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2分钟视频引人深思:我总是对的,你总是错的?

data.name
壹心理翻...

认证作家/鲸鱼社工
文:0时差科学团
首发 | 心理0时差(壹心理旗下公众号,微信 ID:PsyTime)


- 01 -


故事发生在一条拥挤的街道。


由于堵车,一对情侣寸步难行,但他们并没有闲下来。


男:“为什么你就不能承认有的时候我是对的呢?”

女:“但你是错的啊,我才是对的。”



这样的争吵在大街上随处可见,闺蜜之间、车主与警察之间……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因为一些事情,争论不休。



随着矛盾不断升级,争吵带来的破坏性也越来越大。这不,中年妇女被几个孩子挑衅后,怒火中烧,随手便把窗户砸坏,转身下楼找他们算账。



一位中年男人本来静静地看电视,但楼下传来的噪音让他忍无可忍,电视里的人也争吵不断,这时传来了门铃声,得知是推销后,他用力甩门,差点没毁掉整栋房子。



到处都是争吵,争吵,争吵,吵得天塌地陷……



突然,只听天空巨响,所有人都瞬间安静了下来。原来,是两位 “超级英雄” 在不死不休地争斗。



一片混乱中,演员娜塔莎·雷昂走了过来,对两位 “超级英雄” 说:“Oh Man!这就是你们拯救世界的方式吗?”



雷昂继续语重心长地说,“每个人都会执着于自己才是那个正确的一方,但或许你可以先问问自己,如果我是错的那一方呢?


这么做会发生什么呢?

你可能会感觉好很多。


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这么做,我们将会打破共情偏差(Empathy Gap)。


- 02 -

当斥责声变少时,你会听到更多


上面的动图,是来自可口可乐的最新视频广告《Open》。


在广告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Everything's better when we're open” —— 当我们保持开放的态度,一切都会变得更好。(视频详见文末)



说实话,当看到这则广告时,大叔真的特别佩服导演的脑洞。广告无疑是为了宣传,但这则广告在宣传的基础上,试图想要解决我们日常生活都会遇到的问题:共情偏差(Empathy Gap)。


简单来说,共情偏差是指我们从自身的角度,很难理解他人的想法与感受。


例如,当你和同事一起出去吃饭时,有人不小心把饮料泼到了 ta 的身上,ta 当场大发雷霆。你可能会想,“多大点事儿,我永远都不会这样做!”


然而,当你处在那种情境中时,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行为与 ta 几乎没什么差别。而同事之所以发火,也许 ta 刚刚失恋了,也许 ta 最近遇到了财务问题,也许是那件衬衫对 ta 来说很有纪念意义。


不管怎样,在很多时候,我们确实都难以理解他人的做法和感受,进而产生误会,甚至出现争吵。在人际关系中,这样的争吵不会解决问题,只会带来伤害。


这个时候,要想弥双方的共情偏差,最重要的便是少说多听。


神奇的是,来自欧洲的最新研究显示,63% 的人认为倾听他人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幸福融洽,但只有 31% 的人认为人们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1]


而且,25% 的年轻人(16-24 岁)表示,如果自己的问题更糟,那么他们不会倾听别人的任何问题。就像上面那位中年男人,当自己很烦躁时,根本没耐心仔细聆听一下他人的问题,就直接甩手关门,将人拒之门外。


下面的几张宣传图画,或许更能够让你直观地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偏差,以及如何在偏差之间建立桥梁。



在第一幅图中,左半侧的两个人一人拿着一个大喇叭,互相喊叫,谁也不听谁的。但换到右半侧时,他们分别把大喇叭放在自己的耳朵上,来倾听他人 —— “We hear more when we shout less”,当斥责、喊叫变少时,我们能够听到更多。


图片来源:@Wieden+Kennedy


接下来是两棵仙人掌形状的人,每个人身上都长满了刺,吵架、冷战…… 谁也不服谁。但慢慢地,其中一个人褪去了一身的刺,另外一个人很惊讶,但也照做了 —— “Anything is possible with an open mind……”,当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时,任何事情都有了新的可能。更加重要的是,开放的心态也能够 “传染”。


图片来源:@Wieden+Kennedy

最后,两个人貌似对同一件事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一个人持肯定态度 “Yes!”,而另外一个人则持否定的看法 “NO!” 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件事可以是 “Maybe” —— 不是绝对的肯定,也不是绝对的否定,而是一种较为开放状态的 “可能” 。


图片来源:@Wieden+Kennedy

放下争吵埋怨,倾听对方无疑很重要。


然而,你真的懂得什么是倾听吗?


