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对上学说「不」,做家长的该如何回应

精选
data.name
高浩容

咨询达人/互动达人/认证作家

素兰是小区居委会的主力成员,她比谁都热心、勤快,垃圾分类政策刚出,她就给居民举办讲座,让大家很快学会垃圾分类的知识。也因此,素兰居住的小区,还因为垃圾分类成果丰硕,得到赞扬。


然而,就在素兰再次获得大家赞许之余,她却有一个莫大的烦恼。素兰的儿子宣宣是一位才思敏捷的孩子,是大家眼中的围棋神童。


当宣宣考上二中,二中校长和老师都对宣宣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给学校带来荣誉。


果然在宣宣加入后,二中围棋队战无不胜,一路挺进省区决赛。然而,宣宣在决赛的表现失常,让二中痛失冠军。


赛后,有些人对宣宣的表现颇有微词,还有些人认为老师对宣宣比其他学生好,有差别待遇,因此让宣宣「飘」了,导致决赛准备不足。


要说失望,宣宣对自己的表现何尝不是如此。他主动提出退队申请,对学校其他活动也失去兴趣。


如骨牌效应一般,宣宣学业一落千丈,和家人、朋友也变得疏远。大家都很担心,却不知该怎么劝他才好。



§01

对「学校」说不,

还是对「学习」说不?还是……


当父母对上学说不,家长往往会把孩子的状态视为「厌学」,然后开始苦恼该怎么让孩子不要讨厌上学。


一般而言,孩子厌学的理由很多,常见的理由是在校跟不上学习,进而因为学习挫折,影响学习意愿。


除了学业表现之外。其他厌学的孩子,他们都有一种相同的情况,就是在学校的时光变得不那么快乐了。只是有的孩子是因为学习压力,有的因为人际关系,有的孩子则是受到校外因素干扰。


总之,一个厌学的孩子,厌学可能只是症状,而不是问题的本质。


就像外伤发炎、感冒等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烧。发烧是症状。我们通过医疗手段退烧,不等于病就好了。


想要解开厌学烦恼,重点不仅是孩子遭遇了什么事,而是他对这件事的心态。其中最主要的心态,就是「失望」(disappointment)。


从心理学来说,失望是一种情绪,是一种自我「期望」或「希望」落空,或不如预期的结果。


以故事中的宣宣为例,他在决赛前,对自己的表现,以及比赛的结果有很高的期望,当期望落空,就会产生失望的反应。


换言之,对于那些原本对自己期望不高的同学,参加比赛就算输了,通常也不会太难过。要是赢了,反而会有意外惊喜的感觉。



§02

孩子对失败的归因,成长的绊脚石


失望一方面来自孩子期望落空后的感受。另一方面,来自孩子人际互动中的反应。


比如在厌学的个案中,孩子所厌的除了学习「活动」,学校、补习班等「场所」,往往更多的是对「人」的失望,包括对己。


原本以为支持自己的老师,竟然因为自己成绩不好,变了一张脸。这会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


这可能会让某些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老师「看见」,老师看重的是他们的表现,表现好就给个笑脸,表现不好就一脸怒容。


其实当孩子表现不好,往往他对自己失望、自责,这时他最需要的不是说教,更不是惩罚,而是情感上的支持。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宣宣,原本你因为自己围棋下的好,得到众人夸赞。结果一次比赛失利,那些前一秒还在夸赞你的人,下一秒竟对你百般批评,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只是别人取乐的工具呢?


如果今天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家庭里,孩子将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因为他的存在感被大人掌控了,并将之强迫性的和成绩、外在表现等等因素捆绑在一起。


所以失望的情绪,又牵涉到一个人的「存在感」。


存在感由两个重要的因素构成:「自尊」「自信


  • 高自尊的人,当一件事不如预期,他更容易把原因归在自己身上;


  • 低自尊的人,更容易把原因归咎于他人或其他外部原因。


  • 高自信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化解自己的问题;


  • 低自信的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开眼前的难题。


可以想见,天真的孩子原本都是高自尊,也是高自信的。就像我们问幼儿园的孩子:「你们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呀?」


有的孩子会说当宇航员,有的说要拿诺贝尔奖,随着年纪增长,处处受到外界打压,人的志愿就会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但当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过早低到尘埃,也就等于把他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以及活在当下的乐趣消磨殆尽。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与学习相关的打压,他自然会想方设法远离这些压力,好维护自己心理的健康。如果连这最后的防卫机制都被打碎,恐怕迎来的将是更令人遗憾的情况。



§03

跟孩子一起合理失望


面对厌学的孩子,他们大多把失望的原因归咎给自己,因为大人经常会对他们训斥:「你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失望虽然会带来负面情绪,但不全然是坏事。


最好的策略,就是从小帮助孩子培养存在感,帮助他们通过失望的考验,提升自尊与自信。


换言之,失望在于我们难免会遭遇挫折。学习也是如此,不可能每题都答对,老师说什么我们都马上听懂。


当孩子有了失望的心理,产生对问题的逃避。


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这么做:


第一、接纳失望是正常的情绪


如果失望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有失望的人,我们仅需「陪伴」他度过失望的情绪。同时,避免提出批评或意见,刺激更多情绪反应。


当你对孩子的表现失望,想想自己曾经让他人失望,特别是让自己失望的经验。


用同理心看待孩子的表现,先同理他的情绪,待他比较平静后,再和他分享自己应对挫败的经验,和他一起找答案,当他的伙伴,而不是只会指责的大人。


第二、就事论事,就人论人


我们可以重新检视期望和结果之间的落差,以及造成落差的原因。这些原因往往是复杂的,有些来自我们自身,有些来自他人,有些来自不可抗力的种种因素。


把事件和人厘清,可以避免过度的自我贬抑或卸责。


比如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说孩子「笨」,这就把问题从事件转移到对人的评价上。


要是孩子不信你的话还好,要是他原本低自尊又不太自信,他可能真的会觉得自己笨。结果以后遇到困难,他想自己既然这么笨,努力也没用。彻底放弃学习,家长更伤脑筋。


第三、把过去的事件视为「旧」事件,把改进都当做「新」事件


当我们调整期望,打算采用崭新的方法继续工作。


比方宣宣遭逢比赛失利,师长着眼于把这个当成学习的机会。那么之前的失败就属于旧事件,从中学习则成为新事件。


简单说,对孩子的表现少翻旧帐。人的表现都会有高低起伏,你翻孩子旧帐,如果不能给孩子带来新的体验,提供克服问题的新方法,对彼此又有什么帮助呢?


所以我们的努力不是弥补过去,而是创造未来。这可以避免携带过多上次失望造成的压力,用更积极的心态应对新的挑战。



文:高浩容  (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监事,著有《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等书。公众号:高浩容的小酒馆)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举报
歌来了

我们的努力不是弥补过去,而是创造未来。💕

2022-11-27 · 回复
匿名

找到隐藏在问题表象下的真正原因

2020-04-06 · 回复
10_1

谢谢你,可惜我的父母永远只会看“孩子厌学?多鼓励”然后一次又一次的“鼓励”我“你肯定可以考到第n名的”,又成为下一次的压力。

2020-04-01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