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压抑被遗忘的过往,身体都替你牢牢记着

data.name
科普

认证作家
文:王玺
来源:王玺心理空间(ID:wangxixinli)

那天她一走进咨询室,就说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跟我谈。


彼时阳光甚好,房间清凉,她的脸上却乌云密布。


咨询过程中她不看我,一边说话一边盯着自己的脚尖。


顺着她的目光望向她的脚,我发现她非常紧张,身体显得很僵硬,脚尖也绷得很紧,脚趾头在鞋子里头挤来挤去,脚趾形状不时从鞋子薄薄的皮面上凸显出来。


身体紧张,连带她的喉咙也发紧,说话声音干涩且不流畅。


我知道那个不时会影响她的东西又来了。


趁她抬头看我,我说:这样坐着好有点不太舒服,我们不如把鞋脱掉?


她很惊讶地看着我:这样可以吗?


我说:可以。


她的表情有些欣喜,像马上要偷偷放纵一下自己的小孩子。


我们各自很利落地蹬掉皮鞋,各自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在沙发上,互相对视一眼,两个人忍不住大笑起来。


随后的咨询格外顺畅,虽然我们谈论的话题并不轻松,但身体的状态很放松。


临走的时候,她跟我说:王老师,哪怕遇到天大的事情,只要见到您,跟您谈完,我就有信心去面对了。



一年前的夏天,她来做咨询,她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对环境、对周围的人充满警惕,这个警惕让她特别难受,而且越来越严重了。


我请她具体描述一下,她说:有时我走在大街上,明明离谁都很远,但我就是忍不住要回头四处看看,看有没有人突然靠近我。在办公室的时候,我很怕背对着门的位置坐,我必须坐在朝门的位置,看到别人的脸才放心。坐电梯的时候,我尽量避开别人,实在避不开的时候,我尽量离别人很远,害怕对方会不会突然扑过来。有时我坐在家里,明明只有我一个人,也会突然头皮发麻,全身发紧,会赶快回头看一下,总觉得有什么危险马上就要降临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她去一家商场购物,途中要经过一条地下通道,当时地下通道里没有其他人,虽然是大白天,她却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这个恐惧感让她突然开始奔跑,撒腿狂奔出地下通道后,才慢慢停了下来。


现实生活中,她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用她的话形容“所有的关系都很脆弱,随时可以中断”,她和父母关系也很紧张,她妈妈是个冷漠隔离的人,她爸爸是个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的人,她提起他们就摇头叹气,她说她和父母的关系,属于不见面还好,一见面都不自在的那种,双方都有压力。


事实上她和谁都不亲密,除了老公,她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惟一容忍她的人,容忍到无下限的程度,这也是当初她在众多追求者中挑选他的原因。在夫妻关系中,她是施虐者,他是受虐者,家里所有事情都要听她的,她还动不动无缘无故地打他骂他。


在她面前,他像一个宽厚的长辈。在他眼里,她的坏脾气不过是小孩子的顽皮,她对一切的掌控不过出于胆小恐惧,反而惹人爱怜。


私下里,她叫他爸爸,他叫她丫头。


这两个人的关系,实在再匹配不过。



她一边各种虐他,一边又离不开他。


她常带着莫名的怒气突然打他、掐他,一旦他疼得喊叫起来,或者反手回击她一下,她马上逼问:你是不是早就想打我了,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逼急了他说:你是不是有病?


