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身为心理学爱好者,如何调节自身情绪?

data.name
人生答疑...

优质答主/分馆馆长/朗读者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我是一位大二男生,也是心理学爱好者,在壹心理平台上经常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但当我自己遇到情绪上的问题,却难以运用这些知识去自我调节。举几个例子:
1.我经常和别人说要自信一点,但当我和一个网友语音聊天时,却不可抑制地自卑,担心她不喜欢我的声音,担心我说错什么话让我在她心里形象崩塌,担心她像网上其他人一样发现我的一些缺点就逃之夭夭……
2.我经常和别人分享面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但当我自己面对考研的压力的时候,却是心乱如麻,焦躁万分,生活被负能量充斥
3.我经常告诉一些厌世的人,要学会接受这个世界不完美的一面,但当我自己看到一些事情,比如不同性别遭受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我自己却会产生很多复杂的,悲观的,烦躁的情绪。
我真的不懂培养自信、缓解压力、理性看待社会的方法吗?当然不是。但知道很多大道理未必就能过得好这一生。所以我很迷茫,该怎么不仅让别人,也让自己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些心理学知识呢?


张仁军:一个普通的心理工作者。

ta的主页


给楼主一个拥抱!楼主能够在平台上帮助别人解决困扰,这很不容易,为楼主的这种助人的行为点赞!? ? ?

楼主的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道理每个人都懂,却未必每个人都可以用在自己的身上”,就像楼主可以分享给别人如何减压调整自己的认知和心态,而临到自己的身上的时候,这些方式却并没有起到相同的作用,那么这也就在间接的反映出一个问题,楼主的潜意识拒绝理解接纳这些方式,而拒绝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这些方式可以让潜意识自我“失去”这些焦虑不安和痛苦带来的踏实安心,也就是说楼主的内心自我是需要这些焦虑不安和痛苦来满足自我的需求的

以前学习心理咨询课程的时候,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助人自助”,在自己帮助别人解决困扰的时候,同时也是在深入认识了解自己,帮助自我获得成长的一个过程。楼主的这些情况以前我也遇到过,我也曾经跟别人分享如何释放减轻自己的压力,如何跟身边的人交流沟通,可到了自己的身上这些释放减压的方式就起不到同样的作用,也无法和别人轻松愉快的交流相处,也会有很多的争执。慢慢的我也尝试着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在通过这些争执愤怒的情绪在表达什么,看清楚了这样的自己,刚开始觉得很难理解接纳,还是会有一些难受,慢慢的当自己越来越接纳的时候反倒感觉到越来越轻松自然自在,自己也不再和身边的人争执,也不再有愤怒焦虑的情绪出现了。

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是接纳理解自己的这些情绪,要知道这些情绪都是通过自己的身心和外界接触产生的,那么也就是自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自我看待对待自己和外界的思维方式在起着重要的作用。接纳这些情绪是自我的一部分,相当于是在接纳自己的手指脚趾长短不一一样,允许它们以这样的形态方式存在,允许它们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自由自在的飞翔,也就是自己在满足自我的需求,同时也是建立对自我的信任理解接纳认可支持,自我得到了满足,力量自然就会变的强大,再面对外界刺激时,也就比较轻松自在自然了。 


鳗鱼丝: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ta的主页


题主很棒,既自助又助人,然而自己在生活中仍然遇到了困难,所以感到有些迷茫。

其实这很正常,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和烦恼,即使是心理咨询师,也是血肉之躯,不是程序设计出来的机器人,生活中也有不顺心的地方,也会有压力很大的时候,他们只是比普通人了解更多如何去调节心理的方法,不代表他们完全不会受这些情绪的影响。

所以即使已经成为了咨询师,在从业期间也会接受心理督导。除了促进咨询师个人成长,提升业务水平的作用之外,也评估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状况,帮助其心理恢复一个健康的状态,并及时地调整咨询策略,类似于心理治疗

所以你即使学习到了一些心理技巧可以帮助别人了,你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并且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往往能一眼看出问题,但是到了我们自己身上,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还是让我们难以招架。

