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点点温暖就能让绝望的人活下去

data.name
婚恋

认证作家/优质答主
文 | 王玺
来源 | 王玺心理空间(ID:wangxixinli)

IT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咨询也有了很多种方式,除了面对面咨询,还有视频、语音、电话、文字等方式。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咨询方式,就是咨询师上门出诊,主要针对因各种原因无法出门或衰弱病重、突遇紧急状况的来访者。


几年前那个冬季夜里的上门咨询,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我的工作方式里,一般不提供上门咨询服务,一则为自身安全考虑,二则我认为来访者的咨询动力很重要,能自己直接面对咨询师,咨询效果会比较好。等着咨询师上门咨询的人,除了一些特殊原因,还有一些人是根本不想咨询,只是迫于家人的压力,违心地进入咨询,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那天晚上9点多,我接到一位同行的电话,他说他的朋友向他求助,朋友的妻子想自杀,已经先拿刀把手腕割破了,流了好多血,人就在有阳台的房间里,情绪很激动,哭喊着今晚一定要跳楼死给老公看......


他的朋友吓得语无伦次没了主意,同行让他报警求助,朋友不肯,说这里面有家庭隐私,正是妻子无法接受的事情,报警的话动静太大,会惊动左邻右舍,还会激怒妻子,他怕她会更因此想不开,会更坚定地去死。


同行到底专业,马上想到找心理咨询师去干预。因为彼此是朋友,他本人必须回避,就想到给我打电话。


我一听有点犯怵,大冷天的又是晚上,谁愿意出门啊,何况是人命关天的事情,这压力也太大了。


我这头在拒绝,对方在另一头拼命想说服我,说来说去被我老公听到了,他素来心软,一听情况这么紧急,竟然劝我去,还提出要开车陪我一起去,我犹豫不决,他言之凿凿:我觉得你一定行的。去试试吧,这可是救一条人命啊。


我的侠肝义胆被他的话唤起,几分钟后,我们开车出门,直奔当事人所在地。到了小区门口,我先进去,老公自己找地儿停车,再找个地方一边休息一边等我。



男主提前下楼迎我,跟我简单讲述了事情经过:他在外面有个情人,被妻子跟踪发现了,平时他夫妻俩感情还不错,妻子比较强势,他挺忍让的。情人是一个温柔的女人,他喜欢她的温柔,但并不想跟妻子离婚。


他跟我亮了底,如果妻子坚持离婚,他就把所有家产留给她,净身出户;如果妻子原谅他,他保证跟情人断绝关系,不再来往。但前提是,决不能让妻子自杀:她要是死了,我还怎么活呀,我怎么跟孩子交待?她要是没了,我们这个家可就全毁了。


那天的自杀干预过程比较曲折,恕不赘述。


女方尽情痛快的发泄完愤怒之后,开始悲伤地哭泣,此前她已消耗了太多力气,哭到最后,全身瑟瑟发抖,我递给她一杯热茶,她看着我,泪眼汪汪地说:谢谢。您能抱抱我吗?


要是在咨询室里有人提出这个要求,我可能会迟疑,或者跟对方探讨一下。但那天,我立刻就拥抱了她。


后来她在咨询中跟我说,我那天的拥抱就像妈妈一样,让她感觉特别温暖,对生活又有了一些依恋。


事实上,她之所以对老公出轨的反应比一般女性更大,也是因为触动了幼年时她曾被妈妈抛弃过的创伤。她平生最恐惧的事,就是没人要她,她认为那比死亡还要可怕。


那天晚上,在得到她亲口保证不自杀的承诺后,我才放心离开。


夜已深,我和老公准备开车离开的时候,发现车竟然启动不了了,折腾半天车还是动不了。时间太晚,我们决定不折腾了,先打个出租车回去,第二天再来修车。


在空旷寒冷的大街上等出租车时,我对老公说:如果今晚不出来,我们的车也许不会坏吧。


他说:车坏了可以修,人没了就回不来了。你想想今晚多有意义啊。


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后来修车花掉的钱,和那晚的咨询费一样多。


对此我的联想是:人好了,车坏了,两相抵消。



最近的咨询中,有来访者跟我谈论韩国影星崔雪莉之死。


年仅25岁的雪莉,因为抑郁症在家中自杀身亡。


雪莉11岁就进入韩国SM公司,在公司的包装推动下,再加上自身的努力,雪莉的事业突飞猛进,一出道就是顶极团队。


小小年纪就成功,过早步入成人世界,过早的社会化,对雪莉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十几岁的她就要拍吻戏,在大佬云集的酒桌上才艺表演,应酬敬酒,甚至陪睡......失去童真快乐的雪莉,自己也曾坦言:没有人把漂亮的雪莉当小孩子。


