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往往是高知者|《疫情心理健康报告》

精选
data.name
壹心理主...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鲸鱼社工
作者:壹心理主笔团 | 朴素的树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昨夜,朋友圈里愤怒在刷屏。


壹心理联合问卷星等平台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也显示,易怒是这段时间里,排名第一的负面情绪。


后台也有不少用户留言,提到心慌焦虑、抑郁崩溃、怒火中烧、轻信多疑等症状。


壹心理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发布的《疫情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目前已累计有 20 多万人次,参与了调查。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可以长按下图自评。


我们为什么会易怒、恐惧、轻信他人? 自诩“佛系”的 90 后在这场“战疫”中真的够佛么?学历越高心态就越好?单身和恋爱中的人谁的心态更“稳”?


一起看看本次的调查结果。 





截至统计前(2 月 4 日),我们回收了 48606 名被访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


评分 >2.45 为状态良好,而如果 ≤1.55 ,就意味着状态堪忧,要引起注意了。


结果显示,被访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状态良好(2.53),而状态堪忧和状态欠佳的占到了 23.7% 。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也就是说,在疫情持续了超过两周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蛮乐观的。


 从抑郁、恐惧、疑病、易怒、强迫和轻信 6 个维度来看,被访者的负面情绪中,排名第 1 的是易怒,恐惧和轻信紧随其后。


测评中满分为 4 分,等分越高,说明该状态与被访越相似。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而大部分人之所以会易怒,其实并不是因为自己,而是由于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 对此,壹心理顾问,徐凯文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这里的易怒是发生在疫情的基础上的,而疫情本身最大的特点其实并不是易怒,而是恐慌,是对来源不明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威胁到自己或亲人生命的病毒的恐慌。


除了恐慌,还有他人因此得病甚至于离世所带来的哀伤。


无论是恐慌还是哀伤,最后都可能会以一种变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变异的指向,如果归因于自己,可能会是抑郁;而如果归因于外界和他人,可能就是愤怒和攻击了。


而无论是抑郁、愤怒还是攻击,都会使得这些失控感、恐慌和哀伤得到某种程度的解释和释放,从而恢复自身的安全感和可控感。


当然,大部分人都习惯于将糟糕的事情归因于外界或他人。所以,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一些愤怒和攻击的行为自然就产生了。”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另外,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相较于平常,疫情期间人们会更热衷于分享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或是有所触动的信息,并且,会时刻注意自己是否会有被感染的风险。


徐凯文老师觉得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


分享这些信息也是人们获得安全感的某种方式。


当焦虑和恐慌产生之后,我们总希望能做些什么事情来控制一下这样的负面情绪,而开始行动确实是处理焦虑的一种方式。


类似这样的信息分享,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做一些对疫情有帮助的事情,同时,也可以从其他人的点赞和反馈中得到肯定,从而获得更多情感的连接和安全感。


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一些希望得到关注的心理需求。”




接下来,我们又从 48606 份被访中,选取提供了人口学信息的 6487 份样本,进行了更加细致地分析。
注:该样本数据与样本容量为 48606 的数据,结果差异不大,具有一定代表性。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易怒最高,最生气的是 95 后,硕士及以上学历。


恐惧次之,最害怕的是 90 后和 95 后,硕士及以上学历。


轻信第三,最容易被骗的是 95 后,初中及以下学历。


强迫行为最严重的是 90 后,初中及以下学历,已婚未育。


最多疑的是 90 后,初中及以下学历,恋爱中。


而 60 后和 70 后,


远比其他年龄层的人,更佛系!更大胆!心态更稳!


同时,也远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容易被谣言所蛊惑。


所以说,别管你读了多少书,你大妈还是你大妈,你大爷也还是你大爷。


(当然,固执也是真固执,想想你年前劝他们戴口罩有多难。) 而抑郁这个维度,我们要单拎出来说。


调研发现,抑郁倾向最明显的是单身人士,而最低的是已婚已育。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感情状况中,离异/再婚的健康指数是最高的,而已婚未育及恋爱中相对最低,最易怒、最害怕、最容易轻信。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看来人生阅历丰富的人,抗击打能力会更强。 



从学历来看,调研结果似乎并没有证明“知识就是力量”这一不变的真理。


“状态良好”的人群比例随着学历水平呈抛物线分布,大专最高,而初中及以下和硕士及以上健康指数最低,最轻信、最多疑、最害怕、也最抑郁。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从性别来看,比起男性被访,女性被访心理健康水平表现欠佳,且女性在每一维度上的得分都要高于男性。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从年龄来看,年龄越大的被访,健康指数越高。其中 95 后最糟糕,而 70 后最健康。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注:本次调研使用的随机样本,来自壹心理粉丝群体及相关渠道,若群体放大,则数据及结论存在一定偏差。


 写在最后的一段话。


从数据来看, 90 后、硕士及以上、恋爱中或已婚未孕的女性,在此次疫情中,需要得到更多心理上的关注和照顾。


同时,我们也发现,虽然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指数并未达到“状态堪忧“,但是,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恐惧、易怒及轻信等负面情绪。


他们需要更为可行、效果更好的方式来应对疫情期间的心理不适。 在这里,我们给出以下两方面的建议。


首先,要增强抵抗力。


  • 多喝水。研究表明,白开水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增强身体内各个器官的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 保证高质量睡眠。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外来侵袭和维护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下降。


  • 保持运动。在家可做简单的拉伸运动、瑜伽、俯卧撑等,维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其次,突发的疫情不确定性高,很容易让人有失控感。所以,我们不妨有意地来锻炼和增强自己的控制感。


  • 从小事做起,找回控制感,例如整理房间、整理电脑文件、手机相片等;


  • 回顾过去的成就来获取自身的力量。记录下过往令你感到骄傲的事件,不管有多微小,可以是让别人开心起来,也可以是自己取得了某个成绩。列出成就单,自制成海报,提醒自己是有能力的,坚信自己能应对生活的挑战。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长按下图。壹心理邀请了徐凯文老师,直播解读报告。还有王建平、李明等,聊一聊疫情当中心理健康的那些事。



特殊情况下,有情绪是正常的。看到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不必过分抗拒或压抑。


人生真的很难,毫无准备就要摸爬滚打面对这一切。


但是我们要记得,摔倒后还能选择站起来。

 

改变能改变的,解决能解决的。


记住那些事那些人,同时保有站起来、走下去的力量。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作者简介:壹心理主笔团 | 朴素的树,不肯就饶,混账到老。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责任编辑:小鲸鱼


赞赏
举报
l l q x

学习

2020-02-21 · 回复
万年潜水艇

感觉更多的是无知者无畏吧,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防护都可能被病毒趁虚而入,而且即使健康也可能失业;而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同时知道自己被蒙骗了很长时间,没有一点愤怒和恐惧反而不正常吧。这也是教徒命比较长的原因,即使是非理性的,盲信仍然为他们的心灵提供了能量。

2020-02-10 · 回复
LYG

🧡

2020-02-0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