但是我相信,学习过总比一点都不了解要好。像你现在起码能清晰地说出自己的问题,有着很深的自我觉察,我觉得这就是你学习心理学非常棒的一个例子。

你知道自己要自信,但是自信并非一天就能建立起来,可能遇到难题的时候你又习惯性的退缩,这是你建立的习惯,而习惯需要长时间一点一滴去攻破,所以,塑造性格并非一日之功。但是你知道自己要自信,就会去了解建立自信的方法,慢慢地去尝试,就会有成功的希望。同时不要给自己压力,多往一些好的地方去想,比如你上一次自信的状态是什么时候,记住那个样子和方法,也是在给自己建立自信啊。

考研压力就像上面所说的,每个人都会觉得有压力的,除非你一点都不在乎你的目标,但是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从中你可以了解你很重视你的考研,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说明你会尽自己的能力去拼搏,既然尽力了,就把最终的结果交给老天吧,不愧于心就可以。

学会接受世界的不完美是因为世界仍然有完美的一面,我们要为了这完美的一面努力生存下去。谁紧紧盯着不好一面都会烦躁不安的,这时候就需要你转移注意力去看向好的方面,世界纵然有很多不公正,但是仍然有好的一面,你也有爱你的家人,有助人的事业,自己的爱好等等,多想想生活中值得感恩的小事,或许有助于你打开心情。

总之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就是不断奋斗,学习的过程,没有人说掌握哪一门技能之后我就一劳永逸了,即使是咨询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磨练自己的身心,我曾经问过一个咨询师,我什么时候能够完全不被不良情绪影响,她微笑着说,就连她自己也还在不断地和自己的消极情绪做斗争呢。 


夏墨竹:自体心理学取向咨询师。

ta的主页


题主你好。
看到你的困惑,比如你会鼓励别人要自信一点,好像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去做并做到,这样自卑的问题就解决了对吗?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好像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只要理性克制,我们就能远离痛苦,获得幸福。
真能这样就好了。
而事实上,这种自以为在控制情绪的方法,恰恰是问题本身。
情绪只是信号,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情绪的出现,本是源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比如自卑,大都源于幼年时期抚养者对于自己的回应不足甚至否定。幼年的自己为了保护自己,把这种对于被回应、欣赏的需要压抑入潜意识,用羞耻的锁锁起来。
当你成年以后,需要展现自己的场合,你感受到自卑,其实是为了防御自己再次不被回应、甚至被否定,让自己再次陷入创伤中。
所以认识情绪的出处并且从源头理解、接纳它,才能与情绪为友,真正地疗愈自己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自卑情绪出现的时候,你命令自己"要自信一些",不仅没有奏效,反而让自己更加自责的原因。
你能够试图通过学习心理学去帮助自己、帮助他人,真的很棒。虽然目前似乎走了一些弯路,不过不要沮丧,这些弯路我也曾经走过。
直到我开始系统学习自体心理学,理解了人有哪些心理需求,自信是怎样形成的,三极自体是怎样运作起来的……我才逐渐拨云见日,清晰起来。
教你一个建立内心安全岛的方法吧。
在心里想象自己的内心小孩,他是什么样子、什么表情、什么感受,然后想象现在的自己穿越回去,温柔地安慰他、抱抱他。多次重复这个练习。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及时重复这个想象。
这有助于你增加对自己的接纳,学会疼惜自己
如果你想要自学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给你推荐几本书吧。
《自身心理学:科赫特研究》、《汉斯柯赫与自体心理学》《自体的分析》、《自体的重建》、《精神分析治愈之道》。
部分书我有电子版,你需要的话可以私信我。
祝好! 


目夕花花:多向往,多漫长。

ta的主页


你好呀,我也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也许我们曾在同一个帖子底下写下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作为一个答主,我有这样的体会,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方法介绍给别人和表达自认为理性的见解时,当然是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困惑,但结果如何,很大可能取决于他们用什么情绪和态度来看待回应者的观点。久而久之,自己会产生一个认识:做到尽力理性客观以后,相信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不要追求绝对化的效果。这样可以避免自己产生过多的挫伤情绪,让自己可以对鼓励帮助别人始终持有简单的初心和持续的能量。