2014年,雪莉因心理原因暂停三个月工作,2016年,雪莉被爆出有自残行为,甚至在网上晒出自己的自残受伤照,晒出不穿内衣的照片,引来一片哗然。有一次她放了一张自己哭泣的相片,竟被解读为是性暗示,她那些奇奇怪怪令人迷惑的言行,引来网友们一片骂声和质疑声。


直到她死去,大家才意识到,原来她是在以这样的方式呼救啊。


来访者好奇的点,在于雪莉生前有如此明显的异常举止,为何她身边竟没有一个人察觉。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雪莉自己对自己的状态缺少觉察,她无法宣泄内心的痛苦,只能通过自残自伤、行为怪异等方式来表达,这些行为本身就是求救,但她自己并不知道。


她的家人、同事和朋友,也没有人想到她病了,她需要帮助。


也许她身边也曾有人察觉到不对劲,但选择了回避。


人在遇到自己不愿面对、无法承受的事情时,往往会本能地否认、隔离、回避。人性喜欢正面的积极的人或事,不喜欢负面的消极的人或事,就像世人都热爱阳光、讨厌黑暗一样。



在咨询中,我碰到过好几起这样的情况,某些已出现明显精神异常的人,被家人心怀侥幸地送来做咨询,而不是先送到医院检查治疗。等咨询师咨询评估后,建议对方赶紧送去医院治疗,对方还要百般恳求:您就给他(她)咨询吧,万一治好了呢?


还有一次,我在一家商场逛,看到一个小男孩摔倒在地、哇哇大哭,他妈妈跑上前去,一把把他拎起来,不是先问他疼不疼,安抚一下孩子,而是用手指着前方的玩具区说:你看那儿多好玩。


孩子还是大哭。妈妈表情有些不耐烦:给你买玩具还哭?


很显然,那个妈妈急着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她忘了孩子当下的疼痛是真实的,是需要被安慰的。她以为只要不去面对那个疼,那个疼应该就不存在了。


雪莉就像那个摔倒的孩子,原本需要救助的她不仅没有被善待,还因自己的反常言行招来网络暴力,各种谩骂、诋毁铺天盖地席卷了她,令她的状态进一步恶化。


一个被网络暴力伤害的弱女子,丧失了活下去的动力。


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有人说,雪莉生前,无数人辱骂贬损她,等她死后,全世界才开始爱她。


令人痛心的是,为何一定要以牺牲生命的方式,才能唤醒一点什么。


如果大家都能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怜悯和理解,很多悲剧可能不会发生。



咨询师做久了,越来越感慨一件事情,那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太容易有信任了。


我们心中有太多防备、警惕,戾气深重,动不动就互相攻击、暴跳如雷,抑或冷漠决绝,导致彼此很难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即使已经建立的关系,也很容易被中断或毁掉。


我们骨子里渴望亲密却又心怀忧虑,渴望温情却又充满敌意,宁愿孤独也不愿主动靠近,这背后,其实是对爱的怀疑与恐惧。


人与人的关系有时就像刺猬,离远了会想念,靠近了会疼痛。


孩提时代,我和父亲很隔膜,总觉得他不爱我,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成年后。


有一天晚上,我要去单位加班,那时我们住在父亲单位的家属院,院子很大,当我走出楼梯口,向院门口走去时,突然感觉有一束光照在我身上,抬头一看,我爸正从家里窗户上探出身子,手执一盏台灯朝着我行走的方向探照。


那束光随着我的步履不断地移动变化,直到我拐弯,走出父亲的视线。



那一刻我的心里暖融融的,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柔情。后来我还有感而发,根据这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发表在省报上。


那时候的我,还没有办法整合对父亲的爱恨冲突,我只是感觉到那些复杂难言的情绪,让我总是处于既怨恨又心软的纠结里。


但不管怎样,这个细节让我明白,父亲还是在意他的女儿的,虽然这样温暖的时刻很少,但这少而珍贵的记忆却一直留存在我心里,成为情感上的一种滋养,会让我在父亲去世多年后,想起这一幕时仍然觉得温暖。


很多时候,能够打动我们的,往往就是这样的细节。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就能让人不那么绝望。


一些来访者跟我分享咨询中的感悟:很多时候具体的咨询内容其实都忘了,但咨询中我说过的某句话、某个观点,会被自己牢牢记住,每当感到绝望或恐惧时,只要想到那些话,就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愿你我都能温柔善意地对待他人。


愿你我能被他人温柔善意地对待。



我的咨询感悟:无论掌握多少咨询技术与手段,都抵不上咨询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完善整合的自我及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来得有效。咨询师能走多远,来访者就可以走多远。


作者简介: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1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出版人物传记《路在脚下延伸》,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公众号(ID:wangxixinli)

排版:小鲸鱼   Claire


举报
艾宓z

是的

2020-02-27 · 回复
我和你12

温暖的力量很大

2020-02-23 · 回复
李莉

2020-02-18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