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

精选
data.name
壹心理主...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鲸鱼社工
文:碗仔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16岁自杀未遂,38岁拿下电影界顶级荣誉:做自己,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


有没有一刻,你觉得自己很“怪”?


因为不合群,因为社恐,因为和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样。


更因为,身边的亲戚朋友、领导同事都告诉你:“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于是,你开始自我怀疑,开始变得自卑。


我忽然发现,在集体主义盛行的社会,只要你与周围的人不一样,就会被视为“怪”。


01

“不生孩子就是社会的异类?”


在我们的普遍观念里,结婚生子,天经地义。


如果你问:“不生孩子有错吗?”


有人会回答:“一个正常人都会想要孩子的。”也有人评论:“得有孩子,祖辈传下来的。”


他们,大都像是我们的父母、亲戚。


认为“想要孩子,是所有女性的共同愿望”、“女人还是有了孩子才是真正的女人”。


当然,也有同龄人觉得“作为女人,至少得有一个孩子”。


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必须要生孩子?”


他们一定会语重心长,拉着你的手说:“生了孩子才幸福”“孩子是家庭关系的纽带”。


以至于,一旦你选择不生孩子,周围的人总以“异样”的眼光看着你。


△ 来源:箭厂视频


你会被偷偷议论:“身体有毛病”“性生活不行”;


会被评价:“不生孩子的人都很自私”“肯定不幸福才不生孩子”;


会被传“不孕不育”;


甚至,还有人会说,你是“不会下蛋的母鸡”。


其实,这些令人翻白眼的闲言闲语,还真不算什么。


更恐怖的是,你要面对无数场比现实残酷 100 倍的抗争,轮番轰炸。


曾经看过《爱情保卫战》,一对 37 岁的夫妻,婚前俩人商量好要“丁克”。


婚后,婆婆看见别人家抱孙子,丈夫顶不住压力。


妻子被迫顶着 37 岁的高龄,生了小孩。


△ 来源:《爱情保卫战》


我见过太多原本选择不生孩子的人,因为妈妈逼迫:“如果你不生孩子就要把我气死”;


因为婆婆到处跟小区的人说:“我儿媳妇真是个恶毒的女人,她想让我们家绝后”;


因为三姑六婆隔三差五以关心的名义,给他们洗脑:“ XX 又生二胎了,你看看你”……


有些人坚持丁克了 8 年、10 年,最后被“逼疯了”。


到最后,为了满足父母,乖乖就范。没有了自我,也没有了当初那份“独特”。


他们固执地认为,只有生孩子,你的人生才配得上“幸福”“圆满”等各种美好的词。


他们更多考虑的是“我要让孩子怎么做,才能符合大多数人认同的美好、成功”。


而不是去思考“什么才是孩子想要的, TA 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箭厂视频采访过那些选择“丁克”的人。


一名 48 岁的老北京,因为自己生活在底层,不想让孩子和他一起受苦。


他说:“没个二三十万,你没法把这孩子生下来。纸尿布一包多少钱、学区房问题、择校问题、上补习班问题,都是唰唰唰地往外扔钱呢”。


很多不生孩子的人,有他们自己的考虑,可能因为没钱,可能因为害怕被孩子束缚了一生......


正因为他们清楚自己无法为孩子提供很好的成长环境,所以才宁愿不生孩子。


难道这不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么?


选择不生孩子,也是一种责任感


△ 来源:箭厂视频


02

“同性恋就是不正常?”


如果说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在与周围的人抗衡。


那么,同性恋人们,则在为自己的“怪”,一直痛苦挣扎着。


日剧《总觉得邻家更幸福》中,设计师阿涉,一直对家人和同事,拼命隐藏自己的性取向。


因为,在墨守成规的妈妈眼里,同性恋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所以,不出柜已经是他对父母的最大孝



为了掩饰同性恋身份,他和对自己有好感的女同事保持暧昧,营造“我喜欢女生”的假象。


没想到,爱人阿朔,突然带着行李,说要和他开始同居生活。


害怕别人眼光的他,在邻居面前“撒谎”称:“他是我外甥”。


他清楚知道,在世人眼里,他就是“怪物”。他那么尽力地隐瞒,只是为了不被社会抛弃。


然而,纸总是包不住火。


当邻居小宫山太太知道他是同性恋,既生气又惊恐,她害怕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毕竟,学校里教的是人长大后,男人会和女人结婚。


况且,她更担心因为自己的邻居是同性恋,而被周围小区的人用“好奇”的眼光看待。


阿涉的反应呢?


居然是对自己的“隐瞒”行为鞠躬道歉,承认邻居说的,才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甚至,因为自己的“怪”,他自卑到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人,就应该悄悄躲起来生活才对”。



从小到大,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里,处处都在告诉大家:“女人应该和男人恋爱”。


如果你问:“同性不可以吗?”大多数人会说:“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在他们眼里,“人们都是这样的”,代表了绝对的正确。


一旦谁超出认知范围,就会被扣上“不正常”“怪人”的帽子。


就像阿涉的妈妈知道儿子是同性恋后,说了一句:“可是一个男人喜欢男人,这很反常啊”。



那么,什么才叫正常呢?


