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求助信息包围的你,为何越来越看似冷漠?| 文献选读

data.name
科普

认证作家

文:林靓 刘家琛
来源:亲社会实验室(ID:Prosocial_Lab)


Coco有话说


当下通过朋友圈转发的各类平台发布的募捐信息目不暇接。人们面对频繁的求助信息会如何反应呢?有的人依然捐款相助,而有的人却不再抱着“能帮一把是一把”的心态,反而变得有些厌烦。那么,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呢?是人们变得更冷漠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


人们常常认为,目睹更多的人遭遇困境时,自己的同情水平也会升高[1]。但有研究发现,随着求助者的增多,人们对求助者的情绪反应会越加钝化,即对求助者的同情程度不再继续上升,反而会下降


下图显示的就是面对一名或八名受害者求助或不求助的情境下,被试自我报告的同情水平。


当受害者未求助时,随着受害者人数的增多,被试报告了更高的同情水平;而当受害者向被试求助时,被试面对八名受害者时的同情水平显著低于面对一名受害者时。


研究者将面对多人求助时的同情下降的现象称为同情崩溃(Compassion Collapse)



被试面对不同人数的受害者求助或不求助时的同情水平


研究者认为,同情是一种会使人感到情感损耗的情绪,因此,当人们面对较为强烈的同情情境时,会采取情绪调节策略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避免自身情感的过度损耗。


因此,那些表现出同情崩溃的人很可能是因为采用了情绪调节策略,而没有表现出同情崩溃的人可能没有采取情绪调节策略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Daryl Cameron和Keith Payne[2]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让他们阅读难民的材料和图片,并要求他们在不同时间点报告自己的同情程度。


其中,情绪调节组被试要尽量客观地评价所看的材料,不要带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情绪体验组被试要充分体验材料中人物的情绪。


结果发现,阅读只有一个难民的材料时,两组被试的同情情绪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阅读八个难民的材料时,情绪调节组被试的同情情绪没有随时间而增强,反而出现了同情崩溃现象,而情绪体验组被试没有出现同情崩溃现象



情绪调节/情绪体验组被试对不同人数受害者的同情水平随时间变化趋势


显然,在面对多人求助时,人们为了避免自己的情感过多损耗,会采取情绪调节策略;同时,当人们在面对多人求助时,如果采取情绪调节策略,就可能出现同情崩溃


此外,还有研究者[3]发现,当人们面对的求助者形象模糊时,也会表现出同情崩溃


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不妨回忆一下,那些曾让你极度同情的场景是否也是让你印象深刻的情境呢?例如《饥饿的苏丹》、《沙滩上的小男孩》,还有《希望工程大眼睛》这些图片等。



总而言之,单个求助者一方面因其形象更为清晰,因而更容易使人将心比心,将自己代入到他的不幸中,进而同情并帮助他;另一方面,单个求助者也不会让人感到强烈的情绪损耗,因而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同情和帮助。


但是,当多人求助时,每位求助者的形象变得更为模糊,并且潜在施助者也会感到过大的情感负担,因此容易产生同情崩溃现象并降低施助意愿


可见,同情崩溃现象并不意味着人情变得淡薄,只是反映了人的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筹款网站虽然运用了一些能减少同情崩溃的策略,例如展现单个求助者,更清晰地呈现求助者形象,直击人心而不带给人压力等策略。但是,募捐者若频繁地向同一人群发布求助信息,也会使人产生同情崩溃


参考文献:
[1]Dunn, E. W., & Ashton-James, C. (2008). On emotional innumeracy: Predicted and actual affective responses to grand-scale tragedi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4(3), 692-698. doi: 10.1016/j.jesp.2007.04.011
[2]Cameron, C. D., & Payne, B. K. (2011). Escaping affect: How motivated emotion regulation creates insensitivity to mass suffer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0(1), 1-15. doi:10.1037/a0021643
[3]Cameron, C. D. (2017).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mpassion science. London,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公众号简介:本公众号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寇彧教授实验室主办。在这里,我们将分享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推介相关心理学前沿文献,普及相关心理学知识。微信公众号:亲社会实验室(ID:Prosocial_Lab)

排版:zhuhongbo@xinli001.com   微信:Gabi-90 Claire

举报
xinli_4824

写的太好了,厉害

2019-07-09 · 回复
xinli_3757

小马扎围观。

2019-07-09 · 回复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全生态心理学服务平台