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稳稳地恋爱?

data.name
达芙妮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直播主播
文:daphne12345
来源:工业时代的月亮(gysddyl

01

恋爱就进入疯狂状态


我有很多来访者一恋爱就进入某种疯狂状态,比如有的人平时理性过人,一恋爱就开始患得患失,焦虑恐惧,整夜失眠;有的平时温柔腼腆,知性大方,一恋爱却变的跟战士一样,分手,拉黑,挽回,骂人,求饶,完全进入疯狂战斗状态;有的甚至会以跳楼割腕及自杀相威胁,不停上演夺命连环call,化身威胁催命鬼。


让你感叹:恋爱这件事情,搞不好,真的会出人命。


其实,恋爱中的疯狂可能很多人都有过,在我年轻20出头的时候,也异乎寻常的迷恋各种轰轰烈烈的爱情,每天向往的是孟京辉《恋爱的犀牛》里的台词式恋爱:


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恋爱这件事只所以让人疯狂和困惑,在于它是一件最深的能关联到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和创伤的事情,也是一种最重要的可以修复我们童年期与父母关系遗憾的途径,毕竟,亲密之人事关人心最深处的爱恨,对年轻人来说,恋人是除了父母之外,与我们的生命关联最大的个体。


所以,恋爱中的不稳定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心理自我发展的不稳定,恋爱中表现出的模样,也反映着我们自体发展的稳固程度,有的人自我本来就没有内聚成核,碰见恋爱中的伤害,就更加容易体会到心灵的破碎,内心的绝望,潜意识的创伤被诱发出来,造成巨大的痛苦。


恋爱这件事,好起来甜如蜜,坏起来如地狱,如果我们一味沉浸其中,被恋爱操控,那么可能会永远的会停留在这个阶段,对于恋爱无可奈何,只能任凭缘分来去,享受幸福,还是享受被虐,完全取决于运气。


但从成长的角度来说,恋爱是一个很重要的成长期,亲密关系能最深的映照出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渴望,我们的创伤,我们的窟窿和内心的黑洞,如果你能从一个成长的角度来恋爱的话,你会获得一次很好的自我成长的机会。


这就是每次我跟很多因为恋爱困扰而来咨询的来访者说的最多的话:


把精力收回到你自己身上,觉察发生了什么,你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但是让恋爱中的人,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是何其的难,因为大多数恋爱中的人都进入了程度不一的幻想:


我的幸福依赖他来满足。


正是因为这个幻想,恋爱才如此的让人觉得迷恋,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幻想,大概亲密关系又会如此的让人感到痛苦。


再次的体验被爱,再次的退行到做孩子的感觉,再次的依赖别人来实现自己的幸福,这是亲密关系的诱人之处,也是它的欺骗之处。


为什么我们30多岁的人看到“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这种台词只会觉得好笑,因为成长中经历太多幻灭,投射到恋人身上的理想化已经破灭,理想化破灭之后,才能真正的看到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是仙女,不是英雄,就是一个有各种毛病也有一些优点的普通人,当你觉得对方是个普通人的时候,你还会把自己的幸福指望他来满足吗?


当然不能,这太冒险了,所以此时,你知道,能给你幸福的只有你自己,这才能做到把精力放到自己身上,去想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这时候,你才能从疯狂的恋爱转变成稳稳地恋爱的状态,在一段关系中变的稳定。


稳定的前提是不再把对方理想化,也不再把自己贬低化,从依赖幻想的关系转变成独立分化的关系。



02

为什么有的人一恋爱就进入疯狂状态


一恋爱就进入疯狂状态,可能意味着我们跟早年的父母有很多感情债没有终结,很多潜伏的爱恨情仇此时有了翻身(报仇雪恨或重新被满足)的机会,所以会一股脑的投射到爱人身上:


  • 内心匮乏早年没有得到多少爱的人现在就开始疯狂索爱模式,内心压抑着太多愤怒仇恨的人此时就进入了虐待别人的模式,早年在指责中长大变的讨好的人,很容易在恋爱中变成指责方,希望着对方讨好自己来证明他爱自己……..


但是这些恋爱无一例外的相同点在于:他们看不见真实的对方是什么样子。


看不见真实的别人是什么样子。


从而陷入到了自己内心匮乏的索取或宣泄里。


很多人的恋爱看上去是恋爱,但其实只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一个人过往剧情的呈现,那些恋爱进入疯狂状态的人往往意味着他们内心潜伏着较大的爱恨情仇需要被化解。


我的来访者茉莉是个非常优秀的姑娘,她的每次恋爱都开始的非常迅速,但是后续就会陷入追着男生询问你到底爱不爱我,你到底什么时候会娶我的怪圈,在这种关系中,茉莉纠结最多的就是他爱不爱我,当她觉得对方不爱自己的时候,就会用最难听的话狠狠的骂对方,拉黑删除对方,但是她这么做了之后,又会想起对方的优点和好,然后又会去求挽回,来来回回很多次,而男生的态度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多少。


