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消极信念、改变命运的方法

data.name
思维升级

认证作家
文:抗霸君
来源:东观西望WEIV(微信公众号ID:  gh_3bed6ee95ccc)
原文链接:屠龙的英雄也会变成恶龙?| 克服消极信念、改变命运的方法


大家可能听说过一个故事:

 

有一条恶龙,威胁着村庄。每年这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少年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但无人生还。又一个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龙穴铺满金银财宝,英雄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恶龙。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这好像成了宿命,好像经历决定了命运。

 

有不少人可能会认为,一人的经历和遭遇就能塑造一个人,并决定他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童年被欺凌甚至被虐待,一生痛苦而坎坷,那这个人会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积极正面的人吗?

 

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个人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消极负面的人,甚至可能也去欺凌虐待别人。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连环杀手艾琳·沃诺斯,共杀害7名男性,2002年被执行死刑。她的童年很不幸,从小被父母抛弃,生活在祖父母家,被性侵,受到毒打,后来离家出走,在外流浪。

但事实上,我们少考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壹 经历决定命运?


以前看美剧《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时,其中一集就有相关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FBI犯罪心理研究小组的探员阿伦·哈奇在抓住连环杀手Vincent后,对他说:你的行为只是对你的经历做出的反应。当生长在一个充满极度虐待和暴力的家庭里,一些人最后成长成为了杀手,这并不奇怪。



natural born killer criminalminds s1 e8



杀手Vincent询问哈奇说的“有些人成为杀手”是什么意思。



哈奇回答说,也有些人成长成为抓施暴者的人。("And some people grow up to catch them.")



Vincent意识到了,哈奇也在童年遭遇过极度的虐待,却变成了一个正义感爆满,励志一生去抓虐待施暴者的人。



Vincent离开时回首的眼神意味深长,有着同命相连的理解,对他在这种环境中也能做出正义的选择的震惊,以及对哈奇的敬佩。

 

我们可以看到,遇到童年不幸,人们可以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选择:


1,童年遭到虐待,认为社会不公,心怀愤怒,自己要报复社会,长大也欺负别人,甚至犯罪。


2,童年遭到虐待,认为一些人在做错事,自己想要制止这些坏事,改变、惩罚这些人,心怀动力,长大开始帮助这样的孩子,或者成为执法者去处理虐童事件。

 

第二个选择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蝙蝠侠!


蝙蝠侠的真实身份为布鲁斯·韦恩,十岁时目睹了双亲被歹徒杀害,之后孤苦伶仃,由管家抚养长大。长大后,布鲁斯开始训练自己的身体和知识,并化身为蝙蝠侠来打击犯罪。


贰 命运由什么决定


所以,从哈奇和蝙蝠侠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


你的遭遇并不能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的遭遇加上,你对你遭遇的理解或者看法,才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Youare not defined by what you experienced or suffered, but by how you look atyour experience or your interpretation of your experience.



 

我把我的这个模型跟一个心理专家讨论,她说:嗯,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心理学模型:ABC model。





叁 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ABC Theory of Emotion)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简称REBT)。


https://wiki.mbalib.com/wiki/%E6%83%85%E7%BB%AAABC%E7%90%86%E8%AE%BA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重视不合理信念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其核心是ABC理论,即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导致的。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所以,逻辑应该是这样:出现了事件A,我对事件A产生了某种想法B,然后我感觉到了或者做了C。

 

所以ABC理论的重点就是消除不合理信念。


 

学习ABC理论,加上练习,大家可以让自己不再成为自己思想的受害者。

 

我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表达:别人的言语行为“让我生气”。但事实上这扭曲了表达所尝试描述的情况。对于“某人让我生气”这个描述,一种更准确的表达是:我对别人的言行感到生气

 

别人并没有让我们怎么样,他们仅仅是表现出了某种行为,而我对这种行为感到生气。我注意到了他们的行为,然后我变得生气。所以,该对我生气负责的是我自己,而不是别人。

 

我们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一种错误的假设,即认为他人应该表现出我希望他们表现的样子。


但事实上,别人不一定用我们认为他们应该做的方式来行事。

 

正因为如论如何,别人很可能都会继续以他们喜欢而我们可能不喜欢的方式来做事,如果我们并不为此增添烦恼,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轻松。这就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能够帮助我们达到的目的。所以这个难题的重点就是,我们如何想、看待别人的行为。

 

我们没法控制别人的行为。甚至对于大部分外界环境现象,我们都无法控制。

 

所以,问题就出在了我们要求自己并不能得到的东西。

 

如果把要求变为希望,把要求“别人必须不做什么”变为更合理的替代思考——“我希望别人不做什么”,通过这样的降低要求,我们可能会有更平和的心境了。

 

不合理观念的特征


一是绝对化的要求: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当某些事实与期望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二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以偏概全的,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情绪。



三是夸大情况的影响: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

https://wiki.mbalib.com/wiki/%E6%83%85%E7%BB%AAABC%E7%90%86%E8%AE%BA

 

所以,对经历的合理、客观和正面的理解,这就是我们该学习训练的地方。


肆 实践ABC理论


那我们就实践一下这个方法。



假如你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事件A:你的导师经常向你莫名其妙地发火,还时常贬低你。


信念B1:你很憋屈,这时候你可能就觉得遇到坏导师,他经常让自己难过,你认为这样的环境会让自己身心变坏,会对自己造成长久的负面影响。


后果C1:所以,你就萌生了退学的想法。一退学就浪费了几年时间,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看问题呢?或者换一种信念来对付事件A呢?

