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咨询师才会让你“变好”?

data.name
高晓墉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心理咨询到底有什么用?更确切的说,心理咨询到底能带给来访者什么?


以下内容摘自1960年春天,罗杰斯在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一个座谈会上的演讲:


(对于有些人来说,对罗杰斯可能有点陌生,插入百度百科知识卡,如果你很熟悉罗杰斯,可以略过:)


卡尔-R-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来访者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罗杰斯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什么样的咨询师才会让你“变好”?


我希望用非常简洁的方式、用日常的语言介绍我们已经获得的这种知识。(注:以下是罗杰斯提出咨询有效果的三大条件)


01


咨询师的真实,真诚才能带来来访者的改变。


我们已经发现,如果心理治疗师能够真实地存在,在治疗关系中对当事人真诚以待,不带“掩饰”和面具,在当下开放地与他自身流动的情感和态度成为一体,那么他就可以促进当事人的变化。


我们新造了真诚透明”( congruence)这个术语来试图描述这个条件。我的意思是,治疗师能够开放地体验他自己的情感,他的意识对于情感是开放的,而他自己也能够体验这些情感,并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这些情感。


举一个普通的例子,我们每个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都能意识到人们内心的这种品性。广播和电视广告让我们感到不愉快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播音员的声调是“装出来的”,他是在演戏,说着自己毫无感受的事情。


这是不够真诚透明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了解以某种方式所信任的那些人,因为我们感到他们就是他们真实的存在,而不只是一副客气的或者职业化的面具。


研究发现,正是我们感觉到的这种真诚透明的品性与成功的治疗有关系。在治疗关系中,治疗师越是真诚和透明,当事人的人格就越有可能发生变化


02


咨询师对来访者也就是当事人的无条件接纳、尊重和关注。


现在谈第二个条件。治疗师对当事人的内在经验体验到一种亲切的、积极的、接纳的态度,会有助于促进当事人的变化。


这需要治疗师真正愿意体验当事人此刻的任何一种情绪,比如:恐惧,困扰,痛苦,骄傲,愤怒,憎恨,爱恋,勇气或者敬畏。


这意味着,治疗师以一种尊重的方式关心当事人。这意味着他以一种完全的而不是有条件的方式来欣赏当事人。


我的意思是,他不仅仅是接受当事人的某一些行为方式,而不赞成他的另外一些行为方式。


它意味着让自己积极的情感涌流出来,无所保留,无所评价。对此,我们现在开始使用的术语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我们知道,有关的研究已经显示,如果治疗师越多地体验到这种态度,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03


共情或同理心。


当治疗师每时每刻体验到的情感和个人的意义正好就是当事人在的体验,当他似乎从当事人的“内心”洞察这些情感和意义,就如同他就是当事人一样,而且能够成功地把这种理解传达给他的当事人,那么,这个共情理解的条件就实现了。


我猜想,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发现,这种共情理解是极其少见的。我们既不经常从别人那里接受这种理解,也不经常把它给予别人。


我们给予的是另一种非常不同的理解。“我明白你出了什么错”;“我明白是什么让你那样做”;或者“我也经历过你的麻烦,但我的反应很不一样”。


这些都是我们通常所给予和接受的理解,一种来自外在的评价性的理解。但是当某人能够如我所感受的那样来理解我,没有分析我或评判我的意思,那么我就会在那种氛围中自由自在地成长。


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种具有普遍性的观点。如果治疗师能够抓住发生在当事人内心世界转瞬即逝的体验,就如同当事人看到和感受的那样,而且在这个共情的过程中,又不失去他自己人格的独立性,那么对方就可能发生变化。


对各种各样当事人的研究显示,只要治疗师具备这三个条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被当事人所准确感知,“治疗的时刻”就会出现,当事人会感到痛苦,但却明确地发现他正在学习和成长,而且他自己和治疗师都认为结果是成功的。


从我们的研究来看,正是这样一些态度,而不是治疗师技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治疗中的变化起到了根本的作用。                                                                                                                       

笔者读后感:


当遇到心理的挑战,或者单纯想通过心理咨询师促进个人成长,找什么样的咨询师才能对我们最有益?


很多人会推崇精神分析,还有的人会推崇催眠治疗,还有后现代技术比如焦点治疗、叙事治疗、隐喻治疗,还有的推荐认知行为治疗,据说这是在一些西方国家保险公司唯一认可和可以报销的咨询与治疗流派。


那么真相到底什么什么呢?


Hardy 在2007年综述研究发现,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品质与咨询效果之间的关系要显著强于具体咨询技术与咨询效果之间的关系。(具体资料大家可以查阅《认知行为疗法》,轻工业出版社第3页,也可以翻阅江光荣教授的《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关于咨询效果的相关章节,有非常详尽和可信的研究)


还有其他研究者得出同样的结论,不管从实证研究还是临床的经验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是获取咨询效果的核心要素。


所以不是技术带来改变,各种技术对于治疗效果没有实质的差异,但是具体的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恐惧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可能会对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但是你看到的效果是症状的暂时改善,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它又反复,根本的改变是人格的改变。


所以你要选择咨询师,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 你感觉他很真实,很坦诚;


2> 你感觉到他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3> 他能准确共情到你当下的感受。


当任何一个人符合这三个条件,都是你的治疗师,都可以促进你的成长


为什么心灵鸡汤和成功学没有什么用?


为什么一些追求技巧性的咨询后患无穷?


罗杰斯的论述:“我向来访者做出各种解释(注:类似精神分析的分析),陪伴他列出今后的行动步骤(注:类似认知行为疗法),教给他更加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的知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想到的。


但是,在我的经验中,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徒劳无益的。它们至多达到一些临时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久就会消失,而留给个体的是比以前更多的挫败感。”


所以,咨询师是谁—即他的整体人格特征,比他会什么(学习了什么咨询技术)和他的背景等更重要。



作者:高晓墉(重点大学心理学本科、华师大心理学硕士、高校心理学教师、NGH催眠师、私人心理顾问;微信公众号:cuimiangao
责任编辑:殷水
赞赏
  • guanweizhao
1人打赏了作者
举报
匿名

共鸣,做到需要不断修炼

2020-10-24 · 回复
悟而不误

真诚

2020-10-18 · 回复
匿名

2020-10-18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