这和你现在遇到的困惑是一样的,在答题过程中,总要梳理别人的问题,从而在脑海中整理自己的逻辑,慢慢明白各种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从这个过程中我们明白很多道理,也知道如何去做,但即使是尖端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让自己成为“铜墙铁壁”之身,因为没有人能将自己所有的弱点抹杀,他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自卑,各种各样的忧虑,也会为不公平感到愤怒等。

你担心别人像网上的其他人一样发现你的缺点就逃之夭夭,使你觉得你不好的一面让她远离你。在这种情境下,何不将对方的择友的标准过于苛刻决定了他的离开呢?同时,也说明由于彼此期待不同,审视不同,你们不会成为朋友

在备考中感到焦虑,为性别平等不好的一面悲观烦躁,这些都让你感到迷茫。你想过吗?你描述中的客观情况也许是偶然,也许是普遍,我们的无时不刻不存在一个随机变化的状态中,不管是周围的轻视或夸赞,他人的性别立场不公正,还是成绩的好坏都难以有一个标准概括,如果执着于一个标准就会让自己处在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中

你的表现让我回想自己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是有种种顾虑的,为周围发生的事情脱离自己的审视感到苦恼不安,但最终也发现大多数的个体总是在各种碰撞和遭遇后才获得成长,能量的规律告诉我们追求一蹴而就的结果会很累。所以,虽然很慢,也不要停止脚步。

推荐两部电影给你:《绿皮书》和《为家而战》。 


慧娟~畅心咨询师:人本主义内核,整合后现代与认知行为。常常陪伴,有时安慰,更多理解

ta的主页


感谢题主邀请。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生而为人,必然会有各样的的状态,各样的问题。学习心理学,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并且在一生的日子却和解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的冲突,并非一蹴而就的。客观来说,心理咨询从业者,有一个潜在的要求,是需要自我先疗愈与整合的。也就是说,Ta本身,是需要有面对自己的的创伤,修复,整合,超越的能力。这个不是一朝一夕的。

         我最初在我的老师那里实习的时候,老师问我打算花多少时间来完成心理咨询师的从业。我的回答:”*年。我的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十年”起。现在,我发现,老师说的是对的。

     你现在,至多是在学习的路上,何必要求自己没有一点点问题呢?

      看看心理大师们,哪一个,不是带着一点点“创伤”成为大师的。

         你自己也说是“心理学爱好者”,那,问问自己,你为何为平台做回复问题呢?遇到了问题你都是怎么处理的?
     你举的例子:   
        1.我经常和别人说要自信一点,但当我和一个网友语音聊天时,却不可抑制地自卑,担心她不喜欢我的声音,担心我说错什么话让我在她心里形象崩塌,担心她像网上其他人一样发现我的一些缺点就逃之夭夭……
        

        你在营造自我形象,并且有自卑的“自我”。你期待Ta人的评价。恐惧自己“说错话”


       2.我经常和别人分享面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但当我自己面对考研的压力的时候,却是心乱如麻,焦躁万分,生活被负能量充斥

       适当焦虑,是给我们有益处的,所以,不需要消除“焦虑”。而你分享了方法,自己有没有实践它们呢?

 
    3.我经常告诉一些厌世的人,要学会接受这个世界不完美的一面,但当我自己看到一些事情,比如不同性别遭受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我自己却会产生很多复杂的,悲观的,烦躁的情绪。

          告诉他人,这是“知”属于“知识的层面”而自己能面对了(你是要求自己没有情绪?还是可以与情绪共处?),这是“道”,属于“体验的层面”。

我真的不懂培养自信、缓解压力、理性看待社会的方法吗?当然不是。但知道很多大道理未必就能过得好这一生。所以我很迷茫,该怎么不仅让别人,也让自己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些心理学知识呢?

 

你必须先从自己做起,而不是去要求改变他人。在人们寻求帮助的时候去帮助Ta。而不是你认为Ta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Ta(心理学有解释这种现象,对吧。也有这方面的咨询技术与理论。)


   SO,任重道远,每一次首先是帮助自己的机会,其次再是帮助Ta人的热心



赞赏
举报
匿名

说的没错

2020-03-31 · 回复
匿名

受益匪浅啦!

2020-03-23 · 回复
匿名

感觉应该分享给身边的人都看看

2020-03-22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