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流量”蔡徐坤 大战 “过气歌手”周杰伦

data.name
壹心理主...

咨询达人/认证作家/鲸鱼社工
文:壹心理主笔团  李扶光  碗仔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标题:“顶级流量”蔡徐坤 大战 “过气歌手”周杰伦:谁在愚弄14亿人的智商?


01

周杰伦需要做数据吗?


爆肝激战16小时后,直到周日零点,周杰伦的名字,才第一次在微博超话榜里爬升到蔡徐坤之上。


这可能是很多80、90后的周杰伦老粉,第一次体验:何谓流量。


这场人气之争,起源是一个小小的豆瓣帖子,他问:“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


△ 来自豆瓣小组的话题


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这么问。因为,作品、才华、真实人品等在当下的评价标准里,已经不值一提。


要看一个人够不够火,就要看他有多大流量,在微博有多热门,有多少大牌代言,有多少粉丝愿意为他转发、点赞、控评、打榜、集资应援造势。


这些流量的侧面证明,周杰伦几乎没有。


微博上不了超话榜,官宣代言转发评论不过万,没有控评、打榜、反黑组。


粉丝过于佛系,一天天就看着哥哥糊下去,也不帮忙争流量。


一句话总结:周杰伦过气了


正是这句话,惹怒了一大批80后、90后,这些自嘲已经步入中年的夕阳红粉丝团们被迫营业,自发跟着教程开始打榜。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发展后,周杰伦的微博超话排名已经有所起色,渐渐超过了一个又一个明星。


△ 周杰伦实时排名



这时候,蔡徐坤的粉丝见势不妙,开展了顶流守护战,也就是:启用小号,大量抛分,一直保持领先分差。


因为已经十分熟悉套路,压制临时组建的夕阳红观光粉丝团,绰绰有余,誓要“让那个所谓的前辈家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顶流”。 


但是,人造的数据,永远比不过真实。


越来越多听周杰伦长大的中年叔叔阿姨们,放下工作,关掉游戏,一起打榜。甚至,五月天、孙燕姿的歌迷们,也加入混战。


到了后期,林俊杰亲自下场,陈赫、娄艺潇、陈数、李现等艺人纷纷支持,诸多品牌如天猫、OPPO、英雄联盟、湖人中文网官博,纷纷发声,跨界打榜支持周杰伦。


△ 李现为周杰伦打榜


终于,在周日凌晨,周杰伦超话榜登顶第一,是榜上第一个影响力破亿的人。


我想,这是周杰伦拿了那么多个“第一”里面,最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第一了。


因为,周杰伦不需要做数据,他自己就是数据。


在还没有互联网流量和强力粉丝经济的2003年,一首《以父之名》,就创下了超过8亿人同时收听的记录。


专辑获奖无数,每一张专辑,都是80、90、00后耳熟能详的歌。四年没发歌,回归后的2016年,一首《告白气球》还是刷屏到飞起。


除了音乐,他还拍过电影、当过导演,提起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你,一定有印象。


这场大型迷惑行为的本质,并不是ilun对ikun的宣战,参与其中的很多人,也许并非周杰伦的粉丝。


这是无数苦流量久矣,看了太多烂剧,听了太多烂歌的人们,对流量主义的一次反击:


不要因为活在流量的世界里久了,就把虚假当做真实。


02

流量之恶下,最大的赢家从来不是你我


为什么我们对流量这么反感?


因为, 我们曾见过真实。


有人说,周杰伦刚出道的时候,不也是被我们父母辈的人嫌弃吗?你们对00后做的事情,和70后对你们做的事情有什么区别?


我想,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有人说蔡徐坤:“救救孩子,数据是他唯一的底气了。”


这是流量和实力的最大区别。


周杰伦作为初代偶像,也曾遭受过极大质疑,对此,他用自己的作品回答了一切。


而现在的流量明星们,大多是人气先于作品,粉丝战力大于本人实力,把靠水军、小号、机器、人工刷出来的数据,当成是真正的成绩。


作为一个没有粉丝滤镜的路人,心里的唯一感受是:他凭什么?


越是被这样不理解,粉丝们就越委屈。她们希望更多人喜欢自家偶像,这么优秀的人应该被所有人喜欢。


可惜,适得其反。


殊不知,天下苦流量久矣,流量之恶在于,劣币驱逐良币。


只要人设做得好,哪怕演戏不带脑,以至于出现了一种非常魔幻的行业现状:


我的演技是假的,我的奖项是假的,我的数据也是假的。但我赚的钱,是真的。


你们进入了一个只能听烂歌,看烂剧,而且批评无效的时代。


在粉丝的逻辑里,流量明星+大IP+炒作,就等于爆红。


但他们忘了,“爆红”,不等于被大众认可并接受。这比刷了几层粉底还厚的数据假象之下,是一层又一层的流量造假泡沫。


例如,蔡徐坤1条微博,转发1亿,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每4个微博用户里,就有1个人转发这条微博,难道大家都闲得没事干,每天只围着他打转?


