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各种疫情信息而无助、腹泻甚至失眠?你需要了解这些

data.name
健康

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作者:卓恺明
编辑:odette
来源:果壳(ID:Guokr42)


过年这几天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各种消息迅速传播,有医疗资源短缺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的,有疑似病人匆匆出逃被隔离的,也有全国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的。响应号召居家自我隔离的同时,不停刷手机的手指似乎快要得腱鞘炎了。


虽然客观、真实疫情信息的广泛流通对社会是好事,但同时各种情绪化、个体化的消息也得到爆炸性传播,特别容易引起广泛的焦虑


每当一场严重的、会波及到许多人生命的灾难发生,比如地震、洪灾、重大传染疫情等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人们都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但“正常”的反应,有些人会感到恐惧、无助、悲伤、愤怒;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比如疲倦、发抖、失眠、心神不宁、呼吸困难、肌肉疼痛、恶心腹泻等。这些情况叫做“应激反应”


对于应激反应的机制和过程的认识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系列研究。目前认为,应激反应的出现通常会遵循警戒—抵抗—耗竭三个阶段顺序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应对缓解方式。愿你认识到此刻自身和周围人已经产生的反应和未来可能有的反应,做出积极应对。


事件发生之初,身体全力适应


疫区人群出于恐惧而逃离,进入疫区的人员承受不住压力而嚎啕大哭,远方的各地群众则坐立难安,不停刷手机,对国际局势、明星八卦等往日热点也不再关注,这些现象对应了应激反应第一阶段的“警戒反应”。


当遭遇突发事件,当事人通常首先表现为警觉性、敏感性增高,同时调动自我控制能力,以满足针对外部事件采用各种应对手段的要求。如果在此阶段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失眠、消化道或身体其他方面不适,社交和工作受到影响,则说明采取的适应手段没有取得成效,原有的内心防御机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对危机事件进行了不恰当的思维判断,导致心理情绪失衡。


譬如幸存者亲历生死后除了普遍感受到心有余悸,也可能会自觉苟活对不起死者而产生自责自罪,进而导致抑郁甚至消极自杀;而罹难者家属除了可能会有的焦急、哀伤情绪体验,也可能因亲人获救的希望落空而导致愤怒、指责救援者甚至产生辱骂、攻击行为。


这种情形通常出现在事件发生早期,比如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这或许能解释此次疫情爆发初期,人们表现出的不适应行为与情感体验。


但是,在得到包括人员、物质和信息的充分支持后,这一系列情绪反应通常会在数小时至一周后迅速缓解


给不同人群不同的支持,有助于缓解警戒反应


因此,为了应对疫情这一突发事件,除了尽快提供各种实质性资源保障措施以抗击病毒、消除应激源外,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针对普通人群发布客观、真实资料及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满足信息支持也非常必要。


对于在应激源下暴露程度不同的人群,应当采取的行为措施也各不相同。


对于直接和间接暴露于应激源的人群


新型病毒肺炎患者、疑似病例等被隔离患者、直接参加救护的医疗及其他工作者等属于直接暴露于应激源下的人员,他们在危机开始阶段就承受了巨大压力,应当及时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尽可能采用安抚、暗示、保证、疏泄、镇静药物等支持性技术方法,尽可能减轻他们的焦虑水平,使其情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而对于以上人员的近亲属和疫区普通人群等间接暴露于应激源的人群,其焦虑水平管理也同样不能忽视。除了给予安全性评估和必要的安抚、疏导等正面心理支持,也须重视健康教育,并协助他们与外界或亲人的信息沟通,避免产生对未来的过度乐观或悲观期望。


以上这两类人群的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通常都需要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协调下有序展开,救援者往往由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经历或救援经验的专家组成。一方面灾难早期往往困难重重,诸如物资不足、交通不畅等常见问题限制了灾区人员进入;另一方面,这些心理救援人员也将直面应激,这就需要救援者具有更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对于其他社会大众


其他社会大众,则可以通过改变自身以顺应环境的要求。具体做法包括:


远离应激源——待在家里,了解一下必要防治措施和新闻通报即可,少看各种带有情绪性的传闻;


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家中保持合理饮食和良好作息,该吃吃,该睡睡,提高免疫力,不要老是刷手机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


可以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多和家人闲聊打发时间,表达和疏泄情绪,也可以一起做些愉快的事情,减轻压力,比如提高一下厨艺;


各种烟酒能抗病毒的说法就别信了,过多的酒精和尼古丁摄入不利身体健康,也极大地影响情绪。


未来一段时间,大家更需守望相助


然而也有部分当事者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就会随着应激继续发展,进入第二阶段——抵抗期:个体竭力设法利用既有资源和手段,避免倦怠等适应不良状态的发生,心理行为趋于僵化,偏执于某种防御机制的使用。严重者则会由于手段无效而在连续极度应激后进入第三阶段——耗竭期,出现心理混乱和脱离现实,发生心理崩溃,表现为极度淡漠、木僵状态。


这些情形通常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较晚时间出现,因此也意味着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更需要大家守望相助,及时发现周围人身上的情绪和行为,确保他们的安全,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介入(全国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列表见文后)


对于过年不能走家串户的人而言,要相信难关终会过去。休息在家中也并不是逃避,这不仅仅是不为一线工作人员添麻烦,还是为了保持自身健康,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坚强站出来。


危机事件之后,人们依然可能面临很多问题


比如一些地方出现了“不欢迎武汉人及鄂A车牌车辆”的标语,还有“武汉人”被部分网友当成标签和疾病的同义词,冷嘲热讽,甚至待之以“举报、投诉、抓、赶”等不友善词汇。这些“污名化”现象令人痛心,既不恰当也无助于疾病传播的防控工作。每一位感染病毒、发病的武汉居民,都是此次疫情的受害者——没谁想过要“主动”染病。


当一个人不能帮助别人解决所有问题时,可能感到做得不够和有挫败感。但是任何人都没有责任去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因此,当下最需要的,是大家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心存一份善意,不发布、传播各种侵犯他人隐私和尊严的信息。我们需要隔离病毒,而不是隔离同胞。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E,Beagly G.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the rat[J]. J Comp Physiol Psychol,1975,88(2):534-541.


附:全国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列表


信息来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绿丝带团队

提示:因心理热线资源有限,请在自己和身边人出现严重心理危机时再拨通这些电话,务必把有限的资源让给最需要的人。


作者简介:卓恺明,本文已获得公众号果壳(ID:Guokr42)授权转载,禁止二次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责任编辑:小鲸鱼 小明


举报
心理医生*若汐

不错专业,但能通俗一点就更好了

2020-02-16 · 回复
彩虹🌈

赞👍

2020-02-03 · 回复
杨清琇

客观、真实疫情信息的广泛流通对社会是好事,但同时各种情绪化、个体化的消息也得到爆炸性传播,特别容易引起广泛的焦虑。

2020-02-03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