她不敢要孩子,她说自己憎恨婴儿,曾多次梦到自己亲手掐死婴儿。


不要孩子是结婚之初就跟老公讲好的,后来老公也不想要,他说幸好没有要孩子,否则他将要照顾两个孩子。


咨询中她总是回避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我知道她还没有准备好。但以我的经验,越是不能敞开来谈的事情,可能越重要。


她长得很好看,但总是习惯性地收缩脖子和肩膀,走路步伐不稳,有些驼背,肢体语言表现得总想要躲避什么似的。


每次咨询时,她的身体总是僵硬紧绷,尤其是足部,她的双足常常前脚掌撑地,足后跟高高踮起来,这样的姿势会保持很久,她自己却浑然不觉,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正处于高度的紧张焦虑中。


有时我都替她累得慌。


每次看到她,看到她身体状态的不舒服,总让我想起曾经在某精神病院里亲眼目睹的一幕。


几年前在那家医院学习观摩,走进精神病患居住的病区时,有一个场景令我终生难忘。


一个人到中年的男人,蜷曲全身以弓形姿态躺在床上,头部凌空悬起,久久不动。他头部底下分明就是枕头,但他始终保持头部悬空的姿势,整个人仿佛被某种法力死死定住,僵滞凝重得宛如一尊雕像。


我问随行的大夫,大夫说:这个姿势,他可以保持一天不动。



紧张性木僵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是在言语、行为动作普遍性抑制的同时,以全身骨骼肌的僵住不动为突出表现,患者全身肌力增高,肢体可任人摆动,可引出蜡样屈曲和空气枕头。


严重时患者整个身体可长时间僵住,呆坐或呆立,或睡卧于床,面无表情,推之不动,呼之不应,任何刺激都无法引起相应的反应。紧张性木僵持续时间不一,短的几个小时,一般持续数天或数月,如不治疗,少数人可长达几年。也有少数患者会由紧张性木僵转为紧张性兴奋,突然变得冲动起来。


我接待过一位很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他曾宅在家里三年不出门,直到家人强行把他送到医院治疗。他在咨询中跟我说,他宅在家里的时候,其实什么也没干,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坐着发呆,一个姿势可以保持很久不动,虽然他在意识层面很清楚,但就是不想说话,对外界的刺激不想回应,也缺少食欲。


这是典型的抑郁性木僵,常见于严重抑郁发作时,一般呈亚木僵状态,患者肌力正常。


有一次咨询中,她又呈现出全身紧张僵硬的状态,与此同时,我也感觉到身体有些紧绷。因为跟她关系建立得不错,所以我决定推进一下:我觉得我的身体现在有些紧张,你的感觉呢?


她如梦初醒地看着我,下意识动了动胳膊和腿。


她说:我好也有点紧张。


我引导她一起呼吸练习。连续数次之后,明显感觉放松多了。


她说:您不说,我都意识不到我身体紧张。以前也有人说过感觉我容易紧张,这是为什么呢?


我说:我不知道。你觉得呢?


她说:好象除了睡觉的时候,白天我其实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


我问:这种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的感觉有多久了?


她仰头回想:好从上中学就开始了。



上中学的她比同龄人早熟,外表看上去很懂事,内里却敏感又脆弱。虽然成绩不太好,但她喜欢上学,讨厌回家,在家里她常常觉得窒息,一来父母动不动就突然开始吵架打架,二来父母对她管得很严,恨不得随时随地监控她。父母不许她关上卧室门,以便于他们可以随时推门看她在做什么,有好几次她发现爸爸从门缝里偷窥自己,她被吓一跳,但又不敢说什么。


很多时候,她爸爸会突然冲进她房间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她,有时她都不知道自己为何挨骂挨打。她回忆说,可能只是爸爸在单位受了气心情不好,把怨气发泄到无辜的女儿身上,也可能因为她犯了一些小小的错误,比如没有及时打扫卫生,比如放学回家晚了一点。


她爸爸的发作总是突然袭击式,总是直接把她房门踹开,让她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而她的书桌又背对着房门,这使得她每次都先从后脑勺感受到某种危险的临近。


她太弱了,她好怕,但没有人保护她。慢慢地,即使一个人在家,她也会身体紧张,呼吸不畅,会长时间地憋气,踮脚尖,咬牙,收缩肩膀,全身处于警惕防备状态。长此以往,她的身体形状也发生了变化,总是佝偻着腰,含胸驼背,总是一副底气不足的样子。


