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我被打了,为摆脱家暴我用了17年

data.name
用户已注...

认证作家/精华答主


01


在司法局和社区工作中,我经常会接触家庭暴力的案件,每次听到父母毒打孩子的事情时,心里面都十分难受。这世上,有太多孩子遭遇了不公的待遇,有多少人想要摆脱,却无路可走。


去年年底,当我接到某个网络好友给我发来的消息时,说已经离家出走,在外面租了套房子自己住,哪怕远离父母,年纪还小只有17岁,也要这么做。


那一刻,我竟然感觉有些欣慰,这说明她为了摆脱父母的家暴,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我这个好友情况是这样的。


父亲好赌酗酒,终日无所事事,一直没有正经的工作做,每次回到家看到妻子和孩子不爽,就会拿他们出去。稍有言语上的冲突,就会各种打骂,拿椅子砸,拿鸡毛毯子抽,都会被打得浑身淤青。


她在微博上私信找我,跟我诉说这事,我都觉得难过。而且,当我看到一张张惨不忍睹的图片时,我都说不出什么话。



此时,任何安慰和倾诉都没有太大用处。


我对她说,你要不要报警?她说,我会的,而且也会考虑出去,再也不和父母在一起。


那时候,她只有16岁,正上高一。


一边上学、一边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奶茶店兼职,奶茶店老板听闻她的情况之后,于心不忍,答应了她兼职的请求,并且给予她一定酬劳,工作干得好,会有几百块钱的奖励。


这一年期间,她一直忍辱负重,平时以学习补课为由,去朋友家借宿,要是遇到父亲喝醉酒回家,那一天她就不回去,以免被父亲家庭暴力。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的学习成绩依然保持前列,同时也通过兼职打工存了点钱。


她的朋友,也就是她的死党,了解她情况以后,也很够义气,委托父母的朋友联系到了租房的地方,有个房子,每个月租金是800块钱,可以租来避难。


从此以后,她就再也不和父母一起住,父亲不在会回去看看,要是父亲回去,她就待在自己的出租屋内,躲在自己的房间内学习。


02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她对我说过一句话,为摆脱家暴,我用了17年,终于重现天日。


像她这样有勇气、敢于和父母对抗的孩子并不多。


据我了解,遭遇家庭暴力的孩子不少,工作中我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些很惨,被父母打断腿、胳膊住院的也很频繁。



曾经有个比较有名的心理学家,在上电视节目的时候说,关于原生家庭的困扰,作为孩子要懂得接纳,要去理解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不要怨恨父母,也不要把仇恨带入自己的内心,以免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然而,我不太认同他的说法。


我个人的观点是,遇到家庭暴力等事件时,作为孩子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被父母、亲情等因素所迷惑,毋须存在“父母是我的长辈,他们是爱我的,哪怕打我,我也得忍耐”这种看法。



父母犯下的罪过,不是孩子承担出气筒以及被伤害的借口。


有些时候,家庭暴力真的非常残暴,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抽耳光、打屁股的那种状态,而是真的往死里打,打出骨折以及出血的地步,甚至有出现生命危险的时刻。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是当这些事件一次又一次在眼前浮现时,你不得不重新审慎自己的想法。


接纳、理解这些做法纯粹“站着说话不腰疼”,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害了孩子。


03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第一次明确了家庭暴力的范围,特别指出家庭暴力不仅仅包括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损害身体健康的行为,还包括经常性辱骂等精神方面的损害。


同时,它也确定了寄养、同居关系,及家庭成员以外的共同生活成员,都属于反家庭暴力法保护的范围。



如果你身边的孩子或者家庭成员遭受了家庭暴力,向你求救或者咨询时,你应该告知她,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不仅仅是咨询、倾诉、调解能够做的事情了。


不是被害者的过错,还要提醒她收集留存证据,家暴已构成故意伤害等事由


一个人遭遇家暴,首先应当及时报警。暴力情节较轻,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告诫书有家暴的事实陈述和警告,若有违反可成为呈堂证供。


若当事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令也可以阻止施暴者继续施暴。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目前国内司法和执法实践领域,家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被视为家务事,处理起来会十分纠结。


然而我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和女性,能够了解2016反家庭暴力法出台重要意义,能够明白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从来都不是忍气吞声就能够解决的。


要是没有办法,那就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多向身边关心自己的人求助。


忍让没有结果,只有反抗,才是走出泥潭的途径。




赞赏
举报
10_1

我妈说她打我是合理的,我还手就是不孝。

2020-04-01 · 回复
姚向军-高精志愿规划

对待家暴,勇于说不

2020-03-19 · 回复
晓菡

2020-03-18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