△ 央视曝艺人刷量


But 金主爸爸不管,他们只会看数据。


所以到最后,我们听到的不是当年传唱度极高,至今去KTV都必点的《夜曲》、《听妈妈的话》,而是《鸡你太美》???


除了乐坛,影视圈更是遭殃的重灾区。


不说你也知道,2019年的今天,Angelababy 的《孤芳不自赏》,依然被群嘲是“大型抠图翻车现场”。


这部剧号称具有150亿的点击量,但水分高达90%,豆瓣也只有3分。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影视剧维护数据的费用已经达到25~40万/集。


本来花在精良制作上的费用,到头来却本末倒置,花在“流量”的表面功夫上


△ 良心的中国电影报道


但,Angelababy老师从来不怕,因为她是顶级流量啊,发一条微博都可以上热搜的那种。


有人说,粉丝买账就OK,这是一场资本和粉丝之间的自嗨罢了,反正最后的播放量也非常好看。


当然不,在我看来,长期以往的刷量行为,最后给我们丢脸的可能是14亿人。


为什么?


去年,吴亦凡的粉丝们,通过购买各大平台会员账号用 VPN 切地点、账号,不断购买、删除,利用时差绕开反作弊系统,成功将他送上 iTunes 美区第一名。


△ 知乎流传的刷榜教程



结果,Twitter,Instagram上清一色地骂中国人。那段时间,只要你在 Twitter 搜 Chinese,第一个词就是“Chinese Bots”(中国水军机器人)。


流量做的恶,到最后要全体国人买单???


△ 1.比魔鬼更可怕的,是中国水军机器人
2.中国水军又故技重施了


我实在不能忍受,当我们习惯在一个用流量说话,而不是靠实力取胜的世界里,会有多恐怖?


因为,这帮人大则影响中国人的国际形象,谁曾想过,这么多年来,我们靠科技、互联网等在世界上挣足面子,到头来却被流量明星的一个响指,毁于一旦。


小则影响新生代的10后,随着流量之恶的蔓延,更多孩子认为,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可以不要底线。


他们不需要思考,认为只要长得帅,只要有后台撑腰,只要有足够的手段,就可以收割一波流量,有名有利,还不用累死累活地工作。


如此一来,最后为流量买单的,还是我们,以及被祸害的下一代。


03

我们没有了思考,

只愿意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东西


流量造假最为致命的,是制造对立,摒弃思考。大多数人,都只是被流量裹挟的一员。


不难发现,很多给蔡徐坤打榜的粉丝,大多是10~20岁,社会经验不多,经常混迹于饭圈的他们,多数是以下几种粉丝:


数据粉:粉丝里的技术流,及时发现所有可刷数据并行动,曾刷新吉尼斯纪录。


控评粉:严格审核与把关,有利于偶像的言论要顶上热门,随时召唤“夺命连环追魂反黑粉”。


反黑粉:全球杀伤力最强的杠精,谁骂我偶像,我就灭谁九族。


你很难想象,他们为了坚持相信偶像“很厉害”“很有才”,硬生生地营造一副自己看来“真实”(如数据好),外人看来虚假的画面。



△ 蔡徐坤粉丝



更重要的是,他们年轻,所以更容易显得我们不喜欢他们的偶像,是因为我们太老,太守旧。


一个ikun说,“蔡徐坤的排名应该在周杰伦的前辈上面”,因为蔡徐坤了解外文歌,是被流行选中的天之骄子,请哥哥姐姐们不要对不了解的事物指手画脚。”


这已经很文雅了,我见过很多更粗俗,甚至问候路人父母全家的版本。


△ 蔡徐坤粉丝



为什么,粉丝们会变得那么狂热?