 

同样是事件A。这时如果你换一种思考方式:你很憋屈,但你觉得就这样放弃了很不值,就算退学也得去找工作,上班后也可能遇到类似的坏老板,所以这不还是可能遇到同样的人啊。


这时产生了信念B2:你认为既然未来还可能遇到类似的人,那自己在未来一生中是很难完全逃避掉这种情况的,所以你决定就把这当做自己学习的经历,学习如何和难处的人相处,学习处理技巧。


后果C2:在这种信念影响下,你变得坚韧了,也开始主动学习人际关系的技巧,不但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且在今后工作中也懂得了如何和这类人打交道。


影响人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看法。

 

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职场中:


你可能遇到了难处的老板(事件A),你不喜欢他,你认为换个公司可能就好了(信念B1),所以直接辞职了,然后再找工作,结果没找到好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待业状态(后果C1)。


但如果你转念一想,新公司里还是可能有这样的老板,所以你决定好好学习处理这种关系(信念B2)。这样不但你学会了和上司相处的技巧,而且还获得了晋升机会(后果C2)。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仅仅是一个想法,或者一种信念的转变,就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人生道路千万条,但选择权在自己手中。


伍 理性信念


很多时候,我们在艰难状况中,很容易情绪化,这时候可能变得固执,对自己的消极信念产生执念。

 

这时候就可以用到ABC模型里的反驳不理性的信念D(dispute the irrational beliefs)来应对,通过质疑支持自己不理性信念的所谓证据,找新的证据和其他事实来反驳不理性信念。最终建立一个新的有效思维——替代的理性信念E(effective new thinking—substitute rational beliefs)。



比如你做一个项目。


事件A:你失败了。


你产生了不理性信念B:你认为自己必须一直成功。


事件A和不理性信念B产生了冲突。


所以导致了后果C:你难过,你抑郁了。

 

这时候就该用到D反驳不理性信念B:谁说我必须一直成功才行来着?


你找到反驳不理性信念B的证据和事实:现实中没有一帆风顺的人。


取代信念B的有效新思维E:我当然希望自己能够一直成功,但我得面对现实,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没必要为自己一时的不成功而难过。此外,经历挫折和失败,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长,让自己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自己要保持平静和开心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当然,当自己遭受很大挫折时,心情非常低落时,自己很难理性起来,很难从困境中走出。这时候,可能就需要朋友和亲人的开导,甚至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比如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就是咨询师通过帮助你改变不理性的负面信念B,帮助你建立理性健康的新信念E来改善你的心理状况,获得健康。

 

当然,我们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向心理咨询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知识技巧和思维模式,把他们的能力转化成自己的,从而达到自己能够调节自己的目的,并且能够在不健康状况来临前,提前发现苗头乘早做出反应来防止心理问题的产生。


陆 李白的实践

 

ABC模型是1957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但事实上,中国古人早就运用了这个模型。比如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


李白曾受唐朝天子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但因权贵的谗毁而被排挤出京。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诗仙才华无双,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何其悲愤。历史上又有无数才华横溢的文人不得志的例子。


要说,李白可以抑郁悲愤,从此一蹶不振。


但李白并不认为颓废也是另一种美。


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


他及时改变思维,与友人到嵩山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做出了《将进酒》这样振奋人心的绝世佳作。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就是李白的自信,他将一股豪迈之气贯穿全诗,也贯穿他自己的一生。


李白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最终捞月而仙去。



柒 屠龙英雄的真正结局


最后,我们再回到英雄变恶龙的故事中。

 

话说,许多年过去了,历史重复着,一任任英雄前去屠龙后,为了守护到手的财宝,都没逃过自己也变成恶龙的宿命。

 

但变数最终还是出现了。

 

一位来自遥远东方的剑客为了挑战自己,慕名而来。剑客在杀死了恶龙后,眼见成堆的金银珠宝,也顿时有了把财宝占为己有的想法。

 

但这时,他突然看到了一本朴质无华的古书,这书在金光闪闪的财宝中竟然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他也好奇,于是盘腿而坐抱着书读了起来,而且越读越发觉得醍醐灌顶。读到第九章,文章这样写到: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这句古文的意思是: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银财宝藏了一屋子,无法长久守护;富贵而变得骄横,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成功后要能够退让,这才是自然运行可以持久的常道。

 

这位剑客顿悟到,英雄们前仆后继去屠龙,但最后却因为想独守财富而骄纵,留下祸患,不但变成了恶龙,还导致杀身之祸。剑客意识到,自己先前将财宝占为己有的想法有多么危险。

 

他缓缓合上了书,书封面写着三个字:道德经。

 

剑客留下了财宝,他也没有变成恶龙。剑客吸取了前车之鉴,为了不让后人再犯前人的错误,他把洞穴炸毁。

 

自己带着圣贤之书离开了。

 

他那伟岸的身影缓缓消失在了茫茫深山之中。。。


作者介绍: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东观西望WEIV(微信公众号ID:  gh_3bed6ee95ccc)。用有趣的方式用独特的视角(包括西方视角)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东观)。 分享海外留学生活、跨文化交流的经验(西望)。


排版:小鲸鱼 邱阳


举报
小冰雹

你的遭遇加上对这些的理解或者看法,才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2020-04-11 · 回复
xinli_4468

积极思维活跃,行动力才强。

2020-04-07 · 回复
Cherie

是很尴尬的故事

2020-04-07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更多心理学文章 心理学文章列表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

分享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快来看看吧~

长按扫码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