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是埋雷,幼儿园就学的原则还要《半个喜剧》教一遍

data.name
京师心理...

认证作家
文:木棉959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如果你发现哥们儿两天连续睡了两个素不相识的姑娘,而你认识他女朋友——你会不会告诉他女朋友?


如果帮你找了工作、让你寄宿在家的哥们儿,以让你丢掉工作、把你赶出家门为威胁,让你跟喜欢的女孩分手——你会不会骗哥们儿你们分手了?


如果妈妈装病,让你跟女朋友暂停联系——你会不会跟妈妈串通,向女朋友施加道德压力?


也许这几个问题还不是很难回答。但是……



如果你哥们儿下个月就要结婚了,你觉得他结了婚就会改的,不忍心看他的女朋友现在受伤呢?


如果你复读了三年才考到北京,你真的很想留在北京呢?


如果妈妈已经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就“为了你好”呢?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还能毫不犹豫地说真话吗?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诚实,不要撒谎;我们长大了,依然这样教育小朋友,但我们自己呢?


01

撒谎,可能是每个人生活中逃不过的一部分


撒谎太普遍了。小到“中午不去食堂没法给你带饭了”,大到“亲爱的我跟她真的没什么关系”,人们平均每天至少会说一到两次谎话[1]。


为什么要撒这些谎?多数情况下,我们当然是为了自己考虑,得到奖励、逃避惩罚、装作高尚,在生活的舞台剧里,我们用谎言给自己粉饰。



不过我们也会为别人考虑而撒谎,担心哥们儿未婚妻受伤而隐瞒哥们儿出轨的事实,担心下属受打击而违心夸赞他的工作成果,担心真实病情让老人承受不住而不告诉他实情……这样的谎言相对善意,大概占我们撒谎总数的20%左右


女孩子们最会为女孩子考虑,有关性别组合的分析表明:女性之间交往时倾向于彼此认可、和睦相处,更看重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事实,所以女孩子们交往时所说的“你今天的口红色号真适合你”“你这件衣服真显气质”,可能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出于为对方考虑的谎言,这种谎言能占到她们相处时谎言的一半左右,可比男孩子们会说多了。


02

善意的谎言是情商的体现?

不一定,它们还会拉低你的情商


我们的社会总是对带有“善意”二字的东西抱有暧昧的态度。


我们知道,撒谎是不好的,那“善意”撒谎呢?当一件本来为人不齿的事情冠以“他都是为了你好”的名号,谴责它的利齿下口前都得犹豫一会,甚至有人会反过来歌颂它,认为善意撒谎是情商高的人才会做的事。


《半个喜剧》中的孙同就是这样的,他担心高璐受伤,郑多多做的荒唐事再多他都帮忙掩护。撞破了他与郑多多争吵的公司经理反而因此高看孙同一眼,认为他“能忍”、情商高、前途不可限量。


在心理学的定义下,情商跟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圆滑、人情世故有所不同,指的是我们解读他人情绪的能力有多高,但这一能力也的确与人情世故相关,因为如果我们能准确地解读和回应他人的情绪,那我们就能做出更多支持别人、富有同情心的行为,这些行为能拉近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所以,情商在建立强大人际关系网络时,的确非常重要。


然而心理学研究发现,无论是否出于善意,撒谎、欺骗这样的行为,都会影响我们的“情商”[2]。


如果让一名实验参与者编造一个关于找工作的故事来取悦别人,哪怕这个虚假的故事无伤大雅、出于善意,比起讲述真实故事的参与者,编故事的参与者对搭档的情绪判断也会更不准确。


另一个有趣的结果是,在另一个实验游戏中作弊的参与者,会觉得别人更没有人情味,也许作弊者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拉开与别人的距离、来让自己“良心更好受”,使自己在接下来继续作弊时心安一些。


总之,即使是很小的不诚实行为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其连锁反应可能会破坏我们人性的基本基石:社会联系。


在医院里,孙同同意了妈妈的提议,对她装病装作不知,来蒙骗莫默,谁知莫默在护士那听说了真相,两人的关系就此断裂。


03

父母扯的谎,能影响孩子很久


孙同的妈妈也是让孙同撒谎的重要催化剂。她装病,教唆串通儿子与莫默假分手,口口声声都带着“我还不是为了你好”……后来看到孙同妈妈出场的镜头,我甚至能听到我所在的那一场观众们的叹气和咬牙声。



谁能想到,教育小朋友不要撒谎的父母们,却没少用撒谎来管教孩子。


“你听话的话,明天醒来就能进入米奇妙妙屋啦”“如果你不听话,晚上就会有大灰狼来咬你”……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撒谎的行为,被称为教养撒谎(parental lying)。


但孩子并不是这么好糊弄的,在跟教养撒谎斗智斗勇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也可能会撒更多的谎,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榜样——父母——就是这样做的,于是通过观察学会了撒更多的谎;而喜欢撒谎的孩子,长大后会有更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表现得更自私、更冲动[3]。


说了一个谎,影响自己、影响孩子;说了一个谎,就需要许多谎言来帮忙掩饰;说了一个谎,也许暂时能得到好处,但要在今后的许多天甚至许多年里担惊受怕。哪怕出于善意,被蒙蔽者也许并不这么以为。


影片开头,得知自己被骗的莫默问孙同“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电影的最后,婚礼正式开始前,知晓了一切真相的高璐也问:“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如莫默所说,“撒谎就是埋雷”。祝大家与世界的相处都是信任,没有雷区。


学堂君:无论出于何种动机,谎言就是谎言。在被欺骗者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信任的基石都会动摇。并且在学堂君看来,很大一部分说是为对方考虑的“善意”谎言,不过出于傲慢——他们觉得对方没有能力承受事实,并且自己能够一直隐瞒下去。


还有,女生之间的夸赞(“口红色号很适合你”“你穿这衣服真有气质”)可不是善意的谎言,那是彼此心知肚明的商业互吹?。


——The End——


参考文献
[1] DePaulo, B. M., Kashy, D. A., Kirkendol, S. E., Wyer, M. M. & Epstein, J. A. (1996). Lying in everyday lif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0(5), 979-995.
[2] Lee, J. J., Hardin, A. E., Parmar, B., & Gino, F. (2019). The interpersonal costs of dishonesty: How dishonest behavior reduces individuals' ability to read others' emo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8(9),
[3] Setoh, P. Zhao, S., Santos, R., Heyman, G. D., & Lee, K. (In press). Parenting by lying in childhood is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adulthoo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作者简介:木棉959,京师心理大学堂主编。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排版:小鲸鱼,林洁愉


举报
小鲸鱼5904b7

要改了

2020-01-22 · 回复
幸福拾光

要慎言

2020-01-16 · 回复
匿名

很有感触

2020-01-11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