真相是:我们都只是在捍卫自己的偏见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成为了稀缺资源,我们很难再通过现实去真正认识一个人。


所有人都变成了一个扁平化的ICON,人人只关心一个单一的维度:你和我是一伙的,还是和他们是一伙儿的。


在心理学里,这被称为“内群体”和“外群体”。对于内群体的人,怎么看怎么顺眼,对于外群体的人,就哪里都看不顺眼。


我们认同周杰伦,用周杰伦和蔡徐坤比较,觉得拉低了周董的身份。


他们认同蔡徐坤,用蔡徐坤和周杰伦比较,觉得哥哥姐姐都是老顽固,尊重但不接受。


而心理学家早早就说过了:“我们”和“他们”的区分,会导致很大的敌意。


讨厌流量文化的人,不可能接受“蔡徐坤的歌挺好听”这样的客观信息;支持蔡徐坤的人,也不可能接受“蔡徐坤德不配位”的批评。


那见面还能怎么办呢?互喷呗。


当代年轻人需要自我认同感,这种心理认同的另一面是心理满足与偶像的深度绑定


当粉丝群体成为一种新的“想象共同体”,承载共同文化、语言和身份认同。若偶像获得某种成就,粉丝会认为这就等同于自己的成功,强化了他们的归属感。


在明星的问题上,变得极其双标。


我家偶像拿奖就是实力,别家偶像拿奖就是刷榜;我家偶像发歌就是天籁,别家偶像发歌就是不知道唱什么......


为了认同感而去撕逼,撕企业、撕经纪人、撕合约、撕对家、撕路人、撕黑粉......


他们把零花钱砸在维护偶像上,哪怕偶像被官媒怼了,也要买地沟油热搜对抗权威......


说实话,粉丝互撕,真的就是很平常的活动。


正如李诞所说的那样:明星亲如一家,粉丝相互谩骂。


但我害怕的是,流量会把偏见放大,成为凶猛的利器。一切变得黑白分明,二元对立,“批评”本身不再被允许。


04

这场流量比拼里,没有真正的赢家


前几天,我看了 《乐队的夏天》。


张亚东说,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一向都是以流量明星为核心,虽然有市场,实际上特别俗。


“痛仰”这么一个老牌的乐队,在面对比赛时还那么拘束,就是因为资源配置不公平,给乐队的机会很少。


△ 张亚东评价


换句话说,以前是大众通过作品来认识周杰伦,现在是艺人讨好观众,让观众为他们造假刷量,来获得市场地位,而不是靠实力。


在流量占据资源的恶性循环下,当红歌手、演员的作品,要么质量低下,要么几乎没有。


当吴亦凡面对提问:“为什么周星驰找你演戏?”他回复一定是因为自己的演技;当鹿晗说自己从没想过能留下什么作品时,你就知道,这么多年来,乐坛也好,影视也罢,为什么没出现过如周杰伦般同等影响力的人?



△ 周杰伦的影响力


从“面瘫演技”到“抠图现场”,从《大碗宽面》到《鸡你太美》,一部部烂到无话可说的作品,让身为观众的我们,纷纷奔向英文歌、韩文歌、日剧、美剧、英剧......


这场流量比拼里,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赢家。


流量明星赢了,但没有了数据,他们什么都不是,这是歌坛与影坛的悲哀。


而我们只能默默接受,是社会的悲哀。


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作品,是靠实力说话的偶像。


当然,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喜欢怎样的偶像,毕竟,这是一个处处充满着选择的时代。


你可以选择繁荣的,美好的,刷量过的10万+,1000万+。


你也可以选择一个有些拙劣,有些瑕疵,却足够真实的世界。


但,请不要用你们刷出来的数据,跟我比真实。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微信公众号:壹心理,有心事,看壹心理。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ID:yixinligongkaike)

排版:小鲸鱼 婉仪

赞赏
  • 似此星辰_青
1人打赏了作者
举报
长毛兔啊

这件事,有赢家。
赢的是靠实力的价值观。说明,正在扛起一片天的八零后九零后,依旧拥有:靠实力吃饭的价值观!为尊重之人出头的热血、以及知道,仅此一次的认清现实。

我只想给周杰伦花钱,谢谢。

2019-07-27 · 回复
请叫我龙小姐

我之前并不知道蔡徐坤,偶然看到VIVO的一支他代言的广告,感觉甚是精美,才知道他,可是他唱的歌让我觉得挺压抑的,所以我也没太多的关注他。 周董就是一副痞痞的样子在最初不太喜欢他,可是听过发如雪,青花瓷,逆鳞,之后,我就是不追星也觉得这真是太有才华了。 我承认我是个完美主义者,自然也是颜控。但并不代表我喜欢只有颜没有值的木头美人。 明星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感受,但明星也吃着我们吃不了的苦,所以,理智追星。

2019-07-27 · 回复
旧日蝴蝶

这些“流量明星”都是表面上做的很火,在真实的世界就是个废品!就等于自来水装到百岁山矿泉水瓶子上,表面上是三块钱,如果没有百岁山瓶子的衬托就不值钱了,百岁山瓶子就是所谓的流量,而蔡徐坤等辣鸡流量明星就是伪装瓶子里的自来水。可能这就是装哔吧!

2019-07-27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