共情里面的倾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 03 -

共情,最重要的是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共情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情绪共情(Emotional Empathy),另一种则是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2]


情绪共情是一种自发的感受,看到他人哭泣,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难过,看到他人受到伤害,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痛苦。


而关于认知共情,其核心是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即站在别人的角度,对他的情绪感受进行推理、揣测,理解他为什么这么伤心、这么痛苦。


认知共情往往并不容易,但却异常重要。


普通的听可能只是最后告诉对方,“我看到了你的痛苦”。但这种是有距离的看到,一个人在井底,一个人在井口。


相反,共情里的倾听,则是 “我感受到了你的痛苦,并可能会理解你为什么这么痛苦” —— 在井口的那个人没有从上往下看,而是也走进了井口里面。


因此,共情式倾听的实质,是尽可能排除自己的经验,如知识、价值观、人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因素的干扰,用一颗 “空” 心,以关切体察的态度去接触对方的内心世界。[3]


下面是大叔整理的一些关于倾听的准则和小方法,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4]


1. 避免判断评价


实际上,不用说别人,就连我们自己,在很多情况下都很难理解自己的行为,例如早上起床后突然很愤怒,饥饿的时候与人聊天火气很大…… 


所以,当他人的做法对我们来说很难理解时,尽可能尝试少一些评判,多一些宽恕。宽恕(Forgiveness)是心理健康和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一直被忽视。宽恕可以告诉我们,不完美是可以的,成为错误的一方也是可以的。


最重要的是,当你可以宽恕别人的错误时,你也同样会宽恕自己的错误。


更进一步地,你也会越来越能够大声质问自己,“如果是我错了呢? 这样做,无疑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因此,避免判断评价是倾听最重要的一步。但有趣的是,倾听并非意味着完全不说话,有些话会更加有利于我们倾听。



2. 直接开放式的问题


虽然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感受对方的情绪,但是这并不一定是准确的。


因此,光听是不行的,必要时可以直截了当地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 “你为什么这么生气?”,“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不仅仅是理解生气的原因,也是理解他此刻的情绪感受。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 Arthur Ciaramicoli 在《共情的力量》这本书中写道:[5]


在你问开放式的问题时,传达出的,是你想从对方那里了解事实并沟通,而且真心对他的看法感兴趣,让对方带着你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这种方法可以让你放慢脚步,不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匆忙做出并不一定准确的评判。


3. 肢体语言或许是最后的绝招


在很多时候,人们的肢体语言,要比他们亲口说的话更真实。


因此,要想真正进入一个人的内心,我们必须密切关注 ta 的身体在说什么。


如果有人感到不安、愤怒或沮丧,你可能会根据他们发出的许多非言语信号来感受到。但前提是,你要大概了解对方处于不同情绪状态时的肢体语言差异,因为人与人之间各不相同,有的人生气时可能全身颤抖,有的人则可能默默地用双臂拥抱自己……


所以,如果你知道要找什么征兆,你就能更准确地了解人们的心理状态。



以上,是我们在倾听别人时可以做的一些事情,但除此之外,我们同样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做出一点点改变,避免在不久的将来与人发生争吵。


首先,你可以进行想象练习。想象当你和某人沟通某件事时,可能会发生什么,双方会有怎样的情绪感受。对未来情景的想象具有很大的力量,因为想象将来能够改变现在的自己。


例如,当你想象气冲冲地跑过去和某人争论,可能只会让事情变得更遭时,你可以有机会及时调整沟通的方式方法。


其次,你也可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有研究表明,当我们没有满足一些身体上的需要时,例如饥饿、疲劳,甚至是性,都可能带来情绪方面的影响,可能变得烦躁、易怒。


