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吃瓜群众没什么不好

精选
data.name
京师心理...

认证作家

文:京师心理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最开始——


室友碎碎念:“欸,怎么半藏森林上热搜了?天啊她和刘阳在一起了?”

而我一脸懵逼:“什么?半藏森林是谁?”



几天后——


我惊叹:“哇,张天!她竟然和男朋友分手了?你快看你快看!”

该室友:“什么?你也开始吃瓜了?”



几天之内,从不八卦的学堂君仅仅通过热搜被迫(该室友:???)了解到了一个明星从外貌特征到营业频率甚至到家庭背景的所有信息。而据我所知,这种惨状状况并不仅仅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


一旦我们偶然知道了某个名人,某类名人,就好像再也无法忽视他或者她了,关于这个人的报道好像突然变得铺天盖地地向你涌来,并且你也就真的会或多或少地开始关注这个人了。


于是,一些社会批判家开始哀嚎,“戏子家事天下知”,批判流行文化泛滥时代对娱乐八卦的过度关注。但当我们拨开层层表象,就不难发现,我们对流行文化的关注,本质上是对他人行为的浓厚兴趣。而这可能是从史前时代就发展起来的心理副产品,甚至还可能曾使我们的祖先在社会上取得了成功。


的的确确,我们难逃被八卦迷住的宿命。



对他人生活的着迷,根植于人类的进化


首先,如果我们考虑一下在史前社会环境中取得成功所需的能力,那么下面我要介绍的想法似乎并不那么牵强。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的族群内,彼此都会面对面地生活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陌生人的存在是少见或者短暂的昙花一现。这些人类需要一起抵御外部族群和外部危险,但也需要各自识别族群内自己的主要竞争者,以便更好地争夺有限的资源。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祖先面临一系列的适应问题。他们需要记住谁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人,谁又是骗子、需要警惕;还要知道谁是繁殖意义上有价值的伴侣,谁又是可以带来利益的朋友和同盟。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需要一种社会智慧(social intelligence),来预测和影响他人行为。也就是说,对他人的私人关系有浓厚兴趣是非常有用的,自然选择也强烈支持了这种兴趣。


总而言之,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对别人的生活更加感兴趣甚至着迷的人更容易成功,而且这种好事者的基因也可能随着时间传递到了你我的身上。



对名人生活的好奇看似无用,真的吗?


我们已经了解到,八卦我们身边人的生活是有用的。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对真人秀选手、电影明星等等这类的公众名人也如此好奇。


对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所谓“公众人物”在进化史上只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概念。


从我们祖先的世界观出发来看,任何一个只要我们能知道其私生活的细节的人,对我们的社会而言都很重要。


加拿大Dalhousie University的人类学家Jerome Barkow指出,古老的进化成果很难面对来自现代娱乐产业的信息爆炸、去辨别那么多人。由各种媒体提供的名人信息让我们感觉对这些公众人物异常熟悉,我们每天在肥皂剧中看到的电视演员和新闻联播里频繁出现的男女主播,让我们自欺欺人地觉得他们仿佛和邻居一样重要,以至于启动了我们面对熟人时才有的八卦机制,毕竟我们一直认为,经常看到、了解很多的人会对我们的立足更重要,这就是进化带给我们的礼物。


所以在现代社会,名人可能承担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功能——“假装”所有人的共同“朋友”。


在这个高度数字化的工业时代,我们和新邻居、新同事唯一的共同“朋友”可能就是这些公众人物了。


如果把他们看作“friends-in-law”的话,当我们找不到话题的时候,他们就成了共同的兴趣和重要的谈资,从而一下子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而当我们突然面对一个新环境的时候,他们也会帮我们建立与陌生人的联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甚至,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对一些演员、政治家或者运动员的生活的如数家珍对很快交到新朋友也有帮助,因为这可以显得自己很擅长社交。



来自University of Antwerp的比利时心理学家Charlotte De Backer于2007年发现,年轻人甚至依靠名人和流行文化来学习生活策略(而在很久以前,这些策略往往来自部落的榜样)。尤其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他们似乎倾向于通过顺应大众文化来学习如何着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上取得成功。


小小的总结


总的来说,八卦可能比我们想的更复杂、更具有社会重要性。当这种行为被严肃地讨论时,往往是为了降低它的频率,以避免它在工作环境和社会关系中通常伴随的、难以否认的伤害。


就像前段时间的崔雪莉事件,网上对崔私生活的恶评被认为是致其自杀的重要原因,于是又有恶评攻向了之前的恶评者。在这个死循环中,人类把八卦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却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这显然是不被接受的。此类八卦行为带来负面效应的现象也被很多研究者关注着,有人希望可以从源头将其消除。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如何抑制八卦的研究思路忽略了一点:八卦是我们身为人类的本质之一,并且可以是使团队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把八卦当作一种社交技能而非性格缺陷,可能对我们更有用处。而只有当我们不能很好地运用它时,八卦才会带来麻烦。在日常琐事的闲聊中,八卦可以被看得更中性,也可以被使用得更恰当。


同时,当我们八卦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关注着自己说出的话。就像某则犹太寓言里说的那样,一旦是你说过的话,就像从高山顶上撕开枕头漏出的羽毛,随着大风飘向任意方向,不再可能被完全收回了。


另外,我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你还将被大众媒体继续轰炸花花绿绿的名人信息,在理性上将其视为与我们生活中任何重要事务无关的东西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被某个名人的愚蠢故事所吸引,也不必自责。请放开自己,只要不伤害到别人。毕竟,这只是人类的本性。




曾经的学堂君也想做个酷酷的学堂君,不吃瓜,只高冷。后来,真香。


一直吃瓜一直爽,虽然瓜来自遥远的名人,但是和身边的人讨论的时候可以更了解身边的人;就算是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根据瓜给自己的感受来修补自己的三观(因为学堂君相信“三观是在和他人的接触中逐渐形成的”)。


参考文献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out-the-ooze/201503/why-caring-about-celebrities-can-be-good-you


作者简介:京师心理。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排版:小鲸鱼  Esther


举报
匿名

对的

2019-12-21 · 回复
l l q x

嗯,继续吃瓜

2019-12-20 · 回复
持悉

2019-12-20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