男人喜欢男人,女人喜欢女人,就不正常了吗?


又有谁能切身理解同性恋人们的感受?


自从他们发现自己喜欢同性那天开始,他们就一直藏着这个秘密,害怕被排斥,害怕被嘲笑。


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是对异性没兴趣。


在大多数人觉得异性恋才是正常的现实下,他们挣扎过:


曾以为自己是“怪物”,不知道怎么向别人诉说。


即便说了,有人会理解吗?会接纳这种“不一样”吗?


“我是个同性恋”,在当今社会想要理直气壮地说出来是很难的。


社会的普遍认知是,你不生孩子就是异类,你喜欢同性就是异类+变态。


只要不被大多数人认可,就一定是被人用看“怪物”的眼光,盯着你。


可是,同性恋不是一种病啊,就算不一样,又有什么关系?



03

与大多数人不一样,就有错吗?


《忽然七日》有句台词:成长”的关键在于,学会一直站在多数人的那一边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人的一生,应该是这么过的:


你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考上好的小学,好的初衷,好的高中,好的大学。 


毕业后,你要找份好工作,最好是朝九晚五,做个安稳的公务员。 


30 岁前,你要结婚生孩子,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


......


为什么我们要按照这样所谓的“标准”而活?


他们会告诉你,没有为什么,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跟着大多数人走,总不会错。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错觉。


我们不得不承认,真正保持清醒是很难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周边人群的“意见”之中。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很多人为了这一份安全感,不被孤立,惯性去随大流,只希望能成为大多数里的一部分。


到最后,大多数强势成为了“正确”,少数者却成为了“怪异”。


正如选择不生孩子的人,只是想告诉父母:“生孩子是权利,而不是义务”;她想告诉社会:“女人的价值,不只有子宫”。


长年苦于要不要出柜的同志们,想告诉所有人:“每个人都有喜欢谁的自由,无论对方是男,还是女,男人也可以喜欢男人,女人也可以喜欢女人”。


这,难道有错吗?


大多数人的意志不应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04

和别人不一样的人,是可以越来越优秀的


其实,无论是否生孩子,还是同性恋是否要出柜,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如此独特般的存在。


因为,那些选择坚持走“少数”道路的人,已经比普通人更早地,找到自己的价值


尽管你可能受到异样的眼光,并为此而难过。


但至少,这时候的你,已经与真实的自我产生链接。


我想告诉你,请保持你的“怪”,保持你的“不一样”。


我知道,你害怕那些异样的眼光。


可是,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真相:


和别人不一样,是可以让你越来越优秀的。



就像一直被奉为“怪胎”的 Lady Gaga 。


从小,她就因为只有 1 米 57 的身高,比别人重 30 磅的身材,而被视作“怪物”。


后来,她火遍全球的时候,又因为雷人的造型,被说哗众取宠,被取笑她是“怪胎”。


那时候,骂她的人,鄙视她的人,比愿意听她歌的人,还要多。


她不苦恼吗?并不。


因为与周围的“瘦子”格格不入,她曾经试过疯狂减肥,以各种夸张的造型掩盖内心的自卑。


直到得了“纤维肌痛症”,她才正视自己的身体。


后来,她素颜出演电影《一个明星的诞生》,反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那部电影里,一个朋友对她说:“要坚持自我,没有自我的歌曲是没有灵魂的”。


所以,在她的歌里,你能听见她内心的声音。


《Joanne》,是为了纪念和她同样得病,却遗憾去世的姑姑;《Born This Way》,是为了声援 LGBT 。


她的每一首歌,就是每一段人生。


当她不在意自己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标准时,才发现,这种感觉真的很酷。


因为找到了自己,所以才能笃定地走着,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人生。


这样的人,不再因为“与别人不同”的声音,而焦虑不安。


我知道,坚持自己的不一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可以做的,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前,即将做出决定的时候,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声音,选择自己想要的,拒绝自己不想要的。


我们没有必要,活成一个样。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得主 Graham Moore 获奖时说:


“我 16 岁时曾试图自杀。


因为我觉得自己很怪,很另类,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此刻的我想告诉那些有同样感觉的孩子,“我好古怪”“我好怪异”“我真是不合群”。没错,你就是这样,我肯定你就是这样。


但请继续“怪异”,继续“与众不同”。


当你成为下一个站在这里(奥斯卡颁奖台)的人,请把这番话传递下去”。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与众不同的。


只是,为了配合这个世界,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怪异,也放弃了自己的天赋。


但,格格不入从来不代表错,不要抹杀那个本就很棒的自己。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Stay weird,Stay different。


与你共勉。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作者简介:碗仔,用颜值说话的记录者壹心理主笔团,一群和弗洛伊德抬杠的年轻人。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排版:小鲸鱼,林洁愉


赞赏
  • 小鲸鱼f678b4
1人打赏了作者
举报
©ᝰMurray.G™

已收藏,摒弃大众化的标准认知,接受差异化的自我,也是个体独立的自我成长之路

2019-11-18 · 回复
匿名

我想成为想笑就笑的人,而不是为了笑而笑的木偶

2019-11-18 · 回复
微格尔青

要在群体内坚持自我很难,阻力很大,但也考验着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勇气。

2019-11-18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