因此,在和他人沟通前,我们可以尝试尽可能让自己的身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这样有利于我们以心平气和的方式,来和他人交流。


最后,与糟糕的情景设立边界。如果某些特定的情景总会让你做出类似于争吵这样糟糕的事情,例如和某些朋友在一起、去某些地方,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立边界,尽可能减少自己出现在这样情景中的次数。特别是,当你在某些情况下难以控制自己时,这一点特别重要。


有的时候,最好的做好就是避免陷入总是会出现麻烦的情景。


- 04 -


一项有趣的研究发现,当我们处于高兴的状态时,更难去共情他人的负面情绪。相反,这个时候却很能够理解别人为什么开心。[6]


同理,当我们心情不好时,也想不出为什么身边的人总是那么兴奋,甚至妄加揣测,“该不是在笑话我吧?” 最后,很可能导致彼此之间出现矛盾。


这些,都是共情偏差的典型表现。


实际上,共情有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严重缺乏同理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冷血”;一种则是过于富有同理心,却经常被人说成 敏感”


例如,拥有暗黑人格的人,一般被认为缺乏缺乏同理心。在他们眼里,会较为极端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并会经常会通过自己手里的权力,来控制剥削他人,而且完全不在乎他人的感受,甚至不把别人当作一个人看待。


相反,内心高度敏感的人富有很强的同理心,能够时刻注意到他人的情绪变化,进而很容易去安慰别人,彼此能够建立比较深厚的连接。


但同时,内心敏感的人会比较容易情绪化,哪怕仅仅是个简单的暖心公益广告都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而且,还会十分在乎他人的看法与评价,无论做什么,都要事先想很久,生怕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此,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可以尝试朝着 “中间” 靠一靠。



最后,大叔需要提醒你,共情确实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避免争吵,但当面对很多糟糕的事情时,例如现在疫情期间会发生很多让人愤怒、悲伤的事情,如果一直共情,很可能会出现共情衰竭(Empathy Burnout)。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能会觉得一些医生和警察比较 “冷血”,然而这背后的原因,是他们见过太多的悲欢离合,太多的人间丑恶。他们的共情能力已经有些衰竭了,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避免自己过于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


所以,要想让自己一直能有一颗同理心,就需要保持适当的共情,特别是对一些没有直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并非冷血,而是让同理心的温暖得以延续,进而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进行沟通交流。


最后的最后,你可以看一下这个宣传视频《Open》,亲自感受下争吵是多么可怕。


https://v.qq.com/x/page/l3069p16bwi.html(点击即可观看)


-END-


References / 大叔参考的文献资料:
[1] New campaign from Coca-Cola to tackle “empathy gap” in increasingly divided society. ShelfLife.[2] 黄翯青, & 苏彦捷. (2010). 共情中的认知调节和情绪分享过程及其关系 (Doctoral dissertation).[3] 江光荣. (2005).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高等敎育出版社.[4] Steven Handel. (2018). The Hot/Cold Empathy Gap: It’s Hard to Predict Behavior Until You’re In That Situation.[5] Ciaramicoli, A. P., & Ketcham, K. (2000). The Power of Empathy: A Practical Guide to Creating Intimacy, Self-Understanding and Lasting Love. Piatkus Books.[6] Devlin, H. C., Zaki, J., Ong, D. C., & Gruber, J. (2014). Not as good as you think? Trait positive emo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elf-reported empathy but decreased empathic performance. PloS one, 9(10).

© 版权所有:壹心理。如需转载,请在微信搜索关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心理0时差(微信 ID:PsyTime)」,后台回复 转载 二字,按要求申请授权,谢谢。

排版:小鲸鱼 八角亭


赞赏
举报
相关阅读
用户已注销

共情遇到pua怎么解

2021-03-15 · 回复
自由飞翔很健康是心

一个内在外界所影响的因素造成的想法和思路

2021-03-15 · 回复
十月妈妈

共情也分进阶和初级?

2020-03-17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