓出血;邻居可怕吗?看着那些跟我一样小小的孩子慢慢长大到成为我陌生的样子,那些大大的的大人慢慢变老,容貌变得沧桑,好像我感觉到他们变得更能够靠近了。


你看,只是说起猫而言,话题就说远了。



To 咨询师:


这个问题换个角度,就变成了——在提供心理咨询去促进来访者改变的事情上,我是否准备好了?


以人为中心疗法提供了两个普遍法则:


一是咨询过程永远也不能匆忙仓促;


二是自始至终心理咨询师的责任都是始终如一地提供核心条件,并在关系中保持权力的平等。


这里的核心条件,讲的就是以人为中心所理解的”共情、接纳、真诚一致和无条件积极关注“。


对于准备咨询这件事情上,我想你也有过不少的体会吧。比如说有的同行会在咨询开始前烧一炷香,念一声阿弥陀佛;有的同行会打个坐,调整自己身心的状态;


有的咨询师也可能会去散散步,好像我所知道的这些同行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在让自己回归到一个人的身心感受当中。


还是挺少见咨询师前一刻在嘻嘻哈哈、唠嗑村里的秋香、八卦隔壁的老王,在这样的准备中去开始咨询的。


最近我也在看自己是如何从日常过渡到咨询中的状态的,对于在家做咨询的咨询师,有个固定的地方,或许也会无形中给到自己内心安定感。


多数同行会选择在书房做咨询,也有的同行宁愿在咨询室里做完咨询再回家,多多少少,都是在做类似的准备吧。


好,我的准备做完了,我要咨询去了。


各位,下次再见咯~


原创:胡少锴
责任编辑:一只梨
赞赏
举报
匿名

直击心灵的好文

2020-05-02 · 回复
匿名

Orz

2020-04-04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