很明显,茉莉是一个非常缺爱的姑娘,她急切的渴望被爱,像鱼需要水,因为这种急切和匮乏,让她容易在恋爱初期很难冷静理智的判断对方适不适合她,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是立刻把对方理想化成一个完美爱人,然后陷入爱河,但由于真实的关系,感情并没有推进到那个程度,头昏脑热之后,茉莉又会痛苦的发现,好像对方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样爱她。


所以她就会很愤怒,指责对方为什么不够爱她,变成一个恋爱中的愤怒者,然后攻击伤害对方,删除拉黑分手,然之后,她又会想起对方的好处和优点,变成恋爱中的讨好者,卑微的渴望挽回,渴望对方原谅自己。


茉莉在愤怒的缺爱的小孩和卑微的讨爱的小孩之间来回变换,展现的恰恰是她童年潜意识中压抑着的情感。


茉莉生活在一个父母充满争吵的环境中,从小父母对她充满了忽视,除了学习好可以获得一点关注外,茉莉很难得到父母对其情感的关注,而父母擅长相互指责,从小总是指责她,茉莉在这样的指责中,变的胆怯自卑,充满羞耻感,对自己缺乏自信。


每个孩子都渴望着爱父母并被父母爱,但是茉莉从小体会到的是父母的忽视和推开,茉莉的内心压抑着太多对父母的愤怒和对未获得的爱的渴望,对童年的茉莉在说,爱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她是一个在情感上异常饥饿的小孩。


在咨询室里,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在情感上异常饥饿的人,她们内心的自己是衣衫褴褛,灰头土脸,以类似乞丐一样的流浪小孩的样子出现,这样的人不论外在有一个怎样光鲜的外表,她们对爱都有大量的饥渴和匮乏。


匮乏是导致理想化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未得到,所以我们会把一个东西理想化,觉得它高高在上,在它面前,我们会自动贬低自己,变成一个卑微的讨爱者,变成一个不自信的人,不自信的背后运行着这样的逻辑:我觉得我自己配不上它。


这正是童年运行的逻辑:因为父母不能给出的爱,父母的指责忽视和冷漠,让我们觉得爱是那样高高在上,以至于长大后面对爱,我们就开始神化和美化它,继续重复小时候自己得不到爱的卑微体验。


所以茉莉在关系中一再重复的你到底爱不爱我的难题,实际上是在试图解决她童年留下的困惑:


我到底值不值得爱,我是一个好孩子吗。


如果一个人具备自爱的能力,她不会纠结于对方爱不爱我这个问题,她会自动判断出对方爱不爱她,因为她不知道真正的爱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才会不停的在这里纠结,希望对方给她证明。

 

03

要完成哪些成长,才能稳稳的恋爱?


 亲密关系最能映照出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和创伤,如果我们学会朝内看,就会是一个自我成长,自我疗愈的好时机,借人修己的好部分,最终我们可以借助这种关系带来巨大的成长。


但如果我们一味把关系看成幸福的寄托,就会容易在恋爱中不稳定,容易被关系带着跑。


遗憾的是越是缺爱的人越容易把自己的幸福,被爱的需求寄托在别人身上,然后不停的轮回早年失望的经历,在亲密关系这道人生题目上屡战屡败。


我们需要经历恋爱中的绝望,伤心让自己来完成这部分的成长,减少这部分对他人的幻想,只有这样,才能变的越来越稳,从而更好的处理亲密关系。


听上去非常残酷,但是成长的代价就是意味着丧失,丧失掉很多幻想,换来成熟的自由。


一个人在恋爱中要完成这几种成长:


A、理想化的破灭


像茉莉,每次恋爱一开始就很容易把对方理想化,觉得对方涂了金光,亮的耀眼,但是情场中的老司机就很难有这种理想化。


理想化对方往往意味着对自己的贬低,像张爱玲说的: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众所周知,张爱玲是一等一的才女,名门贵族的后代,而这句话的对象胡兰成只是一个普通的政府人士,在文学上完全不及张爱玲,而且出身于乡野,还是一个已婚人士,比她大很多岁,也不怎么富贵。


可是,为什么,张爱玲面对这样一个男人,却要低到尘埃里。


这是一种本身对获得爱的不自信,众所周知,张爱玲的父母从小不睦,母亲离家出走,视张爱玲为累赘,父亲因为一次张爱玲和继母的冲突,差点把她毒打致死。


张爱玲虽然出身于名门望族,但是从小得到的父母的爱少的可怜,在爱面前,她是一个乞丐。


所以其实不管她爱上的是什么男人,只要她爱了,她就容易自动的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因为内心觉得不值得被爱,未曾得到过爱,那么忐忑、怀疑、不自信会一直深存在内心深处。