在家里无法获得安全感的人,面对外部世界更没有安全感,对人对事常预设很深的敌意与怀疑。


生活中她和他人保持距离,随时处于想要逃跑的状态,她会突然的歇斯底里,突然开始打骂老公......凡此种种,都源自过往被伤害的恐惧与怨恨,她必须全方位保护自己,必须为那些负面情绪找到宣泄的出口。


令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考上大学在北京工作这么多年,父亲也已去世好几年,为什么还是时常感觉到紧张焦虑,还是时常担心有人会从后脑勺攻击她一下,这是她常常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猛回头的原因,也是无论到哪儿也要锁门的原因,如果有人不敲门或不经她同意就进入她房间,她立刻就怒火万丈。


她曾以为只要离开当年的环境和暴躁的父母,自己的生活就会好起来,但万万没有想到,身体的记忆如此顽固,时隔多年仍然会跳出来提醒她,过往那些伤痛一直都在,只是在潜意识里被压抑和屏蔽了。



一年来的咨询,她开始接纳身体出现的各种状态,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语言,开始聆听身体想对自己表达什么。她的症状明显减轻了很多。


有时在家里,当她意识到自己快要爆发的时候,会提前跟老公打预防针:我觉得那个愤怒又要来了,你快离我远一点。


有一次她老公跟她说:没事的,我陪着你,难受的话你就打我吧。


她感动地扑到他怀里,哇哇大哭。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打过他。


他接纳了她的攻击性,她的攻击性反而弱了很多。


随着我们咨询的推进,她越来越希望去了解、探索她的父亲。


有一次她问我:我爸爸其实长得很帅,身材也很高大,但他有一个地方一直让我感觉很奇怪,就是他的两条腿特别细。尤其是中年发福以后,他的身体变得很难看,甚至有点畸形的感觉,怎么跟您形容呢?就是他的肚子很大,两条腿却细得像竹竿,我总觉得他的腿支撑不起他的身体,总担心哪一天他会不会突然身体折断、跌倒......


我问:你爸爸和你爷爷的关系怎么样?


她摇头:不好,一点都不好。我爷爷对我爸爸很严厉,对他总是打骂加贬损,我记得我都上小学了,有一次我爷爷还当着家里亲戚的面打我爸。我爸挺恨他的,曾经很多年都不想见他。


我有些理解她爸爸了。


通常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当我们感觉到腿部无力,往往与缺乏信心和方向迷失有关。而那些缺少父亲力量支持、总是被父亲打压贬低的男孩子,身体各部位发育往往不太均衡,双腿的纤细无力是明显症状。


这样的男孩子长大以后,大多也无力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尤其是进入婚姻、生养孩子之后,他们往往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却意识不到自己在伤害孩子。


我们的身体会说话。


很多时候,当来访者跟我谈论内心的纠结,或在某些事情上犹疑不定的时候,我会请他(她)去谈论内心的感受,去感受身体的状态。很多人在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察觉到身体的状态之后,很多症状竟然神奇地消失了。


症状神奇逆转的原因很简单。


当我们习惯在心理层面去压抑真实的情绪和想法,身体往往会以各种症状的形式来替我们表达。而当我们可以觉察或直接表达各种感受的时候,就不需要动用身体的症状来表达了。



我的咨询感悟:无论掌握多少咨询技术与手段,都抵不上咨询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完善整合的自我及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来得有效。咨询师能走多远,来访者就可以走多远。


作者简介: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十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出版人物传记《路在脚下延伸》,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公众号王玺心理空间(ID:wangxixinli)。

排版:小鲸鱼     远方的你别回头
举报
白鸽3137

写的太到位了,感同身受!好有深度的文章!我和里面的主人公的遭遇类似!所以我受益了!谢谢您!

2019-10-10 · 回复
Better me

小时候由于发育得早,总是驼背来掩盖自己的胸脯,体态不太好,还慢慢觉得自己很丑,不够自信,不过现在都是大大方方挺直腰板,每天都觉得自己天下第一美

2019-09-22 · 回复
shrewd

谢谢

2019-09-0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