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两点,可能是心理学教给我最有帮助的事

data.name
木棉95...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
文:木棉959
来源:心理学生看点啥(WhatPsySee)

01


普通人学心理学,对生活有哪些帮助?


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


到现在,身为「准 V7 BNU PSYer」的我已经完成了 4.5 年的心理学学习。


在这几年中,我也确实想过许多次:


  • 我学心理学,对我有什么帮助呢?


实验、统计、测量技术,以及它们带来的控制变量、相关因果的思维方式,肯定是心理学带给我最有用的硬技能;


但它们跟生活的相关似乎并不太大。


这个问题显然也不是在问学实验、统计、测量 ——「普通人学心理」,大概就约等于「普通人看一些心理学科普」,而科普,是很难讲清这些东西的。


那刨去几年学习积累的硬一点的技能,仅仅了解一些心理科普里会讲的知识点,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呢?


具体的知识点因为难以串成体系,所以具体的知识可能也没有太大「用处」,但我相信优质的科普文章都在传递相似的观念。


比如,在和心理学相处的过程中,我觉得最有体会的两点观念就是,不必怂可以怂


02


不必怂,其实是不必在意外界的评价,想做的可以去做


再具体一点就是,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外界的评价,不必深夜反刍,深陷对自己的怀疑。


自我中心的儿童仅依靠其自身的视角来感知世界、不能意识到他人可能具有不同视角和观点的倾向性;


出生几年后,儿童这种倾向会逐渐消失,理解他人。


然而,长大后的我们,却又会陷入另一种「自我中心」中。


我们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


我今天发型变形了,一定被大家记住并嘲笑了;


我今天没能回答出问题来,一定被老师和助教嘲讽并扣分了;


我没做好,一定被所有人都看到并记住了……


当我们回忆过去,总是免不了汗涔涔地想起自己出丑的每个瞬间,严重者日日担忧夜不能寐。


但社会心理学说,没有人会像我们自己那样关注自己


也许出丑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好像站在聚光灯下,但把我们推到聚光灯下的,基本上只有我们自己,并且看到这盏聚光灯的,其实也只有自己而已。


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小班讨论课上。


因为是小班讨论,所以发言次数要计入成绩。


如果没有这一项规定,我一定又是那个每堂课都想很多、但就是不敢说出来的人,因为我担心我提的问题显得「蠢」;


其实事实上前两周我也的确是这样过来的。


到了第三节课,发现身边不少同学的发言成绩已经拿了大半,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了!


我发了个朋友圈:


我下节讨论课一定要发言。然后我就真的敢说了……


说起来其实有点好笑,一个外界的评价标准(成绩),反而让我觉得不必在意外界的评价(他人的注意)。


反正,不必怂嘛,课上有什么想说的,说就是了,不必怕错,反正大家也不会记得;


有什么想做的,做就是了,不必怕不熟练,反正大家也不会注意。


03


可以怂,其实是不必在意自己的评价,不想做的可以不做


这么说好像有点奇怪,我想表达的其实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优秀、不有趣,甚至接纳自己的「不接纳」。


这一点跟上面的并不是相反的,「不必」讲的是没必要、可以不选,而「可以」指的是有选择、也可以选。


日常情况下,我是一个比较 push 自己的人。


大四的时候去跟师弟师妹们做分享,讲的是如何管理时间,如何一学期修读 41 学分、兼任多份学生工作、参与多项比赛并取得还可以的成绩。


备忘录里永远列着长长的 TO-DO,最常用来放松的休闲娱乐方式是写科普文章。


然而也是大四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全线奔溃。


彼时我几乎同时失去了眼前的目标和身边的陪伴,状态非常非常糟;


depressive 状态过了两(or 三)个星期,我去约了咨询师。


在跟咨询师聊天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自己对自己的 push。


意识到之后,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 没必要呀。


我 push 自己的目的是啥?


是想以后过幸福快乐的生活啊。


如果追求幸福的路反而让我太过痛苦,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吧。


看前几期奇葩说,因为「被嘲笑太胖要不要减肥」那个话题,嘉宾们聊了一些有关「自我接纳」的话题,李松蔚老师写了一篇自我接纳的文章(可不可以接纳自己当个废物?),可以说是读得非常舒服了。


现在我的状态其实跟之前差不多,但是觉得累的时候,我学会了适当「收手」—— 干嘛呀,我想怂,就让我怂一会嘛。


04


最后,毕竟到年终总结的时候了,而我又半年没更新、还换了副面孔 …… 所以多说两句。


「我青」最初的定位是没啥定位,就随便写我想写的心事。


它之前也改过名字 —— 在我打创业比赛的时候被临时征用,不过很快就改了回去。


而在青哥哥毕业之后,我决绝地放下了和她的感情(大误!),决定要给公众号换个模样。


以后,这里的选题可能还是比较随意 …… 


一个心理学学生看了什么书影剧和研究文献,以及想了什么人生。


被人提醒「个人品牌很重要」其实是八个月前的事了。


之前在大学堂发的几十篇文章里(可以在自定义菜单「心理学生」-「过往作品」里能找到),我用过五六个笔名,来承担不同话题时的不同风格;甚至有点「藏着掖着」,不愿被人知道。


而在八个月前,跟其他公司的编辑聊的时候,他直接问我:为什么不开自己的账号来发自己写的文章呢?


是啊,我早晚会离开大学堂的,我一直知道,自己不会也不能一直「赖」在那里的,总有一天,我会像退掉「赛客说」的管理员一样,退出大学堂 —— 虽然我还不知道这个点会在何时来临。


他的直接指出,真切地点醒了我。


那天我发了一条知乎想法,决定开始好好经营自己的账户:


  •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从戴着各式各样的笔名面具示人,到以真实的自己站到台前来。


在互联网实名是需要勇气的 —— 克服怕错、怕被杠、怕担责的勇气。


身份并不是一个为自己背书的荣耀,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要认真」的铃。


(后续是 …… 七个月后,我拿到了心理学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今年还有一些小目标达成得不太顺利,但我把那些不顺归因于外部因素,非常「可以怂」地接受了这些结果。


至于小目标具体是什么,等完全达成的时候,我再写吧。


作者简介:心理学学生今天看了点啥书 / 电影 / 电视剧 / 综艺节目 / paper,想了点啥人生。公众号:心理学生看点啥(WhatPsySee)

排版:小鲸鱼  梵辰

举报
xinli_燕子

哈哈,不错

2019-12-10 · 回复
匿名

没…错…T^T

2019-12-07 · 回复
匿名

喜欢你的真实

2019-12-07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如何处理共情疲劳
科普 #研究共情
如何处理共情疲劳
这四个步骤,治好你的选择困难症
悦心心理(心理改变生活) #接纳自我
这四个步骤,治好你的选择困难症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