如果我们总是理想化对方,我们就可以反观自己是不是容易贬低自己,或者看不起自己,高看对方就是低看自己。


同时理想化对方也意味着我们看不见真实的对方,我们把内心完美的父母投射到了对方身上,而完美的父母来源于现实的父母太糟糕而作出的补偿。


理想化的爱也意味着我们从未得到过爱,所以会幻想有一种理想的爱,而理想化的他人只是理想化的爱的载体。


在理想化的东西面前,我们永远是会感到自惭形秽的,只有理想化破灭了,我们对方真实的样子了,我们才能淡定的稳定的处理亲密关系。


B、分化与独立


人在恋爱的时候,会很本能的想追求那种融合的关系,就是想两个人变成一个人,这样可以解决太多问题了:


孤独的问题,情绪的问题,日常生活的问题,等等所有问题。


这种融合对人的吸引和诱惑在于:它似乎在不停的向我们招手:


这里有一个机会,你可以重返妈妈的子宫,重新渴望被照顾,被温暖,像婴儿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现实的残酷就在于,我们会在一次次的恋爱中,发现,那种跟妈妈融合在一起关系永远都回不去了。


也就是对方并不能是一个满足你需要的工具,跟你共生在一起,把你的需求全部驮在自己身上,仅仅为了爱你而存在,或者为了爱你放弃掉他自己。


很多融合需求没有被满足,分离个体化没有完成的个体会在亲密关系中继续寻找这种融合性的爱,她们致力于改造对方来爱自己,强迫对方来爱自己。


在关系中,茉莉会分不清楚哪些是自己的需求,哪些是男友的需求。


比如茉莉希望对方很爱自己,但是她意识不到这是自己的需求,需要自己承担责任,而且觉得男友应该这么做,当男友没有做到的时候,她就会指责对方,伤害对方,觉得对方骗了自己,辜负了自己。


当我们很渴望对方很爱自己,但对方没有的时候,我们会体验到失落和伤心,能跟这些失落和伤心待在一起,接纳面对这些失落和伤心能有效的帮助我们接纳关系的真相:


  • 别人的爱是有限的或者这个人真实的样子是怎样的。


接纳失望,这样会拉开关系的距离,有利于关系的分化和自我的独立。


但是有些人否认失落和伤心,让自己变的愤怒,实际上是不愿意接纳现实,不愿意放弃融合的渴望,当我们指责对方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样子来爱自己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把对方当成了早年的父母,而在一次我们重新体会到了我们童年的遭遇。


孩子在成长中,会有一段使用父母的阶段,就是把父母当工具,我们想要什么,父母就作为工具在满足我们,这可以极大的满足我们的控制感,让我们觉得我们有力量,值得被爱,是好的。


很多人在成长中这个阶段没有被得到满足,就会把这种需求带到亲密关系中,希望对方可以充当那个工具,而完全忽略对方的需求。


失望是好的,如果我们愿意去面对这种失望,去哀悼这样的融合的爱已经得不到了,我们才能不固着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往前走,从而完成分化。


分化意味着情感的独立,意味着学会自己爱自己,而不是一味幻想着别人来爱自己。


愤怒的背后是悲伤,愤怒的小孩需要转化成悲伤的小孩,让他哭一会儿,难受一会儿,这样他才能继续成长。


C、他人的爱是有限的


分化和独立之后的结果就是距离和界限。


意味着虽然我们相爱,但是我是我,你是你。


即便有一些融合的部分,在最终关系的本质是两个独立的人的相处。


距离和界限就意味着空间,意味着一个人要了解另一个人的需求,局限,性格,三观,雷点。


简而言之,有哪些东西你能从他身上得到,哪些东西你得不到。


对别人存有理想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还在于:


  • 认为别人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满足我们的需求,如果他没有满足,是因为他不想,而不是意识到可能他根本没能力去提供这种满足,也就是对别人有全能的要求和期待。



“人都是有局限性的,他不是全能的。这是一次我跟一位来访者在咨询中,她又一次失恋之后的感悟,也许她在之前的很多次恋爱中头脑中也认同这句话,但是那一次,她是深深的体验到了这句话:


“人是有局限性的。”


当然每个人在通往这条路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无数次的不甘心,执着,但终于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那是你在关系里成长的巨变。


有些绝望是必经之路,有些无能为力是必经之路,接受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永远都会得不到了,也是必经之路。


“那些为爱付出的代价,是永远都难忘的啊。


我们需要在爱里付出这些代价,一步步的学会成长。


为爱付出的代价并不是最终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是公主和王子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人,学会了让自己幸福的窍门,学会了给自己的心一个家。


幸福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主要依靠于自己。


而恋人,是不过是一面让我们看清自己的镜子。



作者简介:工业时代的心理减压空间,公众号:工业时代的月亮(gysddyl)

排版:小鲸鱼 梵辰

赞赏
举报
相关阅读
匿名

这么好的文章不点赞良心不安啊!

2020-08-31 · 回复
Pontiff17

醍醐灌顶

2020-08-04 · 回复
匿名

向你学习了。

2020-04-26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